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4篇精選

  《論語》裡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你覺得論語是一本怎樣的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範文篇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思焯腫約?ldquo;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裡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裡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淨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穫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範文篇2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連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連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範文篇3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論語》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觀看了《百家講壇》推出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後,《論語》有了新鮮的別樣風味,于丹也漸漸靠近了我們的心岸。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于丹教授認為,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為我們現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論語》的精髓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溶化於人的內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得無比強大。即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不是《論語》的思想精華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呢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係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時,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來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麼叫益友呢 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麼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沉穀子爛芝麻的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人何必那麼驕傲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們不僅要學習孔子的"傳道,授業,解惑"思想精髓,同時也要學習於教授的這種治學精神和高超的演講技能。她哲理詩般講演,深入淺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對社會的審美理想,界定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處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給全世界億萬人心靈送去陽光,使人間溫暖,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同時讚揚了中國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這樣高明的人倫智慧!也弘揚了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通過於丹教授的精彩講解,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穫。但是真正對論語的瞭解以及它與現代人的聯絡,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生活的真諦與快樂!

  于丹論語心得觀後感範文篇4

  我從來沒有讀過論語,僅僅是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學到過幾則,感覺孔子是用很簡練的話說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顯得很有學問。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喜歡用一兩句話來闡述一種人生法則,似乎這樣就和聖人有些相同之處,人也顯得成熟些,結果卻因為這樣被同學們評論為“大尾巴狼”***比喻喜歡裝深沉的人***。

  孟老師說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他是語文老師,熟讀論文,頗有發言權。他說于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於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彷彿從自家的後院發現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現僅按照于丹心得的順序,談談個人讀後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的快樂很簡單,記得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為什麼而活?”我笑著告訴他:“為了感受生活而活!”這是我的觀點,如果你知道我的QQ號碼,就能看到我的個人說明是:活著就是享受。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活著所能體驗的一切一切,包括:飢寒、痛苦、貧窮、疾病、悲傷等等一些我們試圖迴避的體驗。因為正是這些體驗才讓我們瞭解溫飽、愉悅、富有、健康、快樂的美好,也正是這些體驗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還記得去看大病初癒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腦瘤,又萬幸手術成功。她抱怨手術後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觸是,體驗麻木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因為還活著。同時自己也感到擁有健康是多麼富有啊!

  二、心靈之道。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本人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卻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在一個動畫片裡聽到一個魔法師說過“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話,而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銘。這一觀點並不是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現在細想起來,不過是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還清晰地記得動畫片裡的情景:一個男孩學會了魔法,馬上施展在平地上開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卻被魔法師制止了,他告訴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這裡開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就會有泉水枯竭的。”我堅信魔法師的話,並把這句話化成自己心態的一部分,每當我遇到讓人沮喪的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懷著一顆期待的心,期待著“塞翁失馬”之後的“福”;而每當我有“福”可享的時候,也會提防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失馬”之“禍”。這種心態讓我變得超脫了,不會“喜極”也不會“大悲”,心態平和。

  三、處世之道。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這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于丹講述了一個孩子釘釘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做事要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道理。儘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還是不能接受她最後對“籬笆不會復原”的強調,自認為會讓人放棄對已經造成的傷害的挽回。也許是我這個人就是容易衝動,會無意間對他人造成傷害,特別是我的學生。不過,我特別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說不定***。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每次與親人或朋友發生爭執,無論錯誤處在誰身上我都會道歉;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每次誤解學生或是對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氣向學生道歉,那是我認為挽回遺憾的最有效方式。“籬笆不會復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籬笆的人被釘子掛傷,不是更加辯證的處世之道嗎?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我很同意這句話,工作是做給別人看的,也是做給自己看的。我在學校裡算不上什麼先進,而我對先進這種東西看得也很淡,我總覺得人追逐太多東西,必定會因為失敗而感到沮喪,而且這種沮喪的情緒會矇蔽人的雙眼,讓人失去發現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會獲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能從事我喜愛的工作,成為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當我真正站在這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了。我為能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為能幫助他們戰勝自我、體驗成長而感到滿足,為能傳授他們豐富的知識而感到自豪。在校園裡的每天我都收穫著成就感,孩子們每一個笑臉、每一個問候都是我的興奮劑,能讓我上8節課之後仍能對他們笑臉相迎。我愛我的工作,用愛這個詞並不過分,所以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我人生價值的體現,為學生輝煌的將來,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也許在某些領導那裡我不能獲得公正的評價,問心無愧是我的工作準則。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會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麼會成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剛正不阿就不可能與那些獻媚的人成為朋友,倘若與這類人能相處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卻都是真誠的摯友。我選擇朋友沒有特別的標準,脾氣秉性大多與我相同,至少我們的價值觀主線是一致的,否則,我決不會與之稱為朋友。大多數情況下,我交友都會有一個篩選的過程,初次見面——互相瞭解——決定是成為朋友還是僅僅是認識。朋友是你主觀確立的關係,他與同事、同學這種客觀環境確立的關係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學友好相處,但我們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理想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充分體現,我沒有多麼巨集大的理想,就像一個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記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裡每一個同學過生日的時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禮物,同時會讓班級裡所有的同學送他一句祝福的話。結果到我過生日的時候,他們也如法炮製,最有趣的是有個學生祝福道:“祝您從班主任升到年級組長——主任——校長!”哈哈,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在想來,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認真的快樂的體會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課前的緊張;作課後的輕鬆;忙碌時的疲憊;輕鬆時的暢然;感動時的淚水;愉快時的歡笑;親人的關懷;朋友的調侃。我生活中每一個點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著一顆欣賞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內心的聲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誌銘。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長,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長曆程,讓我對人生的看法變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誌銘上究竟鐫刻些什麼內容,我只關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沒有充分感受這個空間。三十能不能立起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創造的溫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學生共度的愉快學習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朋友一起攜手的溫情時光是我人生的意義。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樂在其中。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與其說是觀後感,倒不如說是自我心情的梳理,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記。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于丹的觀點,但還是感謝她讓我從幾個方面全方位地審視了一下自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算是給自己做了一次簡單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結果是,我更加熱愛生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