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聽雨為題的現代抒情散文

  聽雨,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是愜意,是頓悟,是豁達,是不爭,還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聽雨

  到了春季,不時就有連綿不斷的雨下著,下得讓人不記得它都難。記得小時候,那雨連續幾天地下著,下得一點兒都不疲倦,人們都不情願地從田間回到屋裡,閒著。下雨,閒著也是閒著,勤勞的人們趁此做些家務和娛樂的事,有把被套拆下來清洗的,有整理維修農具的,有圍著爐子聊天的,有聚集玩紙牌的,有臥床大睡的……下著雨,做這些活是安心的,也是義正言辭的,沒有人會說閒話。那時,下雨天,我也學著大人的做法,躲進被窩,聽著雨聲漸漸入眠,從不擔心母親會叫我起來幹活。在我的生活中,最愜意的就是枕著雨聲入眠了。

  當時我有一個萬般疑惑的事,隔壁家的大爺,只要下雨,他就會搬一條板凳擺在階簷,翹著二郎腿坐著,抽著旱菸,直望著雨水從屋簷瓦溝裡滴落下來,打在石階上,水花四濺,清脆明亮,他一言不發,神態安然凝視著,像是在思考什麼?直到他家人請他吃飯才回到屋裡。

  一直以來我都不確定隔壁大爺是在看雨,還是在聽雨。我瞭解的他是一位勤勞和善的老人,沒有高深的文化知識,沒有走出過大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他只是一位勤耕田間的農民,一位安分守己的良民,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他一位說話公正、鄰里相助的鄰居,他經歷風雨無數,看人情世故若干。看雨他不會那麼認真,聽雨也許才是他的目的。

  雨落有聲,或大或小;節奏起伏,或強或弱;落地有花,或開或閉;雨簾成幕,或勻或凌。雨落屋簷及地,變化萬千,涵蓋萬千。聽雨,聽的是世間百態,聽的是人生變遷。

  雨季年年有,年年有雨聲,年年雨聲後,稚孩已成年。

  我漸漸地成長,也歷經了困惑、迷茫、喪志、悲痛等煎熬折磨,在經歷了人情和風雨後,也懂得了許些道理。曾經,為了所謂的崇高理想,離開時時牽掛自己、如今滿頭白髮的父母,忘卻諄諄教誨的良師益言,不顧親朋真誠的直言相勸,迷失本性,忘記初衷,顛倒黑白,把真誠、善良、美好指責為虛偽、卑鄙、醜惡。種種劣跡侵蝕著我的本善。

  雨,連續幾天下著,獨自呆著,雨從屋簷滴落在地上,怕打出清脆的響聲,那起伏不定的雨滴響聲與小時候是多麼相似,可現實與那時相比,莫說快樂與悠閒,就連呼呼大睡都不敢安心。

  屋外的雨下著,記憶中的雨清脆地滴著,滴進了我的身子,滋潤了我的心,種種劣跡受到清洗,匯成了淚水滴落在地,就像窗外的雨滴。太多的苦楚,太多的委屈,太多的不易,太多太多都在雨滴聲消逝。我學著隔壁家大爺那樣,搬來凳子擺在窗前,開啟窗戶,點上香菸,聽雨從屋簷滴落下來,煙霧飛出窗外穿過雨簾飄向空中,消逝在雨裡。靜靜地聽著,聽到了雨滴聲優美的節奏,聽到了雨滴落地,濺花盛開的優雅。靜靜地聽著,就像聽著一曲簡單低吟的曲子,不雅不媚,不急不燥,不悲不喜,不爭不求,那麼真實,那麼平靜,那麼豁達。靜靜地聽著,聽著,聽到了安心,聽到了美好。

  聽雨,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是愜意,是頓悟,是豁達,是不爭,還是什麼?

  有雨,開啟窗戶,緊靠窗前,靜心,聽雨。

  :聽雨

  夏季殘餘的蟬聲中在人們大意的時候摻雜了落雨的聲音,在啪啪雨聲中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家庭婦女,其次是早已習慣豔陽、懶洋洋躺著的貓狗,他們抬起鼻子朝上面嗅嗅,嗓子裡哼唧幾聲,便溜回了窩,張著雙亮晶晶的眼睛看家裡奔來跑去的腳,不慎耐煩地耷拉著頭,伏在交叉的膀臂上。

  雨落不到地面上,在剛一相聚的剎那就面臨著分別,雨都落在水面上,濺起一個個水渦,又像蒸汽一樣似有似無的——啵的一聲重新融入水中。天空下面飄著淡淡的黑雲,黑雲在風中無力卻又充滿驚奇地在天上飄來飄去。墨綠的楊樹枝頭輕搖,將一隻只小鳥搖的睡意綿綿,小麻雀閉著眼打盹,偶爾會快頻率地搖動幾下自己的頭,接著又會歪著頭睡去,收起的翅膀像極孩子插在口袋裡的小手,小爪子為了不讓雨沾溼縮在毛茸茸的身體底下。

  老房子灰色的瓦楞間水輕快地流淌,順著屋簷滴下,發出極其微小的聲音,這場小雨來的突然,卻給午後忙碌的人們帶來了點休閒的時光。橋口彙集了一些人,在商店的屋簷下收了傘,拍拍身上的雨珠,約約人開始打牌,其中男人居多,女人大多在家看著孩子,要不然就在準備晚飯。過去雨天,孩子一般在床上睡覺,雨天的覺睡的比平時輕鬆愉快,睡醒剛好吃晚飯,吃完晚飯和父輩下盤棋。有條件的人家會自備麻將桌,站在門口看到會打牌的就笑罵幾句,對方就會入座了。

  雨的聲音常常伴著鄉村一起入眠,像首安眠曲織成的網,鋪蓋在這片天空,給予人們安閒的享受以及美夢。

  在夏季剛到之時,那時的雨較為粗暴,在閃電的助威下噼裡啪啦地打在屋頂,打在猝不及防的行人臉上,甚至有的穿過瓦房打到睡著人們的夢中。那時,風的呼嘯聲,雷電的嘶鳴造就遮掩了雨演奏的離別與相逢之聲,人們只是為呼吸到的清新空氣而舒爽。

  現在的小麻雀像那時的我們一般,叫著奔來跑去,毫不畏懼暴風驟雨,絲毫不在意倒下的樹木,只顧張開雙臂在自己所熟知的世界裡狂奔、呼喊!不管自己的呼聲是否被其他人聽到只要有同伴在身旁,那麼從未感知到恐懼。有時,調皮的孩子會吵到父輩們打牌,一般輸了錢的脾氣總會有些暴躁,對著孩子發一通脾氣,有的小孩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經常嗚啊地就哭了起來。

  那時,我穿過被雨霧遮掩的窗戶看到了如今;如今我通過開著的房門,對著雨想到了過去。有一隻小麻雀飛過我的視線。

  :聽雨

  週六清晨,由於頭天晚上睡的較早,我迷迷糊糊被外面的雨聲驚醒了,摸起手機一看,才六點不到。醒了便醒了,之前讀《紅樓夢》時裡面黛玉說的一句詩 “留得殘荷聽雨聲”,總是讓我對雨浮想聯翩。腦海裡想著夏日的驟雨不期而至時,滴落到一片片的翠綠的荷葉上,貌似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鑽石,熠熠生輝。荷葉下的青蛙,呱呱叫起,仰著頭,張大著嘴,想品嚐這夏日的甘露。湖面上,或嬌紅,或潔白的荷花,在雨的洗禮下, 更加嬌柔和清新。一陣風吹過,荷香四溢......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 聽著外面的雨聲忽而刷一片似得掃到窗子上,忽而又似豆大的點,悶聲的打到窗稜上,就像小時候悶不吭聲的吃了父親的一記板栗,痛了卻聽不到什麼聲音。忽而又感覺不到什麼了, 那是下的毛毛雨了吧,細絨絨的,無法探知她的聲音,卻感覺到了她溼潤的氣息。納蘭詞裡的一句”支枕聽雨聲“, 正是此刻的我。 貌似從小到大,我都喜歡下雨。小時候農村裡,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靠天吃飯。只要天氣是晴的,必是早早出門下田地去了。夏日的太陽,火辣辣的,父母便總是早早便起來,趕著去田地裡,趁著涼爽,趕緊做事。太陽下山後,天氣也由炎熱轉為陰涼了, 父母便再次出去了。每次我們早上起來,不見父母的身影,晚上放學回家後,家裡仍然是黑漆漆一片。因此便總是盼望下雨,只有下雨天,媽媽才不會出門,可以坐家裡聊聊天,納納鞋底,縫補衣物或者打打毛衣,此時最喜歡幫媽媽繞毛錢球。一天三餐,可以按時吃飯。放學回家,可以老遠看到家裡昏黃的燈光在那裡等待著我們的歸來。那時覺得下雨的天就是幸福和開心的日子。作為孩童的樂趣,下雨了,可以穿著雨衣,雨鞋出去,聽著一踢,雨水四濺的聲音,互相之間哈哈大笑,比賽誰踢的水濺起來更高,便也覺得是樂趣無窮的。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時光流淌,孩童時代不自覺便就過去了。小鳥飛離了那個山村,開始了自己和愛人的飛翔。那一年,某一日,也是下雨天,中午下課去學校後面的街吃飯。需要過一個水坑,我穿著白色的連衣裙,白色帆布鞋,站那裡不敢動。跨過去有點難,踩過去,鞋子便是要溼的了。你看著我猶豫的樣子,便無聲的蹲下來,悄悄的把我背了過去。那一刻,我不禁淚溼衣襟!此刻想來,那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個畫面,那份感受卻仍然是深深刻在腦海裡,彷彿昨天才發生。

  “雨打芭蕉”這個詞有印象還是在《甄嬛傳》裡,十七爺出行到巴蜀辦事,甄嬛和他天飛鴿傳書,深述思情。“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那時的甄嬛是何等的期待他的歸來,歸來帶她一起遠走高飛,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不再有鬥爭,不再算計,不再有委屈而不能說。只要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雨打芭蕉”,此地此時便有了活的生命,再現了作者李商隱時代家中妻子對外出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雨的日子,便總是如此多情,多思!聽著身邊女兒,愛人平穩的呼吸聲,內心平和***,你要的日子都在眼前。下雨了,沒有雨天攜手散步的浪漫,卻又一家人相互依偎的溫暖。下雨了,沒有甄嬛和十七爺的飛鴿傳書,卻不輸他們的真情實意。下雨了,沒有共剪西窗燭,卻有踏實安心的生活。

  窗外的雨,仍然是淅淅瀝瀝的下著,倦意再度襲來,我擠進溫暖的被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