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寓言故事文字

  寓言總是能將一個哲理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這也是兒童喜歡的緣由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魯侯養鳥

  我國古代的那些國君,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都是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每天接受著至尊的膜拜,欣賞著最美妙的音樂,吃著最講究最豐盛的食物。這些人養尊處優,卻不見得有多少過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隻巨大的鳥飛落在魯國都城的附近。這是一隻海鳥。它的頭抬起的時候,身高達8尺,樣子長得很漂亮,很像傳說中的鳳凰。因此,人們都把它當做神鳥。

  魯國國君聽了臣屬關於這隻大海鳥的彙報,決定以盛大的禮節鄭重其事地迎接它。魯侯在宗廟裡畢恭畢敬地設酒宴招待海鳥。魯侯命宮廷樂師奏起了最高階的《九韶》曲。這是舜帝時在最隆重的場合下才演奏的樂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給海鳥擺滿最上等、最神聖的“大牢”供品做食物,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盤子盛著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豬。魯候侍立在海鳥旁邊,誠心誠意地請它食用。

  海鳥看到這莫名其妙的場面,被嚇得有些發呆。它離開了遼闊的大海,失去了寶貴的自由,看著面前紛亂的人世,只覺得頭昏眼花,充滿了驚恐和悲傷。海鳥始終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之後,它便在極度的驚嚇憂鬱中死去了。

  魯侯十分沮喪,還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何處。

  其實,魯國國君這是用供養自己的一套做法來養海鳥。他不知道世上萬事萬物皆有自身的特點和所應遵循的規律。而魯侯卻不看場合不分物件,只憑自己的想當然去辦事,他不懂得用養鳥的辦法去養鳥,結果事與願違,做出了適得其反的蠢事來。

  篇2:造父學駕車

  造父是古代的駕車能手,他在剛開始向泰豆氏學習駕車時,對老師十分謙恭有禮貌。可是3年過去了,泰豆氏卻連什麼技術也沒教給他,造父仍然執弟子禮,絲毫不怠。這時,泰豆氏才對造父說:“古詩中說過:擅長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學會編織簸箕;擅長冶金鍊鐵的能人,一定要先學會縫接皮襖。你要學駕車的技術,首先要跟我學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這樣快了,你才可以手執6根韁繩,駕馭6匹馬拉的大車。”

  造父趕緊說:“我保證一切按老師的教導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豎起了一根根的木樁,鋪成了一條窄窄的僅可立足的道路。老師首先踩在這些木樁上,來回疾走,快步如飛,從不失足跌下。造父照著老師的示範去刻苦練習,僅用了3天時間,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領。

  泰豆氏檢查了造父的學習成績後,不禁讚歎道:“你是多麼機敏靈活啊,竟能這樣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學習駕車的人都應當像你這樣。從前你走路是得力於腳,同時受著心的支配;現在你要用這個原理去駕車,為了使6匹馬走得整齊劃一,就必須掌握好韁繩和嚼口,使馬走得緩急適度,互相配合,恰到好處。你只有在內心真正領會和掌握了這個原理,同時通過除錯適應了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駕車時進退合乎標準,轉彎合乎規矩,即使跑很遠的路也尚有餘力。真正掌握了駕車技術的人,應當是雙手熟練地握緊韁繩,全靠心的指揮,上路後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趕;內心悠閒放鬆,身體端坐正直,6根韁繩不亂,24只馬蹄落地不差分毫,進退旋轉樣樣合於節拍,如果駕車達到了這樣的境界,車道的寬窄只要能容下車輪和馬蹄也就夠了,無論道路險峻與平坦,對駕車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這些,就是我的全部駕車技術,你可要好好地記住它!”

  泰豆氏在這裡強調了苦練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要學會一門高超的技術,必須掌握過硬的基本功,然後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習駕車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應當這樣。

  篇3:任公子釣大魚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懷大志,為人寬厚瀟灑。任公子做了一個碩大的釣魚鉤,用很粗很結實的黑繩子把魚鉤繫牢,然後用15頭閹過的肥牛做魚餌,掛在魚鉤上去釣魚。

  任公子蹲在高高的會稽山上,他把釣鉤甩進闊大的東海里。一天一天過去了,沒見什麼動靜,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魚上鉤。一個月過去了,又一個月也過去了,毫無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著大魚上鉤。一年過去了,任公子沒有釣到一條魚,可他還是毫不氣餒地蹲在會稽山上,任憑風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舊。

  又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一條大魚游過來,一口吞下了釣餌。這條大魚即刻牽著魚鉤一頭沉入水底,它咬住大魚鉤只疼得狂跳亂奔,一會兒鑽出水面,一會兒沉入水底,只見海面上掀起了一陣陣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搖撼震盪,嘯聲如排山倒海,大魚發出的驚叫如鬼哭狼豪,那巨大的威勢讓千里之外的人聽了都心驚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後終於征服了這條筋疲力盡的大魚,他將這條魚剖開,切成塊,然後晒成肉乾。任公子把這些肉乾分給大家共享,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一帶的人,全都品嚐過任公子用這條大魚製作的魚乾。

  多少年以後,一些既沒本事又愛道聽途說、評頭品足的人,都以驚奇的口氣互相傳說著這件事情,似乎還大大表示懷疑。因為這些眼光短淺、只會按常規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魚竿,到一些小水溝或河塘去,眼睛盯著鯢鮒一類的小魚,他們要想像任公子那樣釣到大魚,當然是不可能的。

  目光短淺的人難以和志向高遠的人相比,淺陋無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經世之才的人相提並論,因為二者的差別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