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我快樂手抄報簡單漂亮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的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我讀書我快樂手抄報資料:讀書給我帶來快樂

  書,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還豐富了我的想象力,拓展了我的思維。所以,我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一句名言說得好,“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可有人卻認為讀書是痛苦的、枯燥無味的。而我卻認為讀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享受。就像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我讀的書愈多……我就覺得生活俞光明俞有意義。”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書籍是寂寞時的朋友;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得的思想之船。

  小時候,我就與美麗的白雪公主、可愛的七個小矮人、善良的牧鵝公主、法力無邊的金魚……交上了朋友,然後告訴小夥伴們,安徒生和格林講給我的一個個神祕有趣的童話故事,享受著他們羨慕的目光。在那個現實與想象分不清的年齡,童話教會了我去愛他人,愛世界。走出天真爛漫的童話時代,一篇篇生動優美、清新質樸的美文如磁鐵般吸引了我。看著它們,我領略了別人不一樣的生活,足不出戶卻可以縱觀世界。讀書給我帶來無盡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如何熱愛他人,熱愛生命!如果你認真讀書,便會走出自己的心靈,進入另一個心靈中,與另一個心靈溝通、交談。那時,你就不會感到讀書是枯燥的,而是快樂的。如果把知識比喻成一座寶藏,那麼讀書就是通往這座寶藏的路線圖。在無窮無盡的書籍中,我將繼續讀書的故事,體會讀書的樂趣,積累長輩的智慧,收穫智慧帶給我的財富。

  書,是人們無聲的老師,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啟示著人。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心扉。“一個人可以無師自通,但不可能無書自通。”

我讀書我快樂手抄報圖片欣賞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我讀書我快樂手抄報資料2:名人讀書的小故事

  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李晟練成神箭手

  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鉅著《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