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長篇小說家讀書筆記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發生在過去那個充滿苦難的時代,寫舊家庭的崩潰與年輕一代的追求,熱情謳歌青春與愛情。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讀完家這部巴金的名作,合上書,內心卻無法平靜。巴金用那樸實無華卻熱情有力的筆觸描寫出了一個被封建社會壓迫下任煥發光彩的革命青年的覺醒與鬥爭。

  讀完整部小說可以看出,作者對覺新這個人物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可以說是整個作品佈局的主幹。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裡雖然有著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珏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傷心地痛哭,忍愛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角色

  他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勾勒出了覺新這個人物的飽滿形象,這個有些矛盾的角色再聽他的筆下活了過來,充滿了革命青年的生命力。而覺新,也是此書眾多成功塑造的任務中給人留下最大印象的角色。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過去與現在,都變得清晰起來。

  覺新從小受到的教育,家族的種種,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同這社會腐蝕下的大多人一樣,選擇去逆來順受,去接受而不是反抗。

  他的命運是殘酷的,從最初“他的腦子裡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到後來的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出國的夢想也隨著破滅,最後走上這條路一去不返。但這也顯現除了他的懦弱與不安,不敢去反抗這樣的命運。

  揹負上整個家族的負擔,去應付各種的勾心鬥角,漸漸變得不再稚嫩,不再激情,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懷抱著夢想的青年學生了。

  他採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複雜的家族鬥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悲劇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

  覺新的悲劇不只是自己的錯,更多的還是---這樣的社會下的腐敗的高家帶給他的。

  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擇墨守。

  這是新舊社會交替不可避免的悲劇,也是覺新對封建社會懦弱的表現的最終結果

  覺新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眾多悲劇人物的剪影。

  他的矛盾,他的不幸,都必將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人物片段。

  由自己的懦弱而帶來的一切不幸,由時代帶來的一切悲劇,並不只是那時會有,現在,以後,也必將存在。

  打破命運桎梏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己,相信自己,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篇二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發生在過去那個充滿苦難、激情與理想追求的時代,寫舊家庭的崩潰與年輕一代的追求,坦誠地抒發青年人的苦悶,熱情謳歌青春與愛情。

  主人公是舊家庭的三兒子覺慧,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衝擊下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偽、黑暗和腐朽,於是下決心不再做老太爺們所期望的“紳士”,要做自己的主人。書中寫了他的一些激進行為,如不顧家人阻撓去參加學生運動;與丫環鳴鳳的愛情;對兄長覺新的嘲諷等,主動形象地描摹了一個新一代的奮鬥青年。

  覺慧的大哥覺新則是一個與覺慧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的人。他也有著不滿舊家庭的專制、封建禮教的約束的思想,然而卻缺少了像覺慧一樣大膽反抗,義無返顧的行為,所以他總是矛盾的。

  這個矛盾使溫順善良地吞嚥著舊禮教惡果的梅芬受盡情感的煎熬,最後也害死了善良厚道的瑞珏。小說中作者對他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二兒子覺民是一個與覺慧有著共同奮鬥目標的人,不過他比覺慧更理性,少了那份衝動。小說中他應該是幸福的,他與一樣是新青年的琴相愛,使覺慧羨慕不已。

  《家》的藝術結構很像《紅樓夢》,故事的展開波瀾起伏,跌宕有致。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畫各有特點,觀察細緻,描寫入微。書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很仔細,使人印象深刻,也讓人感受到了那種舊封建禮教家庭教育下的青年們所受的折磨與煎熬。

  記得書中描繪了一個勇敢地剪掉了自己的長髮,奮起反抗封建禮教,不顧他人的眼光,不在乎他人的辱罵的女孩,這個女孩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家》寫了一個封建家庭中子孫們之間的故事,告訴我們青年們要勇於反抗,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追求目標走下去。

  篇三

  巴金,作為現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傑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說《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年輕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小說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偽、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著,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願投河自盡也要捍衛自己的愛情。

  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歷後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後終於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在的話說,他有著人格分裂症,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為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於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帶。

  小說中還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接受封建禮教安排的婚姻,最終鬱鬱寡歡,絕望而死的梅芬;頑固封建,完全淪為封建禮教奴隸的高老太爺;溫柔賢淑,通情達理,因高老太爺的死而搬到野外待產,最後因難產而喪命的瑞珏……這些都是在批評無情的封建禮教所帶給社會的黑暗。 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人們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唯有新思潮,新思想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這個可怕的牢籠,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為了掙脫這個牢籠,到最後捨棄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追求自己想要的光明,他的這份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和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家》之後,我不得不佩服巴金先生對現實生活的體會之透徹,更能將這種現實生活展現在他的小說中,那麼的清晰,真不愧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家》也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