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成長的故事

  我們的一生,是一段充滿冒險與考驗的旅程,這段旅程會有驚喜,會有歡樂,當然,也不免交織著苦澀,交織著迷茫。由於無法預測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麼,因此我們都充滿了期待。只有懂得在考驗中磨練自己,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才會逐步成長。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元覺勸父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裡,要把他送到深山裡扔掉。孫元覺拉著父親,跪著哭求不要這樣,但父親不理。他猛然間靈機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父親問什麼要求,他說:“我要把那個筐帶回來。”父親不解道:“你要這個幹什麼?”“因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你怎麼說出這種話!”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父親想想,就沒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趕緊把老人接回家贍養。

  篇二:書讀百遍,其意自見***xiàn***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

  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

  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的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篇三:鹿乳奉親

  春秋時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歷來為人所稱道,被視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國曆史上傳頌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視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體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到處求醫。聽說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後非常感動,想辦法給他弄來鹿乳,並護送他出山。

  篇四:李績焚須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績,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親自照料她,為姐姐燒火煮粥時,火苗燒了他的鬍鬚。姐姐非常不忍心,勸他說:“你的僕人、侍妾那麼多,何必自己這樣辛苦呢?”李績立即回答:“您病得這麼重,讓其他人照顧,我不放心。您現在年紀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給您煮粥,也沒有太多機會了。”李績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姐姐,實在是難能可貴。

  篇五: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敬,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hào***、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佈,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遊酢***zuò***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這才知道楊時和遊酢在門外雪地裡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正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