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文章

  誠信是清泉,能說清你節操的一眼清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誠信般世界

  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

  我說:“誠信是清泉,能說清你節操的一眼清泉。”

  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

  我說:“誠信是渾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點垢點。”

  也有人問我:“誠信是什麼?”

  我說:“誠信是花,能給整個世界帶來芳香的花。”

  是啊!誠信是清泉。

  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需要這樣的清泉,我們的周圍有太多的欺騙和謊言,我們多麼想擁有一片承諾於人,守信於人的藍天,有人因為欺騙而失去了最珍貴的友誼,有人因為謊言而眾叛親離,也有人因為欺騙而走上了生與死的邊緣,試問,我們身邊沒有欺騙,那該有多好啊!有人為了信守承諾而至死不渝,那桃園裡的三拜首,豈能忘記?關老爺的誠信又怎樣?面對高官厚祿,面對加官進爵,他毅然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古美名,只為一個“信”字。

  誠信是玉,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

  它有著玉的清潔,它有著玉的高貴,它更有玉的堅貞,歷來文人學士以玉為友,以玉為伴,這就是玉與信的融合吧!他們在玉的身上學到了信,一個傳唱千古的立身準則。“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無信的代表,一代豪傑呂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騎赤兔烈馬,那是何等威風,何等的英雄,可到頭來,卻為一個“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諾別人的話當作兒戲,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藝,那是他愚啊!那是他無信啊!假若給他一個機會,一個從信開始的機會,歷史或許真的要重寫。

  誠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語。是的,我們的生活更需要鮮花來裝點,我們的人生更需要鮮花來陪伴,陶淵明先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諾言,與菊花結緣,他守望著那一棵棵誠實的菊花,活的多麼自在,又怎願與那充滿欺騙,黑暗的統治勢力同流合汙?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為有那誠信的山菊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實,很自然。

  在這片誠信的藍天,不需要欺騙,不需要謊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堅貞的玉,芬芳的花,因為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字——“信”。

  看!誠信的藍天下站著三個人,你、我、他。

  :守候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題記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大談詩詞歌賦,政治思想家談論教育仁政,看似毫不沾邊,可他們的言行永遠都離不開“誠信”二字

  墨子曾經告訴我們,言不信者,行不果。意在不講誠信之人必將受到惡果,就如之前傳的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或許他們可以老老實實地銷售著奶粉,掙著良心錢。可是利益薰心,他們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往奶粉里加入三聚氰胺等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他們欺騙了消費者的感情。

  中國人“結實”了,老闆們的錢包鼓了,可是法律來了。當手銬拷在他們手中時,或許他們才知道後悔。可是這世上本就沒有後悔藥。終身監禁?死刑?一切不過是他們咎由自取。

  子路也曾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就如去年那對感動中國人物的兄弟倆——孫東林孫水林。哥哥為在年前把工資發到農民工手中,不幸在坐車途中遇難。弟弟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忍著悲痛把工資發到了農民工手中。弟弟的雙手在顫抖,農民工們都摸著良心拿錢。

  在“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晚會上,弟弟抽泣地說著哥哥生前的遺願,多少人淚如雨下。看似平凡卻又偉大的兄弟倆為我們樹起了“誠實”的榜樣。

  可是在這個社會上,卻又太多的“高學歷”“高官”的人稱自己“高素質”,但他們又是否能做到誠信?

  年輕漂亮的郭美美高調在微博裡炫富,可是認證名卻是紅十字會某區域經理。這樣一來豈不是讓人懷疑紅十字會的真實性?愛心捐錢卻被別人拿來買房買車買LV,那還有人敢獻愛心嗎?

  方舟子打假韓寒,懷疑其文章是有人代筆。結果多方證據未明,方舟子賠償一百多萬的的精神損失費。儘管如此,方舟子依然懷疑韓寒。在這場微博打假中,炒作也好,確有其事也好。只是長久下去豈不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人無信不立。只是希望我們能守候自己的誠信,誠實做人。

  給別人多一些信賴,那我們收穫的豈不是更多?

  :我的誠信夢

  誠信是一面鋥亮的明鏡,照應著你我的內心;誠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洗去骯髒流淌潔淨;誠信是一塊不朽的基石,讓我們踏它前行……以誠待人,以信律己是我們一直以來必須實行的宗旨。可以說:誠信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常常受媽媽的教育:小孩子要誠實,不可以騙人,答應別人的事要說到做到。但因為年紀小,有時還是會打點小謊,說話不算數,說些有的沒的給媽媽聽,以為這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即使媽媽看破了,也不會把我怎樣。記得有一次,我把七十多分的試卷藏起來,不想給媽媽知道,並假報成績,騙取了外出遊玩的機會。可終究被發現,被媽媽狠揍了一頓。事後,我知道:媽媽不是氣在我的分數,而是我沒把考卷給她看、把真實的分數告訴她,而且我還騙取她對我學習的信任,讓她非常難過。在我一再保證和爸爸的勸慰下,媽媽才原諒了我,也就是從這件事後,我再沒犯過此類錯誤,“誠信”二字也在我心裡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孔子曾道:民無信不立。因此,他也經常教育他手下的三千學子須誠信。曾子就為孔子的三千學子之一。有一次,曾子的妻子為了安撫哭泣的孩子而許諾回來給孩子殺豬吃,回來後見曾子捉豬便殺忙上前阻止,曾子卻說:“孩子不懂事,凡是由著父母。現你哄騙他,不是教他騙人嗎?”於是就立即殺了豬。我記的剛剛聽完確實沒什麼感觸,但細細琢磨,心中突然油然而生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敬佩: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基本準則,曾子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定能保住,可在一個純潔孩子的幼小心靈上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現在的我們正在一天天走向社會,同時,誠信的觀念更應當一天天加強。我們應當經常用誠信的尺子來丈量自己,堅持以誠信的言行對待他人,畢竟只有自己的“以誠待人”,才能收穫別人的“以誠相報”。

  ……

  讓我們一同身穿誠信這件最華麗的衣服,手捧心靈這最炫燦的花束,心念“誠信為本”的人生宗旨,做一個既不怕光明,也不懼黑暗的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