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異鄉的散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在異鄉總會有一種傷感的味道。你們想看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異鄉

  走在熟悉的街道,路過陌生的人群,飄過彼此輕描淡寫的目光。熟人三三兩兩,見了面,心情無語言表,或是打招呼,或是聊得忘乎所以,或是親密的的擁抱,這一切除了是為了那份真摯的情誼,更多的應該是在這個城市中彼此心靈的慰藉,靈魂的寄託吧。

  我愛這座城市,即使看起來自己像一個外人。我喜歡在空靈的夜晚獨自漫步,去細數琉璃的燈光,微風的哀傷。樹葉沙沙的作響,風靜,響聲作罷,就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喜歡散漫的生活態度,光著腳丫在硬石道行走,即使痛也痛得不迷茫。

  我不知道這個城市是否屬於我,但我是屬於他的,看著來往間路過的人群,就像看著無數個自己,每一步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或是美好或是平淡的結局,每個結局都伴隨著另一個開始。就這樣拼湊成一個並不算完美但不是真的人生。我愛這個自己。

  篇2:異鄉隨筆

  天,微微亮,父母已起床,郊區的雞鳴聲很清脆,清澈的河面很不安分地滾動著,微風吹來,有一種說不出的冷,是上海特有的冷,和夏天的熱一樣直接,毫不留情。

  父母換上那套沾滿油漬的藍色制服,戴上帽子和手套,騎著相伴他們十年了的永久牌自行車,穿過僻靜的巷道,越過上海人別緻的小橋,消失在小道的盡頭,成為茫茫打工人中的一員,他們堅定的背影,讓高大的樓房自慚形穢,足以震懾這毫不含蓄的冷。

  上海的街頭總是那麼擁擠,來自各地的人們,迫於生活而行色匆匆。閒暇無事,一個人走上街頭總有一種心虛的感覺,找不到那種初春時節漫步於家鄉小道的愜意,聽不到鳥鳴,看不見大山,嗅不到泥土的芬芳,一切都在這匆忙之間變得那麼快速,讓人心力交瘁。

  回想起來,父母躋身於車水馬龍的城市生活已有十年,這十年的大好年華,他們卻過著背井離鄉的生活,在繁華的角落裡,他們忍氣吞聲,強顏歡笑。

  時間總是很快,我已經二十了,村子裡同齡的孩子們已經在外好幾年了,他們已經擔起了生活的重擔,有的已經結婚了,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對孩子的扶持與養育也算到頭了,剩下的路要他們自己去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比我這個讀書人強很多的,至少沒有讓父母把青春的汗水灑在外鄉的土地上,至少他們現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至少他們已經成家了,就算暫時不能孝敬父母,也讓父母省心了許多。而我呢,硬著頭皮一路走來,堅定地跋涉在求學路上,那種堅定的背後卻犧牲了父母十幾年的青春年華。

  現在,他們老了,父親花白的頭髮,微微彎曲的脊背,母親蹣跚的腳步,日益明顯的皺紋,看著就讓人心痛,在我的腦海裡,記不清父母年輕的模樣,好像剎那間,他們就丟失了那份可貴的年輕,我上小學時,父親就踏上了打工之路,我剛上初中的那一年,母親也出去了,他們這一走,就是十幾年,記憶中的爺爺奶奶好像就是爸爸媽媽,除了過年的幾天,從來都見不到父母親,而這點過年時在一起的記憶,也隨著時間的衝擊而越來越淡了,小時候不懂事,根本不在乎父母親在哪裡,後來長大了一點,又抱怨父母狠心不在家,再後來,成年了,上大學了,才明白父母親的迫不得已。

  當我來到他們打工的地方,看到年邁的父母眼中流露出那種欣喜若狂的眼神時,我被震懾了,這種無私的愛讓我無地自容,我十幾年來堅持的東西讓父母付出了太多。

  父母之恩,終生難報。這個寒假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看著他們每天做的事,看著他們和我在一起時的高興,我只能給自己戴上一頂自私的帽子,看著周圍打工的老鄉,還有幾個兒時的老同學,他們親自擔起了生活的擔子,而我好像一個還未斷奶的孩子,頓時感到自己很渺小,一無是處。

  生活啊,總是讓人很無奈,也許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有切身體會,如今我只能做到在外照顧好自己,把握好自己,讓父母少擔心,然後儘快讓自己獨立。

  篇3:獨在異鄉

  去年夏天,因工作需要,我隨遂寧40名援藏幹部人才到了這個位於青藏高原東部的小縣城——理縣,掛職宣傳部,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援藏生活。

  大約是因為在部門掛職的原因罷,食宿安排都不錯,還不用自己交伙食費,這可是其他掛友沒享受到的“待遇”,讓我很知足,也為理縣人民給予的特殊照顧而感動不已。

  宣傳部共10多個人,藏羌漢都有,相處融洽,是民族大團結的縮影。10多個人中大多數是新聞中心的記者,主要負責新聞採寫。宣傳部的內設機構只有辦公室,所以很多具體工作都需要班子成員親自做,遠沒有內地同職科級幹部那麼“巨集觀”。我也明顯感覺比在原單位時事情多,不過好在以前在部門當過兩年辦事員,對部裡安排的工作還算得心應手。

  下午下班的時間比內地早半個小時,必須按時到伙食團吃飯,遲了就只能自己在外面的飯館解決了。晚飯後時間很長,天大約要兩個小時才會黑,四季皆是如此。所以,如何打發這段時間,成了掛友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剛到理縣那些日子,因為新奇,掛友們幾乎每天都是三五成群的相約逛街——其實說是“散步”應該更妥帖吧,因為“逛街”是需要在人流熙攘、商鋪林立的鬧市進行的,而這裡一到晚上街上的人幾乎能數得清。沒有顧客,商鋪自然也就早早關了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新街主要的街道有兩條,乾淨整潔。街道兩旁大多是“5.12”地震後新建的房屋,藏羌風格,錯落有致。這個遠離了繁華大都市喧囂的邊陲小鎮,呈現出的獨有的靜謐和恬淡,襯著敦實的大山和以前在畫中才能看得到的藍天白雲,讓長期住在嘈雜城鎮的我們一時間竟然感覺心曠神怡。如果遇到興致高的話,大家還會穿過彩虹橋或是沿著實木鋪成的棧道轉到老街去。老街的仿古風格和新街迥異,街道也窄了很多,商鋪倒也不算少。有一家名叫“正在營業”的店鋪引起了掛友們的興趣,大家一面讚歎店主的“有才”,一面紛紛猜測這家名不副實從未見“營業”的店鋪的經營專案。

  繞縣城一兩圈後,時間就差不多了,人也累了,於是各自回寢室休整。關上門,空落落的寢室只有影子與自己相伴,頓時感覺與世隔絕一般,一種莫名的孤獨從內心深處慢慢襲來……這情景,會讓你對“漫漫長夜”這個詞的理解比任何時候都要深刻。更讓人淚奔的是,由於對高原氣候的不適應,晚上常常失眠。在黑暗中睜開雙眼,周圍一片寂靜,眼前不由分說的浮現出妻兒老小熟悉的面容,這足以讓意志脆弱的人崩潰。後來,我睡覺時再也不願關上燈,雖然燈光也會影響睡眠,但畢竟好多了,因為孤獨總是和黑暗如影隨行。

  週末的時間大多留給睡懶覺和洗衣服、打掃衛生。睡到自然醒,起床,早飯午飯一起解決了。然後開始打掃衛生,10多個平米的房間,經不住幾折騰就搞定了,而且是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乾淨徹底,堪比家政公司專業人員。洗衣服一直是我最頭疼的事,在家裡基本都是請妻子代勞。如今這招不管用了,只能靠自己。沒有洗衣機,全用最原始的辦法來完成。由於不得要領,又生怕沒洗乾淨,兩件衣服下來,已是腰痠背痛、苦不堪言。每每這個時候,才更覺家裡的好處,妻子的辛苦。

  應該說是多數四川人的生活習慣吧,週末下午的時間一般屬於茶館,屬於麻將和撲克,掛友們大多也遵守這個習慣。但說實話,我對這項活動卻不怎麼感興趣。一是怕坐太久將來老了落下“職業病”,二是我想如果通過這項活動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養家餬口的錢拱手送給別人,也難說不是件讓人心口滴血的事。所以我就總結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那就是隻有儘量少上“戰場”,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利用剩下的時間翻翻小說雜誌,上網看部電影、瀏覽一下新聞、來兩盤免費的遊戲,自認為也其樂無窮。

  當然,有時掛友們也會在週末組織到一些頗具特色的高山遠寨遊玩一番,或是烤回燒烤,搞次野炊,學點鍋莊,喝盤小酒,這讓原本單調的援藏生活不經意間變得豐富多彩。

  獨在異鄉,有苦有樂。雖然遠離親人朋友,少了噓寒問暖,但畢竟每一段閱歷,都是一種領悟。

  
猜你喜歡:

1.有關七月的句子

2.傷感七月唯美的句子

3.關於七月的唯美句子

4.描寫七月夏天的好句

5.關於七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