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清明的經典散文欣賞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寫在清明

  大家都掃墓去了,只留自己獨坐家中。前兒,一朋友說在掃暮回來的路上,車不好搭,忽然心中就悲哀起來了。能掃墓多好啊!親人長眠,一束鮮花,一盞薄酒,一篇祭文。說一說自己的思念,或痛哭一場。這些,對有些人來說就很奢侈了,想掃墓都路遠山高,只有望斷天涯,空懷念!

  有人說慢慢地什麼都會變淡,我認為不盡其然,像思念就不是的,少小時逝去的親人,你可能連一滴眼淚都沒灑過,平日也不會想起,但歲月會邀他如夢,幷痛徹心底,越久越強,生根發芽。我的爺爺已經走了二十多年了,他的墓地我只在照片裡見過,活著一個非常慈愛的老人,死去就是一個冰冷的墓碑,有些痛苦是不想面對的,幸好父母還健在,人常說七十歲有個媽,八十歲有個家,這就是幸福。

  我的童年是在爺爺家過的,爺爺對我很好,記憶裡連一句重話都沒有責備過,用溺愛一點都不過份,我是他的驕傲。走在哪裡,他都會說:“瞧,這是我孫女,聰明著呢。”小時貪玩,有時不寫作業,凌晨四點忽然想起,天寒地凍的,趴在被窩裡一邊寫一邊睡,爺爺就會喊醒兩個姑姑做陪。

  爺爺是那種溫和寡言的人,只有講到我時,才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常聽他對棋友說我的孫女如何,如何。。。。字寫得那是龍飛鳳舞,閉著眼睛都能把作業做完之類的話。想一想,一邊睡一邊寫肯定是龍飛鳳舞。常想,愛!真是沒有道理的。

  爺爺是一個很複雜的人,解放前,家境不錯,吸食***,新中國成立後戒毒,改抽菸鬥。最窮時半袋米可換大煙抽,富時大衣櫃都包著金角。我常想一個人的一生怎麼都是一過,我見過最不在乎錢的人,就是我的爺爺。平日裡養鳥種花,讀書看報,每天早起提著鳥籠子溜鳥,用蘭布做一套,隔三差五還要做鳥食,雞蛋加小米又蒸又碾的,很麻煩。七十年代一對白玉要五十元錢,爺爺都不會心疼, 也不會管家裡有沒有米下鍋,戲是要聽的,澡是要搓的,奶是要喝的,館子是要下的。家裡沒有積蓄,基本用完花完。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平!你想吃什麼,爺帶你下館子去。”記憶裡他沒留下一句有哲理的話,也許他的一生就是這樣隨意而飽受爭議。

  小時常陪他看電影,一老一小,走在馬路上,厚厚的冰。爺爺穿一件長長的皮袍子,帶一頂皮帽子,雪白的山羊鬍子,個子高高的,腰板直直的,有紳士風度,若干年後還能聽到人們這樣評價他。鬍子文絲不亂,是要用木梳梳的,洗臉時要帶一個特製的套子,掉一根都很心疼。

  爺爺酷愛京劇,高興時,苦悶時都會唱上一段。你總能聽到文明棍敲擊地板的聲音,一邊敲一邊唱:黑老包端坐在開封府,罵一聲陳世美,枉披了人皮一張。耳薰目染,聽到京劇裡好的唱詞唱段,也會側耳。

  爺爺去世前,是在敬老院生活的,一個人孤孤單單。每當想到這些我都心如刀絞,淚就會無聲覆蓋整個臉。那個年代敬老院鳳毛麟角,應該是部隊的療養院,條件很好,所有費用都有我大伯來出,他是家裡最有實力的,但爺爺多次表示不想在那裡呆,但又能到哪去呢!

  爺爺原來是有正式工作的,在郵局上班,他本人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朝九晚五的生活受不了,舊社會的印跡在他身上留下太多了,辭職了,過著自由人的生活。他每個子女家都呆過,每家都會留下他的鳥籠子,春天來時鳥就開叫,煞是好聽。他有他的生活,是跟別人不同的生活,金錢對他來說是一個數字,精神生活永遠是第一位,沒錢時可以變買家產,就在自家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

  爺爺在我家住過,那時,父親每月二百七十元的工資,在80年代初也算高工資,發工資當天,爺爺說想出去玩幾天,父親就全給了他,一星期後回來只剩兩角錢。我們三姊妹,都住校,等著家裡的生活費。幷且他收留了一個流浪兒,為其提供吃喝。母親勤勞能幹節儉,看不慣爺爺的作風。

  爺爺酷愛養羊,城市是不能養的,在農村請的人,由別人照料。即不為羊奶,也不為羊毛,只為了喜好,羊被喂的黃皮寡瘦,一批一批前仆後繼。母親不在家時,他會把一袋一袋白麵加鹽用水拌均餵羊喝。母親再好,這樣的日子,也是不想過的。我總結一點,他們不是一路人。

  直到今天父親都會飽含深清的講:“你爺就那一人,愛花錢,在醫院不能動時,我都給他兜裡擱五百元錢,放著踏實呀,我留五元錢返程,一天一夜都沒吃東西,現在你爺再也花不到我的錢了,怪只怪那時咱家窮,不能給你爺想要的生活。”

  常聽大伯訴苦:“我們家老爺子,天上難尋,地下難找,難伺候著呢。魚眼睛窩下去就說用死魚做的,糖醋排骨要請廚師單做。”

  有一次,我們每一家都接到大伯的電報,爺爺失蹤了,翻遍了整個城市都沒找到,大家都絕望了,一星期後,大伯接到爺爺的電話,說他剛從泰山回來,住在賓館裡。爺爺心性高傲,喜歡在兒女面前擺譜,言下之意,你不驅車來接,我是不會回去的。

  人都是立體的,有許多面。我能看到的是他的慈愛,還有深深的孤獨。他往往一動不動望著窗外,樓下只有新兵來回機械的走著正步,一站就是一上午。有一次,一隻貓一夜間吃了八隻鳥,一隻不剩。爺爺幾天都沒有吃飯,我看到他蹲在地上,吧噠吧噠地掉眼淚。那時家裡真的沒有閒錢買這些,我們三姊妹要讀書。一隻鳥很貴,是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想一想,我現在有錢買了,爺爺卻去了天國。

  每個人對爺爺的評價都不一樣,人常講蓋棺定論,在大伯心中記憶最深的是抽鴨片的日子,烏雲籠罩。 他常講:“你們不瞭解你們的爺爺,我的母親苦啊!”

  對於父親,爺爺就是一聲長嘆:“你爺人好啊!心善,憐貧惜老,撫弱濟貧。”

  對於姑姑,她常說:“我為了今天這樁婚姻捱了多少皮帶,不堪回首。日夜的照顧他,四十歲還要罰站。”

  對於我的母親。她常說:“你爺爺整個一敗家,不務正業,市中心帶院子的房子仨瓜倆棗就買了,擱今天換多少套房子,一分財產都沒給子孫留下。”

  爺爺走了,在我心中是最好的爺爺。彌留之際,他曾說:“讓平回來吧!讓我看她最後一眼。”每當他們向我描述這些,我都心如刀割,眼淚就嘩嘩的下來了。

  前幾天,我做一夢迴到老屋。象是年少時,推開院門就喊:爺!爺!我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的找,空蕩蕩的,無人回答,在一儲物室裡,看到爺爺靜靜躺在一個很大的玻璃盒子裡,我一下明白,爺爺去世了,在夢裡哭的聲嘶力竭,把自己哭醒後,想一想,真的去世了!都二十多年了!

  篇二:清明雨

  作者:月下李說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雨果真就下了。

  它下的不緊不慢,是濛濛的落,細細地往下飄,輕聲兒地拂在人的臉面上,就有一種清涼,一種柔潤往心裡去。

  天上有灰色的霧,漫漫地籠著整個天空,那霧裡就是柔軟的雨絲,它滿天空裡飄蕩,灑下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清潔和明淨。

  地面是潮溼的,綠葉兒是青翠的,那些迷人的花瓣兒,倒像包了漿一般,透著亮晶晶的水色。

  這是清明時節的雨,竟是這般的憂柔又纏綿不已,它柔潤著萬物,也柔潤了人的心,是人心裡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常常就生出了悲憐,有了思念。

  清明是一個節氣,自打清明起,這雨水就開始多了,萬物就有了生髮的力量,人們開始種瓜點豆,世間的一些生命因此而煥發新的青春,綠葉漸漸鋪蓋了大地,春花開始了燦爛和迷人的時節,這個世界就變得清潔而明淨起來,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氣,一個讓人煥發青春,奮發往上的節日,人們喜歡著它。

  清明又是一個引發思念的節日,這節日從古時的春秋就有,相傳在晉公子重耳流亡時就發生了,說他流亡到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餓的再也無力站起,他的隨臣介子推竟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碗肉湯讓公子喝了,當公子得知,流下了眼淚。十幾年後,重耳做了國君,當了晉文公,他重賞當年伴隨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勸說介子推該去討賞,而他卻打了行裝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然而山路險峻,林木茂密,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來。可大火燒遍了,也不曾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竟然坐在一棵老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發現一首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公主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又將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是一個感人又悲慟的傳說,然而清明也由此而演化,而成為君臣百姓共同思念的節日了。這一天,人們會想念什麼!想念已故的親人,祭祀亡靈。這個習俗已延續了數千年,在人們的心裡,每每走近清明,就要變得沉重一份,已故親人的音容笑貌就要清晰一天,頭腦裡就有了親人的畫面,有了以往的故事,故事中飽含著人間的親情之愛,充滿著思親的淚水。這淚水在人心裡流動,落在了最柔軟的那部分,人的眼便淚汪汪。

  望著這清明的雨,湧動著心裡的淚,人的悲慟就異常強烈。為什麼總是在清明,這天就要落雨,落的紛紛揚揚,這雨霧就要瀰漫,遮天蓋日的。這究竟是人間的思念化做了淚雨!還是天曉人意頓作了雨淚!在這雨霧瀰漫的夜裡,逝者的靈魂一定會在大地的上空遊蕩,在尋找著人間的親人,對她們微笑、招手、喃喃細語,那是在人間沒有講完的話語。 這話語一定是充滿著愛的,是從天堂傳到人間又從人間傳上天堂的愛語。這愛裡有著憂傷,因為天堂與人間是兩重天,親人不可相見啊。只有靈魂的思念可以在這清明的雨絲中纏綿一起,擁抱一起,相思一起。

  沒有什麼可與這清明的雨比純淨,比真誠,因為它是無私的,沒有摻雜半點雜念和虛偽的,它發自人們的內心深處,是含著淚的情思,又來自上天的真誠感動,就像母親疼愛兒女一樣,沒有半點私心,似乎成為天經地義的人性了。

  清明的雨夜,真該好好地去珍惜,因為人間與天堂會在這個夜裡情思相融,愛心纏綿的。真想,如果人間到處都充滿著這種純真的愛,那該有多好啊!

  篇三:清明感懷

  當一陣陣春風拂到臉頰上, 暖融融的陽光梳妝打扮著田野裡嫩綠的小草, 光禿禿的樹枝上萌動出翠珠新芽,聲聲春雷驚醒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季節輾轉輪迴勾起了我對清明的記憶和遐思, 也撥開了腦海裡我對上輩故人的牽掛、哀思、懷念。

  陽光明媚,春意正濃, 清明節的腳步昂首闊步地走來,大地脫去了冬天陰霾霧障的外套,春色換上花紅柳綠的新衣,我們已從容地迎來了又一個緬懷親人的日子。清明時節,城裡人、鄉下人、漂泊異鄉的遊子、浪跡天涯的打工崽都有祭奠故去親人的習俗。

  每年清明祭祀祖先和逝去的親人時,除了擺上祭品、叩拜作儀、上香叩頭、焚燒紙錢、敘訴祈禱,還得在墳頭鋪上紙錢、撒上花紙、燃放鞭炮、插上用五顏六色剪成長長細條的紙鳶綵帶。隔遠相望,紙鳶綵帶在春天的風中簌簌抖動,像是當年我們承歡雙老膝下時舞動的小手,在撒野、玩耍、嘻戲、跳躍;不經意間,隨風飄拽的彩紙時而滑過親人們佈滿皺紋的額頭。心為之慾動,便覺得世間萬物,自然生態包括花魂樹魄,小草綠葉,薄霧輕紗,藍天白雲,冥冥中凡事都可以分享、交流、探討。上輩親人雖故去,陰陽兩相隔,但他們勤勞、質樸、慈善、寬容的身影仍活在我的心中。

  “每逢佳節倍思親,寄語相思訴衷情”。人到中年,特別是在濃濃鄉村風俗的清明節,這種對親人們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故去親人們的墳塋都坐落在大山懷抱中。草長鶯飛,冬去春來,歲月無聲,黃土無言,只有當年他們親手種下的滿山蒼松默默守護在周圍。蒼松們也因為剛剛經歷了一冬寒風冰雪的洗禮,已經失去了鼎盛時節的蔥蘢,只有龜裂的枝幹遒勁依然。猶如長輩們生前的寡言木訥性格,在低調沉穩的處世行事風格中,始終帶著傲然的尊嚴和濃郁而清晰的自信。這種影響和傳承也是我受用一生的財富。

  今年的清明,天空藍天白雲,正是踏青賞春的好天氣,沒有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的蹤影。雖然今春清明節比歷年要早來了許多,但這也正好符合了此時我憂鬱的心思。每當這個節日來臨,那些已經塵封的記憶就會悠悠的開啟;曾經的其樂融融,曾經的田園綠地,那些數不清的歡聲笑語,如今已離我遠去。曾經的母愛似海,曾經的父愛如山,曾經的姐弟情誼,如今已是人鬼殊途,寄望來世。每當撫摩著斑駁的墓碑,凝視著字跡有些模糊的碑文,我沒有流淚,只是心裡有點隱隱作痛。想起了沈從文先生的一句話:“生命如泡漚,如露亦如電。”生命的確如此,許多燦爛美好的時光,猶如子夜曇花。花開剎那,如夢如幻,花不知自己在盛開,夢中人更不知自己在幻夢。惟有夢醒花凋,方悉前塵過往皆是過眼雲煙。那衰草荒冢之下,一杯黃土之中,竟是我的摯愛親人。每念至此,不禁悲從中來,懷念愈深。

  懷念是因為愛!愛之彌深,念之彌久。“無忍則無濟,有愛即有憂”。刻骨銘心的懷念交織著愛和感恩,虔誠而廣博,但不是能夠俯視的宗教。於我而言,是一種信仰,是跪乳之恩,是反哺之義。懷念無法推廣,它是溶入血液裡與生俱來的氣質,帶著憂鬱而神聖的色彩。它是那麼的曠世,彷彿水自天上來;它又是那麼的塵世,伴著血液執行不息。她是在自己靈魂中植下的一方淨土,培育聖潔而美麗的花朵,花朵的名字叫“感恩”。

  懷念是因為悔!對於哺育之恩舔犢之情的回報,已經因親人們的逝去而無法完成。已經不是“因為我們年輕時不懂,但當我們懂時已不再年輕。”這般可以輕描淡寫的託詞。而是“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待。”這般無法彌補的追悔。年幼時的頑劣,年少時的叛逆,年輕時的魯莽和愚鈍,不止一次的刺痛甚至傷害過他們。如今的幡然醒悟,面對的只有印在腦海中的音容笑貌。我最熟悉,最會為之傷心垂淚。那不僅僅是後悔,更是命運中許多註定的無法迴轉和挽留。

  懷念是因為恨!恨歲月倥傯,恨病魔無情,恨死亡奪走了我的親人。恨自己當初疏忽,不能從親人們緊鎖的眉頭中讀懂他們強忍的病痛;恨自己當初無能,未能在親人們垂暮之時奪下他們還在勞作的工具;恨自己當初自私,總以為長纓在手,重任在肩,有理由沒時間陪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如今也只能在清明時節,攜春風一縷,紙鳶一束,在他們身邊依偎片刻。“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喚回的只是在自己心海深處飄泊的懷念之舟。

  或許是因為我已經不再年輕,或許是我與逝去親人們之間的距離日近,或許是因為我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也將會有孫、曾孫。或許正是前幾天兒子對我說的話:“老爸,現在我上班很忙、很累、工作也很緊張,今年的清明節我就不再回家陪您們給爺爺、奶奶上墳了。”每年的清明節,在親人們的墳前,我都有更深切的懷念和感言。

  懷念是情感的一脈清泉,有時盪漾開柔波,甘冽香甜;有時也因泉眼被堵而驚起陣痛。但它卻是一種最溫柔也最悽美的心靈光澤,持久的照亮人生之路。懷念有很多種,惟有這種“守孝不知紅日出,思親常望白雲飛”的懷念刻骨銘心,每一縷記憶的遊絲都和一段故事和心緒牽在一起,不能割捨,也無法割捨。與生俱來,與生而逝。

  這種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更像一條善良的河流,澄清著沿路的風塵。它未必能給我帶來幸福,也不一定美麗,但一定有光芒,一定伴著感動。耶和華說:要有光,於是世上便有了光。而懷念,我覺得便是人之於為人的光芒,是用人性點亮的光,照亮我們的生命之路,我們才有機會欣賞沿途的風景,感動著這血濃於水的一脈傳承。又有什麼比貫穿著感動的生命更令人感動呢?

  紙鳶會在風雨中凋零,但這種沁入骨血的懷念永遠不會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