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一個充滿幽默的人生哲理故事,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精彩的世界,會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山腳下,師傅指著山頂問:“看到那山頂了嗎?”
“看到了。”弟子說。
“你看,山腳離山頂有多遠呢?”師傅問。
“大約500米吧。”弟子說。
“是嗎?還是等你走到那山頂後,再回來告訴我有多遠吧。”師傅說。
弟子登上山頂後回到師傅的身邊。師傅問:“山腳離山頂有多遠呢?”
“兩個500米也不止。”弟子說。
“這麼遠嗎?剛才你說500米,是你目測不準嗎?”師傅問。
“不是剛才目測不準,而是一個目標,用眼看到的是直線,而用腳走到的是曲線。看到了,永遠不等於走到了;看到了,永遠還有更長、更曲
折、更復雜的路要你去走。走出來的,永遠不是直路,而是彎路。”弟子說。
師傅聽後,點頭含笑。
篇二
弟子問師父:我欲雲遊參學,並向眾生宣講佛法,不知可否?
師父說,你現在的修行還不夠,先去爬一爬那座山吧。
師父,我自小就在這跟您修行,那座山我不知爬了多少遍,為什麼現在還要再去爬呢?
師父一笑,說,當你看到與兒時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的時候,便是圓滿之時了。
他決定一試。
第二天,他回來了。弟子說,師父,我從來沒有爬到過那麼高的地方。兒時,我只在山腳徘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便滿足了。然而,這一次,我爬到那麼高的地方,才明白,原來山上有如此奇妙之景。師父,我現在可以遠行了嗎?
師父微微一笑,說:不行,還遠著呢。你再去試試。
這一次,他沿著昨日足跡往上攀登。到了昨日登過的最高處,已無可登之路。他想,今日所見,與昨日並無不同。難道要往上,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可是,向上便是懸崖峭壁,如何能上?
思忖過後,他決定,冒死攀爬而上。
兩日過後,他疲憊且傷痕累累地回來了。但是,他臉上卻很高興,說:師父,上面的植物並不繁多,也不奇妙。可是,雲霧在山間繚繞,恍如天境。這就是師父所說的“不一樣的風景”嗎?
師父微微一笑,說,不,還差得遠呢。你再去試試。
他顧不得疲憊與傷痛,再次前往。
三日過後,他回來見師父。弟子一臉平靜,說,師父,我決定留在這繼續跟您修行,直至圓滿。
師父拈鬚一笑。
許多年之後,師父圓寂,他下了山,雲遊講學,最終成為了一代高僧。
有一天,他跟他的弟子說起那時登山的經歷: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腳下的風景,卻從未想過上面還有更妙的景緻。在山腳,我以為見到的奇花異草已是稀奇之物,卻從未想過,山間的雲霧更為神奇;登至山腰,見雲霧繚繞,恍如天境,卻不知自己已為雲霧所迷;而當你登至山頂,遍覽天下,才明白,何謂真正的“境界”。於是,你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渺小,才不會滿足於曾經所見之景,才會向著更高之境勇猛邁進。
篇三
條件
寺裡來了一個有煩惱的有錢人。有錢人問師父:“師父,我非常想為世人做點好事,可是總是條件不夠啊。”師父問他:“你需要什麼條件呢?”
“我想獻血,可總擔心血站拿我的血牟利;想捐款給貧困兒童,擔心善款會被貪汙;就算想給乞丐一點兒錢,也怕他是騙人的。”
師父笑笑說:“我可以開解你,但是需要條件哦。”有錢人憤憤不平道:“出家人也講條件嗎?我誠心來尋佛,你卻問我要條件。”
師父微笑,道:“出家人不講條件,行善更無須講條件啊。你只要一心向善,善意與善行自然可以傳遞。”
仁心
小林在讀《論語》。他問師父:“孔子講仁,佛講不講仁呢?”
師父領他到院中,一隻寺裡新近收養的喚作“小黑”的小貓正在晒太陽,毛茸茸、懶洋洋的。
“小林,看到小黑,你有什麼想法?”
“小黑很可愛,看著讓人感覺內心柔軟,不忍傷害。”
師父頷首道:“內心柔軟,即是仁,即是慈悲,儒與佛的區別,在學術,不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