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艱苦讀書的故事

  書是奇蹟——高爾基說:“書,要算要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蹟中最複雜最偉大的奇蹟。”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麼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裡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篇二: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裡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麼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篇三: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視窗又在背書。揹著揹著,突然發現視窗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視窗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視窗,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裡,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裡,藉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篇四:唐汝洵苦讀書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篇五:賈逵隔籬偷學

  賈逵是東漢時的著名學者,從小就聰穎過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有一天,姐姐正帶著賈逵玩耍,對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靈機一動,帶著賈逵悄悄來到了學堂旁邊,想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聽。學堂外邊有道籬笆牆,賈逵個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來,站在籬笆外聽講。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覆溫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記在木片上,主動請教別人。就這樣,賈逵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