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勵志故事精選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意味深長,裡面傳遞出的勵志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哲理勵志經典故事,歡迎大家喜歡。
哲理勵志經典故事篇1
小城裡來了家小馬戲團,每場表演一個小時,成人票價10元,兒童5元。
我替他們擔心:這麼低廉的票價,這麼長的演出時間,怕是隻能賺飯錢。你想想,獅子一頭,老虎一頭,成年馬一匹,狗熊一對,猴子一隻,是每天都要在它們身上花錢的;兩輛大卡車,一臺發電機,耗油不少,還有司機,十來個團員——沒有足夠的收入,是撐不起這家馬戲團的。
進場之後,我發現自己是杞人憂天:小馬戲團只怕要賺大錢。
兒童票價雖然只要5元,微不足道,但每名兒童至少要有一個大人陪同,所以,場子裡的近300個位置座無虛席。
表演場地設在一個廢棄的建築工地上,租金要不了幾個錢。
離馬戲開演還有十來分鐘時,工作人員從場子裡牽出一匹馬來:小孩騎馬每人5元。剛開始,上去的人不多,牽馬的人誠意十足,繞場兩週。感興趣的孩子漸漸多了,排起了隊。還是繞兩週,但狡黠的牽馬人把圈越繞越小。
馬戲開演了,是獅子鑽火圈。全場關燈。團員捧出熒光棒開始售賣:大的20元,小的5元。那東西的成本,估計在1元以內。一個節目完畢,小觀眾幾乎人手一支。
表演中,又有團員出來兜售各種飲料、花生瓜子,價格是外面的兩倍。
一個小時的表演,需要多少種動物?四種:老虎、獅子、狗熊、猴子。加上完全由人表演的雜技和魔術,共十個節目。“演員”們的一專多能讓馬戲團的演出成本縮減到最小。
一專多能的不只是動物,還有演員。以一個青年女演員為例:她開始時售賣熒光棒和零食飲料,隨後在魔術中客串一角,最後在壓軸的空中飛人表演中唱主角。此外,門口賣票的兼做飯、收拾道具;演魔術的當主持人、解說員,還扶小孩騎馬……
還有一點,儘管演員們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大家的表演誠意十足,絲毫沒有敷衍了事的感覺。觀眾的口口相傳就是活廣告,這讓他們表演了五天,每天兩場,場場上座率在90%以上。
粗略計算,小馬戲團一場拿到手的錢,每天人均收入600元左右。折算他們的表演水準和動物們的水平,應該是普通白菜賣出了有機白菜價。
充分利用每一個人的才能,減少一切能減少的開支,發揮短短一個小時裡能從觀眾手裡掏錢的多種手段,演員敬業的精神,這就是一個小馬戲團的生存哲學。可以料定的是,小馬戲團在這個小城的成功,一定也會在另一個小城複製。
只要把事情做到極致,運籌謀劃,善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就能在別人覺得沒有作為的領域取得成績。
哲理勵志經典故事篇2
一株在撒哈拉沙漠死去百年的植物,如何復活?答案是:滾。
這株乾死的植物,把自己蜷縮成一個球,在風無休止地吹動下,一刻不停地在沙漠裡滾動著:被吹上沙丘,被摔在岩石,踉蹌前行,或被沙苦苦地掩埋一陣子,再從掩埋中被剝離出來。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甚至,它都不知道,能不能重新活過來一次。但,它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日夜不停地滾。
它在尋找機會。撒哈拉沙漠每年只下一兩場雨。它只是為了趕上這場雨。而且,重要的是,在這場雨降下的時候,它恰好要滾落在一個低窪地帶,而這個低窪地帶,恰好能蓄下一小汪水。
它滾一百年,只為與這一刻相逢。在水窪裡,它的枝幹吸飽水分後,用不上幾分鐘,便會迅速地舒展開。接下來,還有一件更偉大的事情等著它完成。這時候,必須有雨滴落下來,準確地說,是砸下來,砸在它的每個種囊上。
當一粒種子被砸落,又一粒種子被砸落……在幾個小時內,剛剛落在沙礫裡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它們必須趕超水分蒸發的速度,迅速地長高、開花、結果,一刻不停。它們要在生命短暫的時光裡,儘可能地去燦爛。
它們沒有時間去想得與失,也沒有工夫去嘆氣和哀怨。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能夠活過來,就是生命給予自己最大的奇蹟了。除了趕緊燦爛,容不得去想別的。
這種植物開白色的四瓣小花,吐黃色的蕊,即使迎著沙漠最毒辣的太陽,也要在花瓣上暈染出絕美的光色來。它迎風起舞,也隨風搖曳,一個生命所有能燦爛的部分,它一點也不去放過。因為,它知道,地面上的水分很快就會蒸發掉,它也很快會被太陽炙烤而死。然後,還得蜷縮成一個球,繼續在浩瀚的沙漠裡滾下去,幾年,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從此再無燦爛的可能。
這部關於非洲的紀錄片,我看過很多遍,每一次看,都感喟頗多。與這株植物相比,10個人中有9個人活不成這樣。我們往往活得太糟糕,糟蹋了太多的好時光,只是因為看起來可以有足夠長的時間活。當我們不為生計操心的時候,就會為生活所牽絆。一顆心纏繞在紛亂的紅塵之中,可以為名活,為利活,為得失活,甚至為煩惱活,就是不會為燦爛明媚活。於是,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個人,只有在突然知道自己來日無多的時候,才想著放下一切,為燦爛去活。也彷彿是,每一個人,都要經過無數年的空耗,才換得這一刻的清醒。
所以,活到清醒太重要了。就像這株撒哈拉的植物,什麼也不去想,一心燦爛地去活。其實,當一個生命活到了這個份兒上的時候,任何生活的瑣碎已經羈絆不了它。
哲理勵志經典故事篇3
弟子愛好打扮,每天都要在這方面耗費太多的時間。
一日,禪師問弟子:“一朵花有多大?”
“有的如指頭大,有的如拳頭大,有的如巴掌大,頂大的,也不過臉盆大吧。”弟子說。
“那花香有多大呢?”禪師再問。
“花香怎麼是多大呢?”弟子不解。
“哦,我是指花香能傳播多大的空間?”禪師說。
“有的可以溢滿整個房間,有的可以溢滿一個廣場,如有風,有的花香可以傳到幾裡地開外。”弟子說。
“幾裡地有多少個臉盆大呢?”禪師說,“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靈魂,那麼,一個生命靈魂的芬芳,永遠比它漂亮的形體傳播得更長遠,影響得更深廣。”
哲理勵志經典故事篇4
1936年10月,錢學森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一次學術討論會上,馮·卡門教授講了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有人問:“教授,您把這麼好的想法都講出來,就不怕別人超過您?”卡門教授說:“我不怕,等他趕上來,我又跑到前面去了。”後來,錢學森回憶起那段學習經歷,深有感觸地說:“馮·卡門教授的一席話,使我一下子開了竅。加州理工學院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到前沿。這裡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
國學大師陳寅恪有“四不講”,即“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實際上,要做到“四不講”,堪比登天。首先,你要全面瞭解前人、近人都講了些什麼,這需博覽群書;其次,要了解外國人都講了些什麼,這要精通多國語言;再次,每天乃至每堂課都要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要有真知灼見;最後更重要的是總要處於學術研究的領先位置。儘管比登天還難,但這“四不講”陳寅恪都做到了。難怪傅斯年如此評價:“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2007年3月,知名作家樑衡專訪多年好友季羨林老先生。他特意請教一個問題:“您關於古代東方語言的研究,您所治之學,如吐火羅文,如大印度佛教,若干人都不知,為何要研究?”聽了樑衡的疑問,96歲高齡的季老先生肅然答道:“學問,不問有用無用,只管探究,只問精不精。”樑衡在回憶文章中深有感觸地說:“學問就是對未知世界、對自然界、對星空、對生態的尊重。因為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也許哪一棵野草就是將來開啟生命大門的鑰匙。而面對茫然的未知世界,那些勇敢拓荒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
敢想天下先,敢為天下先,終成大師。大師取得的成就可能會被後人超越,但領先思想和意識卻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