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上進的好文章

  那些關於總能給予我們很多正能量,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比起點更重要的是夢想

  他剛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溫習功課,然而父親還是沒能熬過去。作為長子,他不得不無奈地結束學業,挑起贍養母親、撫育弟妹的重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學徒。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他堅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後來,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一天只能吃兩頓,即使是兩頓,還都是湯湯水水,根本填不飽肚子。他九歲才上學,唸到十四歲,因為家境實在太艱難,不得不輟學。母親向生產隊申請領養了一頭牛,於是他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放牛娃,他一天能掙兩個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於是他一邊放牛,一邊如飢似渴地讀他能借到的所有的書。後來,他創辦了福耀玻璃集團,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畢業以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舟山馬目農場當起了挖鹽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灘上挖鹽、晒鹽、挑鹽。單調的生活讓他很失落,他總想著要出人頭地,可是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擊,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就四處找些書來看,希望能從書裡找到出路。一起挖鹽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還裝什麼清高看書。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對成功的強烈渴望。後來,他成了娃哈哈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他叫宗慶後。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學分,成為當年復旦大學18名提前畢業的學生之一。然而,滿懷抱負的他卻被分配到陸家嘴集團公司做幻燈放映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間小房子裡放映有關集團情況介紹的錄影片。這麼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勝任,他的才智和抱負無法施展,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讓他在心裡憋足了勁,發誓一定要改變現狀。後來,他成為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締造了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神話,他就是陳天橋。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長大,19歲高中畢業後,父親給了他120塊錢讓他自謀生路,他就買了一臺照相機,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滿大街地問別人需不需要照相。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會去照相館哪,而且這小夥子這麼年輕,技術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闖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賠上膠捲讓別人免費試拍,半年後就賺夠了正式開照相館的錢。他就是現任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從小到大,他的功課都不是特別好,小學和中學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學校,初中考高中的時候考了兩次才考上,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後,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這份工作既辛苦又賺不到錢,可是他還是很滿足,認為能養活自己就已經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著客人到金華火車站,無意間撿到了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拉客的間隙他看完了這本書,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度過,於是他費盡千辛萬苦考入了杭州師範學院。後來,他先後創辦了阿里巴巴、淘寶網,他叫馬雲。

  這些成功人物,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還不如我們,但最終我們卻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在人生的道路上,起點固然重要,但比起點更重要的,是夢想,以及為夢想付出的努力。

  :被激勵的人生是這樣的

  人的一生會遇到無數個對手,也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而最強的對手則是自己。最難的挑戰則是打敗自己心中的惰性。當你還在安於現狀碌碌不為時,不妨去看看身邊那些正在拼搏的人。

  冬日的早晨,出奇的好睡。丙一覺睡到早上十點才在昏昏沉沉中醒來。可又留念被窩的溫暖不願起床。迷迷糊糊中準備再次睡去時,卻發現同寢室的室友甲和乙已經坐在書桌前了。他也一下子清醒了起來,發現乙正在書桌前做著作業,而且快要做完了。而甲已經把作業做完了,正在複習功課。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自己還要努力的多,那時的丙,還睡的著嗎?甲與乙給予丙的無形壓力正化為丙學習的動力,並一點點地敲擊著丙心中的惰性。試想一下,如果丙沒有像甲和乙這樣優秀且勤奮的舍友,那他要在醒來睡,睡完醒再復睡去消磨掉多少時光?估計連早飯午飯都省了,那學業又怎麼辦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把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庸人放到一群很牛的牛人中間去的話。那他的自尊心則會迫使他向身邊的牛人們看齊,去不斷地努力去完善自身。相反,如果把一個牛人放到一群庸人中間去的話。那他則會因處處高庸人們一等而沾沾自喜,慢慢地開始不思進取,終將同化成庸人。

  世上成功的人那麼多,而我為什麼不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吧。與其去哀嘆命運的不公,自身的不凡。倒不如用抱怨的時間去為自己的將來努力。成功的人,你只看到他現在的繁華。然而他奮鬥時的種種辛酸艱辛,你又瞭解多少呢?或許在若干年前,他還和現在的你一樣。是在一次次地被激勵嘲笑中,開始覺醒。然後開始在成功的路上邁著艱難的步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但現在的你,卻又是幸運的,你的腦海裡映著太多太多的成功人士了。他們可以擊碎你的惰性,激勵你前進。是為了證明自己放棄享樂去拼搏,還是將自尊心丟掉終日吃喝玩樂。這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張蒿昊在高中時期有個“張大師”的外號。因為他整日只會誇誇其談說自己今後會如何如何,卻又不付之半點行動,眼高手低。所以久而久之的,同學們便給他起了這麼個戲謔的外號。他在家待業已經兩年了,每天都是坐在電腦前瞎磨。僅靠著父母一點微薄的退休金當起了啃老族。一次同學會的時候,他穿著一身廉價的服裝,擠了半小時的公交。甚至聚會的份子錢還是高中時一死黨幫他出的。

  酒桌上,面對其他衣著光鮮,事業有成的同學,他始終自卑地低著頭,連話都不敢說幾句,更別提像以前那樣的誇誇其談了。以前一同學打趣道:“張大師,今天怎麼不吹趴了,我還挺懷念你當年的神吹呢。”他更是羞得無地自容。酒過三旬,不知誰談起了“啃老族”這個話題。他心裡最深處的某個地方,深深的觸動了一下。酒桌上其他人聽到“啃老族”這個詞皆是一臉鄙視和不屑。為了掩飾自己是“啃老族”他也跟著其他人一樣做著不屑的表情。心裡卻恨不得鑽地下去。他在心中暗暗發誓“從現在起,我不再當啃老族了。我靠自己生存,我要逆襲。

  第二天,他便去一家小餐館找了個洗碗工的活。就這樣,他每個月也有了自己的工資。他還買了好多的專業書,讀了起來。白天上班洗碗維生,晚上用功看書到深夜。

  第二年的同學會,他因在外地考察沒能參加。第三年的同學會,他是打的去的,雖然他還是一身低廉的裝扮,但這次他的份子錢是自己出的,而且酒桌上他的頭始終沒有因自卑低下過。第四年的同學會,他沒有擠公交也不是打的去的,而是開著自己的小轎車去的。第五年的同學會,班上沒有一個同學有交份子錢,因為那次吃喝玩樂的所有費用都是他出的。說是為了感謝他們讓自己土鱉逆襲。酒桌上,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這幾年自己的酸甜苦辣。同學們還是和一往以往一樣叫他張大師,只是這次沒有加引號和戲謔,而是認可。

  也許,今天的你只能遙望和豔羨別人。但那又怎樣,你還有明天呢。至於明天如何?你要相信自己。

  以身邊優秀的人為目標吧,並且將那些嘲諷的話當做自己的動力。說不定,他們能改變你的將來。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人生或者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困難重重的過程,可是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們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第一個想法就是逃避而非解決。但是,逃避痛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麻煩和痛苦之中。有一部分人很不幸,遭遇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傷,比如在年幼時遭遇身體虐待,性侵害,父母遺棄等重大傷害,因為真相和事實太痛苦了,為了能夠逃避痛苦,繼續生活下去,他們甚至會患上精神分裂症,讓自己活在虛幻的世界裡。

  逃避痛苦是人類的心理趨向。大多數人雖然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般如此嚴重地逃避現實,但也一樣常常逃避現實和生命的真相,活在修飾和虛假的世界裡。因此,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真正心理健康者寥寥無幾。

  比如,有的人因為覺得自己面對的任務完成起來會很困難,很辛苦,要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還要承受很多的焦慮和痛苦,他因害怕困難採用逃避的方式,於是他不斷拖延時間,等待事情自行完成,或者期望問題自行消失。可是結果是越拖延他面對的任務和困難越巨大,他越難以承受要去解決這些問題的痛苦,最後他變得更加束手無策和無能為力,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是現在很多拖延症患者的現實寫照。

  有的人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與家人、同事常常發生矛盾衝突,無法和諧相處,或者他的工作出現問題,面臨一個很大的危機,他不去直面和解決這些問題,反而選擇與酒精和麻醉藥為伴,希望以此麻醉自己,忘記痛苦,換得片刻的解脫。最後,他不僅沒獲得解脫,還成為了一名癮君子,丟掉了工作,失去了家人。

  還有的人發現另一半出軌的事實,但是因為害怕婚姻破裂,害怕外界對自己的議論等帶來的痛苦,假裝一切都沒有問題,假裝自己的婚姻很幸福伴侶很愛自己,對婚姻問題視而不見,既不找另一半去解決和處理問題,也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婚姻出了狀況,內心的恐懼、不滿、憤怒、怨恨、悲傷壓抑和交織在一起,長此以往就會患上各種心理疾病,甚至身體健康也會出現問題。

  遭遇不幸或者創傷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們之所以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或壓抑自己人生的不幸與痛苦。逃避痛苦、否認現實或者自我欺騙的方式會暫時令自己好受一些,但是它將我們的心與自己的人生真相隔絕開來,而虛假是不具有任何力量的,這樣長期逃避下去,活在虛幻中,只會讓你不敢碰觸的人生真相越來越多,心理疾病就由此而生。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一心想逃避和否認痛苦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心理學大師榮格明確地指出:“神經官能症,是人生痛苦常見的替代品。”不少人為逃避新的問題和痛苦,不斷以神經症為替代品,導致患上各種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神經症,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就會導致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而那些直面痛苦,積極面對自己的心理疾病,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不否認,不逃避問題的患者,能夠藉此契機獲得心靈的成長與成熟。

  直面痛苦並不容易,需要無比的勇氣,所以我們常說那些去看心理醫生或者去做心理諮詢的人是非常有勇氣的人,從某一層面來講,他們比不看心理醫生的人更健康。很多人以為看心理醫生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顯然錯了,看心理醫生或者去做心理諮詢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找舒服,它其實是一個直面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面對自己生命事實和真相的過程。正是因為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才能夠使心靈變得更健康。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當我們的心靈天空佈滿陰雲時,只有經過一場暴雨的洗禮才能重現陽光,見到燦爛的彩虹。

  人生苦難重重,唯有直面痛苦才能克服痛苦,正是在穿越一個又一個痛苦中,我們才獲得心靈的進步與成長。越來越覺得對一個人來說,相比去尋找和體驗快樂,能夠直面痛苦,與問題進行正面搏擊顯得更為重要。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我相信,當我們願意直面痛苦,不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而是迎上前去時,就一定會有穿越,就像一個U形,當你願意呆在谷底時,瞬間就會上升。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直面痛苦,並從自己所受的每一份痛苦中獲得學習、成長和心智的成熟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