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通過觀看學習,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深受感染,要學習諸位榜樣的奉獻精神、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向榜樣看齊,學習榜樣精神

  近日,觀專題節目《榜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普通的教師幹部,看後感觸頗深,心潮起伏,倍感激勵。而在每一個資訊傳播終端,都有更多人因之震撼,增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動力。

  不忘初心,是不忘記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去。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成長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一種民族危亡的緊迫感深植於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基因中。這使得中國共產黨的所思所為一直圍繞著整個民族的復興。一開始是救亡,如今是富強,其核心無非是圍繞兩個字展開:人民。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只有始終堅持學習優秀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和可貴品質,個人才能在不斷對比、不斷反省、不斷追求中汲取向上的正能量,並獲得真正的成長。普通人尚且追求進步,黨員幹部更應該爭當先進,觀看榜樣們的現身宣講,正如一面面熠熠生輝的銅鏡,吾輩當攬鏡自照,知吾之不足,而後砥礪前行。

  每一名優秀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先進基層黨組織都是一座燈塔,激盪人心、照亮前路,引領著人們前進的方向。優秀共產黨人都始終維護著群眾利益這個根本宗旨,都始終保持著時代先進的優秀品質,經過歲月長河的洗禮、經過歷史時光的沉澱,共同綻放出“信仰堅定、衝鋒在前、默默奉獻”的熠熠光輝。這樣一個群體,是每一個時代共產黨人的驕傲;這樣一批批先進,使人民群眾真心愛戴,更是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應當爭相學習的榜樣。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學習他們“信仰堅定”的高貴品質。無論是戰爭年代的烽火連天,還是新中國建設時期的百廢待興,抑或是進入新世紀後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塊又一塊硬骨頭,優秀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克服不同歷史年代下的層層難關,正在於他們擁有鐵一般牢不可破的堅定信仰。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如火如荼推進之際,我們當代黨員首先應當進一步築牢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堅定信仰。心中之火,唯祖國與信仰不可辜負,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當我們在黨旗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之際,共產黨人已是我們終生的標誌,為人民服務成為們一生努力的方向,共產主義更是我們畢生奮鬥的目標,只有時時刻刻繃緊信仰之弦,時刻牢記為民奮鬥的宗旨,才不會偏離航向,個人的人生價值也才能在為民服務中得以實現。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學習他們“衝鋒在前”的爭先精神。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時代特徵,正視當下,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的攻堅期、也正面臨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經濟結構轉型期,要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都必須要有各項工作衝鋒在前的拼搏精神,尤其是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創新思路、搶灘在前、敢闖敢拼,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為深化改革夯基壘石,以捨我其誰的拼搏勁頭為全面小康保駕護航。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為民情懷。魯迅先生筆下的“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為民之利益默默奉獻者的生動寫照。幹工作做事業,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公共事業更需要我們堅持不懈、默默付出的細水長流。百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百名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正是在本領域紮下根來、立足崗位、默默奉獻的優秀代表,面對取得的成績不驕縱、面對一時的困境不氣餒,共產黨人在幹事創業上永遠要保持一顆戒驕戒躁之心,只有沉下心來、認真研究、埋頭苦幹,始終堅持“為民務實清廉” 的工作原則,在自己的崗位上精心耕耘、奮發進取,才能不愧於黨員的稱號,只有堅持將“做人民一顆螺絲釘”的精神一以貫之,才能在有意義的工作中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讓個體生命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發光發熱。

  通過觀看學習,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深受感染,要學習諸位榜樣的奉獻精神、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用愛心、耐心和熱心對待每位學生,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師德修養,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立足本職,求真務實,為汶源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切力量。

  篇二

  黨性是人生進退、事業興衰的“壓艙石”。心中有黨,是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黨性過硬的體現。心中有黨,才能堅定理想信仰,永不迷失方向。黨員幹部一旦心有旁騖、三心二意,覺悟就會倒退,就會心生雜念,意志開始鬆懈,逐漸走上自我放縱、甚至與民奪利的不歸路。看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信仰之路,再看看“大老虎、小蒼蠅”們的慘痛教訓,就知道黨性的重要性。

  要做到心中有黨,其實並不抽象。看看經常談到的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就不難理解,怎麼想、怎麼做才叫心中有黨。學習先進、看齊榜樣,首先要學習他們在理想信念、言行舉止、道德品行等的純潔性、先進性,努力做到“心中有黨”而毫不動搖。

  對黨絕對忠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焦裕祿的一生,就是一心為黨和人民工作,對黨忠誠,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奮鬥史。強調,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今年是建黨95週年,也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這些勝利的取得,靠的正是先賢前輩們用無比忠誠的信仰、革命必勝的信念、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不斷戰勝了數不盡的困難和風險。

  敢擔當勇作為。“先祭谷公,後祭祖宗”。谷文昌在群裡心裡的分量來自哪裡?有兩點事蹟比較感人,一是不怕困難,苦戰風沙十餘載,把“神仙也難治”的荒島變成海上綠洲;二是不怕政治風險,建議被國民黨抓走壯丁的家屬,從“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贏得了人心。指出:“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勇擔當、敢作為,是共產黨人的的鮮明品格,也是成就事業的基本要求。組織評價幹部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看其辦事不辦事,解不解決問題。

  塑造高尚品行。生前手裡有權,卻不為自己和子女謀半分利。黨員幹部應該像楊善洲這樣,用一生的執著,守護著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重品行才能行穩致遠。儒家文化,非常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重視幹部的道德修養,把“嚴以修身”放在“三嚴三實”的首位;多次強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把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作為永恆主題、終身追求,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他人。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我有幸成為縣骨幹教師培訓班的一員,這也給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分學科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專家進行講座。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訓過幾次,但每次都是以聽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所看到的都是經過了層層包裝的課堂實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雖然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