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畢淑敏散文心靈的力量讀後感

  畢淑敏的寫作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選的畢淑敏散文心靈的力量讀後感,供大家欣賞。

  ***一***

  《心靈的力量》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其中蘊涵著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讀過之後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說明人們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應採取怎樣的態度。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很值得回味和思考,原文是這樣的:“有很多人終身頓在他們自己的繭裡,這是他們的選擇,當生命結束的時候,他們也許會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過,在水中自由地邀遊,閒暇的時候掙脫一切羈絆,到岸上享受晨風拂面。然後,一個華麗的俯衝,重新潛入關係之水,做一條魚在波濤下微笑。”這段話深刻闡述了一個道理——人要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能成天像行屍走肉一樣,荒廢著寶貴的時光,做出一定的貢獻,這是書中告訴我的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道理。具體而言,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

  一是要有擔當的勇氣。擔當是一種表現,一種接受與責任的彰顯;擔當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與思想上的跨越。在我的記憶裡,始終有兩個身影值得一提。一個是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的主人公小莊,小莊個性獨立,生性高傲,他有自我的人生價值標準和理想的個性情感世界,可以評價他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藝術青年,可是與此同時小莊聰慧,而且能吃苦耐勞,在艱難困苦面前絕不低頭。就是這種在綠色的軍營中的一遍一遍洗禮,經歷著蛻變和感召,他才會做到為苗連和陳排的希望而堅持成長為狼牙優秀的特種兵,才能為了能真真正正地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而努力成為狼牙優秀的特種兵。他經受了苦痛和考驗,成為了軍人的驕傲,所有堅持只因為——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該片曾獲得200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克里斯勇於擔當的光輝形象。克里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工作辛苦,妻子不忍窮苦獨自離去,生活貧困潦倒。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大多數的時間他都在疲於奔命,遊走於各大醫院推銷他的醫療器械。偶然的機會得知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只要懂得數字和人際關係,憑著他的聰明才智終於獲得一個實習機會。但是必須面臨更嚴峻的考驗:6個月無薪實習期且20人的實習生中只會留下一人。面對這一切不幸的遭遇,他沒有放棄,為了家庭,為了兒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拿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而且必須有的堅韌和毅力,開始負重前行,一直到最後成功。

  二是要有積極的心態。曾有哲人說過,積極的思考締造積極的人生,消極的思考製造消極的人生。生活需要的就是一種積極態度,沒有積極態度,就沒有目標,人生就如行屍走肉。留下不朽詩篇《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的陶淵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中,他沒有消沉,而是用一種積極的態度選擇了自己所鍾愛的生活,中國古代官場沒有他的名份,但中國文學史上將流傳著他的不朽佳作,也為後世子民留下一座挺立的精神鵰塑。陶淵明是用積極的態度選擇了生活,很多時候卻是我們無法選擇生活,而是生活選擇我們。既然這樣,我們可以告慰自己: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工作,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態度。跳水皇后郭晶晶每次站在領獎臺上的微笑都是她一次次通過流淚流汗流血的拼搏換來的,如果在每一次骨折後,她都消極逃避,那還有今天嗎?

  三是要有創新的激情。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告訴我們,不能拋棄創造,應該學會創新,學會用新思維、新辦法去創造,去裝飾我們的生活。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是社會發展的源泉。當然要創新就意味著打破常規,意味著衝破過去的條條框框,這是有難度的。畢竟人的本性總是習慣和依賴過去的、原有的生活,到頭來,地球每天都在轉動,而我們每天生活都是一樣的。結合我自己的工作,我常常在想,“十二五”時期全縣要實施並完成十大重點專案,目前每個月我們要對專案進展情況進行小結,並以《參閱件》的形式發文,按照這個工作思路,如果中途沒有創新,一味地堅持下去,到“十二五”結束,我們一共要編髮60期《參閱件》。固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結構,只會讓整個工作變得枯燥乏味,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專案督辦力度和效果,因此,一個單純的工作小結,也需要適時創新。

  總之,通過這本書使我明白,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同時,還讓我明白了取得成功的人,在擁有才情之外一定還擁有強大的心靈。

  ***二***

  近期,我讀了《心靈的力量》這本書,一篇篇散文發人深省。尤其是其中一篇《忍受快樂》更是令我受益匪淺。

  初次看到這個題目,似乎有的不倫不類。如果是忍受痛處災難,似乎順理成章;可快樂,好事啊,忍受快樂,豈不大繆?

  但是,生活中,不接受快樂的人比比皆是,的的確確有許多人對快樂視而不見。 正如文中所講:許多年前,作者畢淑敏從雪域西藏探親回家,在車輪上度過了20多天的時光。最終到家,結束顛沛流離之後,有幾天的時間,作者無法適應凝然不動的大地。當雙腳結結實實地踩在土地上的時候,感覺怪誕和恐慌。她焦灼不安地認為,只有那種不斷晃動和起伏的顛簸,才是正常的。

  經驗很容易塑造一個人的想法和感受。有些人習慣了悽苦,習慣了災難,習慣了種種不幸後,對不期而至的快樂視而不見,平淡冷漠。他們不想快樂光臨在他們身上,甚至不允許快樂去“打擾”他們。

  又有些人總是去羨慕別人擁有的快樂,抱怨上帝的不公平。然而,但幸福悄然而至之時,他們卻無情的將快樂拒之門外,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快樂。而快樂的精靈卻像被人潑了冷水的孩子,滿心歡喜的去,垂頭喪氣的回。

  就這樣,人們一次次的與快樂擦肩而過,沉浸在“自己應該擁有的”那份悽苦中。

  記得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經常聽說身邊的同學朋友,這個英語贏了什麼比賽,那個作文獲得了什麼獎項,心中羨慕得不得了:要是我也能獲這麼多獎項就好了!可心中明知道和他們實力相當,卻遲遲不肯嘗試。

  好在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為我投稿參加了全國作文比賽。我竟獲得了金獎。當父母把這一訊息告訴我時,我絲毫不相信,認為他們是想讓我多參加比賽,來鼓勵我。然而當這一訊息從老師嘴裡傳出時,我才相信。

  現在想來,說輕了是不自信,說重,便是拒絕快樂。

  當快樂敲開你的心靈之門之時,請用一張笑臉迎接它。面對快樂,接受快樂,享受快樂,享受人生。好端端的快樂不享受,難道還要享受苦難嗎?

  忍受快樂,是一種怯懦;享受快樂,是一種境界。

  ***三***

  《心靈的力量》,一看題目就使我感覺到它嚴謹,難以讀懂。但當我硬著頭皮開啟這本書時,竟然被吸引住了,真是難以置信。

  這是一部有關思想的書,它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說明人們面對人生應採取怎樣的態度,面對情緒該怎樣正確控制。

  這本書能使我們明白許多許多。我們也許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也許不偉大,但我們重要;我們也許不完美,但我們真誠;我們也許做不到,但我們努力……人的心理就像水庫。庫容太小,就應對不了強大的情感水流,也許會沖毀堤壩,之後的重建,要花費很多心理能量。如果你有一個龐大的內心儲備,就可以在突發事件面前從容淡定,吞下千溝萬壑的泥沙,依然水平如鏡……取得成功的人,在擁有才情之外一定還擁有強大的心靈。成功比試的不僅僅是才能,更重要的是韌性。我們大家只要練就堅韌的心靈,就會創造出無窮的力量……也能讓我們明白不能成天無所事事地混日子,荒廢寶貴的時光。我們要把時間安排得充實,快樂地享受生活,否則就會像行屍走肉一樣,失去生命的光澤……

  書中有這樣幾段話使我受益匪淺:“有很多人終身困頓在他們自己的繭裡。這是他們的選擇,當生命結束的時候,他們也許會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過。”這段話告訴我:要學會節制,也要注意一些不良的嗜好,更要學會接受現實和改變自己;“在水中自由地遨遊,閒暇的時候掙脫一切羈絆,到岸上享受晨風拂面,然後,一個華麗的俯衝,重新潛入關係之水,做一條魚在波濤下微笑。”而這段話則告訴我:一個人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愛好,關於自己的一切。然後才能去處理好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書中不僅有對待人生這樣的大道理,還有關於給自己信心的話,例如:“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這句話同樣激勵著我。

  合上書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那一句又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不斷浮現在我腦海裡。“要照著書中說的去做!”一個念頭出現了。“從此以後,改正缺點,學會像作者一樣幸福、快樂、滿足地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