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的散文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往往愛的過分就成了溺愛,孩子的人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
“不是我們變壞,而是我們缺少愛”來自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真誠告白,眼前浮現出一雙堅毅而不可戰勝的眼神,我的心微地一顫。這心聲的背後不僅僅他一人,還代表著學校中千千萬萬個學生。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現今傳統教育觀念和體制的弊端扼殺了孩子們的個性,讓孩子們的那片藍天不夠完整,缺少愛的裝扮……
週四的英語課上,老師向我們講述了這個小學生的故事,聽後心裡像被石子濺起了陣陣波瀾,頗不寧靜。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人見人厭的“壞學生”:他上課調皮搗蛋,趴在地上聽課,還經常打斷老師思路提出些奇怪的問題讓老師下不了臺,喜歡尋根問底。漸漸地,他被同學們所孤立,獨自咀嚼不被人理解的痛楚,但他卻堅持自己的立場,特立獨行,他是一個正直而富有愛心的小男孩,曾多次把自己積蓄已久的零花錢給街頭賣藝的路人,還因反對班上同學的不公平行為而主動辭掉班乾的職位。但是,他每次得到的只有老師的討厭和同學們的排斥和嘲諷,從來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關愛。在老師眼中,學習成績好又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把衡量學生的標準定格在表面的輝煌成績上。
小男孩漸漸變得寡言,感到莫名的失落,小小的自卑像被搖晃過的可樂,稍一觸動就會四處流溢。但他仍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方式保持內心的那份童真和對世界的好奇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的。每天,他都會跑到河邊,對著魚兒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而這些在學校是沒有傾聽者的。那潺潺的流水,和著心聲一起流向夢想的棲息地……
英語老師還說那個小男孩就是她的鄰居,他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是個留守兒童。老師的一句“其實你腦子挺機靈的呦”讓他激動了許久,就在那被人肯定的一剎那,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整個世界。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卻像一股暖流直入他的心坎……有時,愛的教育就是在不經意間灌輸到學生心靈裡的那一泓清泉,悄無聲息卻又是那麼甘甜。
我記得大連理工大學邵老師曾一直視“誰愛學生,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學生”為座右銘,並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點亮孩子的那盞心燈。愛學生,就是理解和關愛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他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只是發現需要時間而已。而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和體制卻慢慢的吞噬著孩子的童真和本性,削弱著生命的活力,把愛一次次的拒之門外……
不僅如此,孩子在家裡仍得不到讓心靈喘氣的機會,堆著像山一樣高的習題,週末還得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在家長的嚴厲督促下,他們的藍天被一個小小的房間隔絕了,只能在休息片刻時看見窗外的小鳥在藍天下自由的翱翔……
我們殊不知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是一個問題老師或一個問題家長。當壓抑孩子們發展的繩鎖太緊時,他們就會義無反顧掙脫,變得叛逆,以此來喚醒內心渴望自由的本真。前段時間學校裡進行的頂崗實習培訓,讓大學生深入到中小學生中進行實習,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為以後真正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奠定基礎。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神聖的職業,我們就要傾注全身的精力去熱愛它,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人先正己,育人德為先”,用心呵護,用愛擔當,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都閃爍著一輪永不落的太陽。
:中國父母都不愛孩子
一個生命從誕生到成長,成熟,結婚,繁衍後代歷程總會受到創造者的干預,指引,影響。創造者的性格,脾氣,知識面,文化水平,綜合素質的不一樣就決定創造出來的生命素質水平也不一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想這個回答千千萬萬,各個知識層面的人理解各異,世界上沒有統一的答案;然而,就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渴望,比例:你很渴望很渴望買那件一千塊錢的衣服,你克服了很多很多的條件干擾,雖然經歷常人難於忍受的挫折,但最終還是買到了那件衣服,對你而言這是有意義的,你是幸福的;相反的,你不喜歡那件一千塊的衣服,但家人硬要你穿,你賣,即時不用任何投資成本,即時衣服再貴但對你而言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就我看來,生命的意義無非大概可以理解為兩種,一種是完成自己的生命渴望,一種是替別人完成別人的生命渴望。作為一名八零後的父親,同時作為一名兒童教育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跟各位家長一樣感受良深,這一路來也遇到了不小的磕磕碰碰,也學習著如何同孩子慢慢的成長;但至此至終我一直以他為豪,我兒子今年只有八歲,但非常的安靜,平和,禮貌,思路也非常的清晰,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最重要一點,也是我最敬佩的一點,那就是非常的講誠信,例如,打個比方,他上學,早上你給他五塊錢,只要你一跟他說今天買零食的錢不花超過兩塊,他一旦點頭答應你,一旦放學回家,他手裡至少肯定還剩三塊錢,一分都不會少;再例如你叫他今天不看電視,他一旦點頭答應你,不論你在不在家都一樣他就絕對不會看電視,做什麼事情根本不用你操心。這些都是讓我敬佩的。
一個稚嫩的弱小生命至從離開了母體,降臨於世,就標誌著地球一個新生命的渴望誕生。我們不得而知這個生命他將渴望自己變成愛因斯坦,伽利略,還是牛頓,馬克思。但是,假若愛因斯坦當年被家人逼做伽利略,愛因斯坦非但做不成伽利略更做不成現在的愛因斯坦;假若牛頓當年被父母逼做馬克思,牛頓非但做不成馬克思,更做不成現在的牛頓。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是保護。然而不論什麼天才,偉人,這些千年來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地球歷程的幾百億人中也就有那麼區區幾個,能達到這種高度的人既無僅有,怎麼可能會是批量生產呢?就像中體育彩票一樣道理,運氣好的人中了大獎就一下子過上了富裕的日子。但試問多少千萬人才有一箇中呢?難道不中大獎我們就不過日子了?強迫和專制是世界上最可恥和最骯髒的東西,他是大人用淫威來征服孩子弱小的生命,不但成就不了兒童成為他所謂理想中的偉大人物的好孩子,更是殘忍的剝削孩子完成自我生命渴望的權利,成為大人赤裸裸的精神傀儡。
本書不同於市面上道理籠統的幼教書籍,是結合本人教育實踐,蒙臺梭利教育方法論,從兒童的感官,心智,情感,認知層面上作研究,以大人的協同幫助順利的幫助兒童實行自我生命的幼教書籍。另外本書著重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從本質上為大家講解兒童心智發展過程,從而提供實踐方案。孩子為何那樣,所以才這樣,接下會發展成哪樣,是家長一直困惑的問題,也是本書主要解決的內容。如何讓家長讀懂孩子,幫助兒童形成完整自我,做他最開心的,體內最渴望做的自己是本書的出版研究方向和本質目的。
蒙臺梭利認為:教師和家長在兒童生命發展歷程中,假如能扮演一位消極的合格配角,那就成功了;在這裡大家要特別的注意,在兒童身旁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畢竟我們的教育都是為了讓孩子最終順利的獨立當自己的主角。
:父母真正的愛
琴音己落.歌聲猶在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大多數父母不知怎樣去愛,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財富就是給孩子的愛,財富就像魚。總有一天會吃完,如果不教它自己去創造財富,那談不上是真正的愛它。
僅僅教會了這些,也不是真正的愛,如果不教它怎樣做人,那再多的財富又有什麼用。只要做到了這兩樣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子這話不假,父母對孩子的一生哪有直接影響的。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樣孩子就很容易被社會摧殘。
如果父母不正視自己的言行,也會使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掌控在父母手裡啊。教育孩子就像種樹,有兩個老漢比種樹,一個叫老李一個叫老張。
說看誰種的樹又高又大,說完兩人就去種樹,老李就在四出尋找種樹的地方。而老張隨便找了一個地方就種下了,他就去看老李種好了沒有,一到看他還沒有種好就嘲笑他說‘種個樹哪有那麼麻煩’。老李說環境對長樹非常重要,當然要選好。老張沒在意回家睡大覺去了。
老李找了好久才找到滿意的地方,種下回家了每隔一段時間老李就去給樹施肥澆水剪枝等等,而老張都不去管它。年復一年,兩人相約去看樹,老張說先看我的吧,老張自以為長得很好趾高氣揚的,到了一看,他的樹長得又小又彎又瘦。又到老李的一看,他的樹長的又高又大又直。
這個事說明一個樹都要這麼用心,何況孩子呢。孩子生下來那就像一片白紙,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什麼都不懂的,都是後天學習的,最先影響到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端正自己。不然那是教不好孩子的,因為你的一言一行已經影響到它了。
在電視上我看到一個節目,講的是一個雞男孩,他和雞生活了十幾年,他不會說話,他走路吃飯都和雞一樣,這是真實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得重要,看似不以為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以後說話做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啊。
父母對孩子以後的事業生活婚姻都有很打的影響,父母應該從小就要孩子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應該怎樣與人相處,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以什麼為榮,以什麼為恥。遇到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這樣孩子以後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幸福,當然一切都要以道德為標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應該從小就讓孩子養成一個學習的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明白要腳踏實地,要讓孩子做事認真,父母應該做榜樣。
父母應該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更加有信心。從小就要讓孩子有目標有理想,父母更加要大力去支援。這樣孩子以後才能成才。給孩子一滴水不是愛,給孩子一片大海才是真正的愛。世上沒有比這樣的愛更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