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時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中小企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麵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資訊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

  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瞭解所致。

  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淨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淨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 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 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專案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麼?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裡,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 ipo的專案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

  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 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烈,所以價格一般會抬的很高,其實這對於企業家與投資人雙方都不是好事。有一個知名VC的合夥人就跟我明確說:他們絕對不與其它VC在具體專案上比價格,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企業價值的評估體系。所以很多時候,投資商之間的競爭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以及創業者的心態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很多因素都影響了企業的估值。

  價格總是圍繞著企業的真實價值上下波動的,這一點是經濟學的真理,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來講,都要抱著共同創造未來價值的心態、共贏的姿態來討論企業的估值,才是企業新一輪強勁發展的開始。後之,價格與價值處理得不好,反而這未來企業發生種種內訌危機埋下了伏筆,關鍵還在於度的把握。

  企業融資的環境因素

  1.政府因素

  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政府對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歷史原因。大型企業能夠容易地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得到資金,而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卻相應被提高了許多,中小企業要取得貸款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

  2.金融機構因素

  ***1***銀行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約束中小企業融資。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各國政府為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機帶來更深層次的危害,都採取了謹慎性原則。這一巨集觀調控,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首先受到傷害。金融機構內部清理整頓,使得銀行收縮信貸規模,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惜貸"。***2***缺乏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小企業的規模歧視依然存在,大銀行從節約成本費用角度出發,不願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雖然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業銀行等成為了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導行,但是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不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最終還是制約著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3.信用擔保體系因素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並且擔保基金的種類和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民營擔保機構受到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由於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受到較大制約。

  4.直接融資因素

  企業的直接外源融資主要是通過發行股票的股權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的債券融資。從股權融資來說,上市的門檻太高,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急需的資金。雖然創業板的推出,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的特點將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但創業板在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著不足,或許能相對緩解融資問題。從債券融資來說,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股票市場和銀行信貸市場的發展,而且中小企業往往達不到債券發行額度的要求,因此,中小企業要通過債券融資幾乎沒有可能。

  5.法律體系因素

  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一直缺乏比較有效的法律保護,儘管《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少數法律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規範,但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上市等融資方面的保護甚少。2003年出臺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經濟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中國真正走向市場經濟的標誌之一,也是中國實現經濟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但是,《中小企業促進法》也存在著侷限性,中小企業的法律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

  企業融資的主要模式

  俗話說"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對於國內數千萬中小微企業來說,沒有資金,再好的專案也無法發展。中小微企業貸款難,是近年來制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的瓶頸。而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則主要是因為金融領域貸款渠道有限,企業告借無門。銀行嫌貧愛富,重大輕小,偏私向公。特別是民營企業資金基本靠自己積累,不利於企業發展,不利於企業抵抗風險。雖然國家為支援小型企業的發展,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並降息,但此舉並沒有為缺乏資金的小微企業減輕太多負擔,融資難仍是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融資難是制約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如何幫助企業破解這一難題?重慶匯融資產管理公司針對市場變化和客戶特點,積極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新方案,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商業模式,必須與原銀行的資產管理公司和現行的純貨物資監公司在業務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上進行差異化設計,所以進行了理論創新,提出了"橋隧"模式概念:"中小微企業融資實現=中小微企業信譽及資產***股權+房產+動產〈存貨、機器裝置〉+應收賬款***+匯融資產公司全面監管***引進保險公司辦理監管道德險及責任險***+銀行信貸投入+匯融資產公司收購處置風險資產***引進小貸公司辦理接力貸提供收購資金***"的"橋隧"模式,匯融資產管理公司專業的監管服務,向中小微企業收取監管服務,從而架通產業資本市場與銀行信貸資金市場,實現中小微企業貸款需求。

  由第三方公司負責各行業供應鏈體系和專業化市場的叢集式的中小微企業營銷,主動協助銀行進行"動產浮動抵押、應收帳款質押、股權質押"等金融產品的開發設計,負責對授信中小微企業"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全面監管,攜手保險公司投保責任險、財產險,保證銀行抵押物的安全,引進小貸公司對承貸企業到期還款提供接力貸,再由資產管理公司承擔不良監管資產的收購處置,降低和化解授信風險,確保授信資產質量,增強銀行對本市中小微企業信貸投入信心,滿足其生產經營資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