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海馬
小夥伴們見過海馬嗎?不要問我是黑馬還是白馬,敲黑板,劃重點啦,海馬可不是馬,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那今天我們就去看看是啥樣子的?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外媒29日報道,英國一名漁夫近日在多塞特郡捕獲一隻巨型海馬,身長達34釐米,專家指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大的海馬。
報道稱,漁夫貝利近日與朋友在普爾港撒網捕魚時,捕獲一隻身形龐大的帶刺海馬。他立即致電海馬保護機構Seahorse Trust的專家,對方要求貝利量度長度和拍照傳給他,貝利照做後把海馬放生。
專家其後告知貝利,該只海馬是有紀錄以來最巨型的海馬,身長是普通海馬的近2倍。連同此次在內,在英國海域發現的3只最巨型海馬都是由貝利發現,之前兩隻分別長30釐米和24釐米。
海馬來源
《本草拾遺》裡面名為海馬,也有叫水馬,蝦姑等別名,
海馬,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屬於硬骨魚。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還有一條鼻子,身體像有稜有角的木雕,這就是海馬的外形。
為海龍科動物克氏海馬、刺海馬、大海馬、斑海馬或日本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全年均可捕獲,但以8~9月產量最大。搞得後,將內臟除去,晒乾;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內臟後,將尾盤卷,晒乾,選擇大小相似者,用紅線纏紮成對。商品分為海馬、刺海馬兩類。另有一種為幼體的乾燥品,稱為海蛆。
海馬的種類
克氏海馬
海棲魚類。海馬中以此種體形最大,體長30~33cm。側扁,體無鱗,完全為骨質環所包。體上各環稜棘均不發達,呈短鈍瘤狀;唯腹側稜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鰭長,較發達,有18~19鰭條,位於軀幹最後2骨環及尾部最前2骨環背方。臀鰭短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略呈扇形,側位。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枝。體淡黃褐色,體側具不甚規則或呈囊紋狀的白色斑點及線紋。
刺海馬
體形較大,體長20~24cm。背鰭18;臀鰭4;胸鰭18。。頭冠不高,吻細長,呈管狀;吻長大於或等於眶後之頭長。體上各骨環接結處及頭部的小棘特別發達,僅後部尾環的小棘不甚明顯。這是刺海馬有別於其他種類的特徵。體為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一縱列斑點,臀、胸鰭淡色,體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佈於中國廣東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鮮、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非和紅海。
大海馬
體形亦較大,體長20~24cm。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吻呈管狀,吻長恰等於眶後頭長。頭部及體環與尾環上的小棘均不甚明顯。體呈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黑色斑點且獼散有細小的銀白色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胸鰭淡色。
三斑海馬
體形較大,體長10~18cm;頭冠短小,頂端具5個短小突棘。吻管較短,不及頭長的1/2。體節1、4、7、11骨環,,背方接結呈隆起狀嵴,背側方棘亦較其他種類為大。體黃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馬與其他種類的明顯特徵。分佈於我海南島出產;此外還分佈於東非、新加坡及東印度群島的沿海。
小海馬
體形很小,略側扁。頭部小刺及體環上稜棘發達。體冠較小,有不突出的鈍棘。吻短口小。鰓蓋突出而光滑,鰓孔小,位於鰓蓋後方。體暗褐色,有時可隨環境而變化。
海馬的繁衍生育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鑑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海馬並不是雌雄同體,海馬只是雄性孵化。沒錯的就是海馬爸爸負責孵化寶寶,神奇吧!
每年的5月~8月是海馬的繁殖期,這期間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卵經過50~60天,幼魚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所以說是海馬爸爸負責育兒,而不是真的由爸爸生小孩,爸爸的育兒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還是來源於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