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收藏價值分析

  高古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目前已成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高古玉一般是指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近些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更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動因。高古玉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不久前,一件中國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在倫敦佳士得的秋拍中出現,拍前估價為10萬至15萬英鎊,而經過現場競拍者激烈競爭,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82.525萬英鎊,創下了漢代玉器拍賣的最高紀錄。當今國內高古玉市場並不十分火熱,存世量的稀少與贗品充斥使得高古玉價格難以歸真,加上金融風暴的衝擊,高古玉的國內市場價值大大低於其真正價值。當前情況下,收藏高古玉不失為一次絕好時機。

  高古玉多為帝王皇家達官貴人用玉,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除了欣賞古人的琢玉技藝、品味高古玉中神韻飛揚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外,把玩一塊高古玉,就像品讀著年代久遠的歷史的傳奇,手中古玉演繹的人間故事隱約可觀,古意融融,人玉靈通,把玩者的心境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價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藝十分精湛,無論是淺浮雕、透雕,還是陰線刻畫,均拙樸細精,實其中的“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遊絲毛雕”***目前更是難以模仿。

  鑑賞高古玉有許多方法。除了傳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兩三千年以上,會發生一些“質變”,比如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不同的物質沁入玉器裡面,就給玉器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叫做沁色。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氣候、壓力、溫度等條件而異。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裡地去分佈,有一種層次感、靈動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現代沁染的玉器,髮色死,附在表面,沒有層次感。

  大部分高古玉都是用和田玉製作***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用地方料較多***,現在,和田玉開採難,出產漸少,其價格已經非常高,而高古玉的作偽者出於對成本和加工難度的考慮,往往用青海玉、京白玉或俄羅斯玉作假。而這些玉要麼缺乏硬度,要麼就是缺少和田玉的溫潤感、油脂感。和田玉比一般玉石密度大,分量重,握在手中有下墜感。

  到了漢代,玉的造型、工藝、種類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特別在手法風格殮葬風氣應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極。由於古代生產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來研磨。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是用“鉈具”琢出來的,古代玉器都是通過砣機加上解玉砂對玉進行碾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石家河文化的減地陽線、殷商的雙鉤擬陽線、西周的一面坡陰線、漢代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的琢工等等。特別是漢八刀工藝,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準又狠,起刀收刀,乾淨利落,而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而現代工藝是用高速旋轉的雕機,由於轉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跡,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為明顯。線條槽口兩側邊上有“爆刀發毛”現象,多數為現代機器工。

  高古玉器不僅有古樸的包漿、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而且又有神韻鮮活的外表,而現代的仿品卻缺少高古玉獨有的神韻。收藏愛好者要多看一些權威人士的玉器著作,因為他們其中有很多人出自文物部門或博物館,看真東西多,理論水平高。另外還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商店去看看真品,也能提高鑑賞能力。古玩市場也應該常去,在那兒可以掌握現代仿品的變化情況,瞭解贗品才能體會真品的可貴。

  高古玉收藏前景

  我國玉文化大約有一萬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中國人尊玉、愛玉由來已久,人們對玉器收藏同書畫、瓷器收藏一樣,也越來越熱,現在人們不僅物質水平提高了,文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從而使人們對遠古文化的神祕性有了強烈的願望。同時,其它藝術品投資過熱導致了人們轉向玉器收藏。尤其是古玉收藏更是異軍突起。

  玉器收藏是有其特殊性的。首先,玉器的原料是天然的、稀有的,有些玉還具有寶石的特點,原料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而其它藝術品則不具備這種條件;其次,玉器收藏是多樣性的,有古玉收藏和新玉收藏,還有人專門喜歡收藏玉料的,這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當然,最高層次的收藏還是古玉收藏,尤其是對高古玉,藏家對其收藏性趣最濃。

  玉在史前被勞動人民發現的。但只有少數人——就是巫,認識到了玉的特殊性。巫對玉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她發現了玉石的美和玉的特性——堅硬而有韌性,賦予了玉的神性,玉也就成為溝通巫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樑、一個載體。巫平時也是看不見神的,但她可通過玉與神溝通,聽見神的話語,傳達神的旨意。巫應當是我們民族最早的玉石鑑賞家和收藏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玉和人類相互依存,始終沒有分離,玉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巫玉、王玉、民玉。體現了中華民族繼承力強的特點。

  巫為玉注入了神性,使玉成為巫手中的一種工具,這是第一次注入。玉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是儒家賦予它以“德”的內涵,使玉獲得了新生命,這是第二次注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注入。

  儒家將“德”與和闐玉對應,提倡玉德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據史料記載,至遲在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便提出玉有“九德”。至春秋晚期,儒學宗師孔丘提出玉有“十一德”,將玉德的觀點推向高峰。孔子的玉德是利用玉的自然表徵***即玉的化學的、物理的諸種性能***形象地解釋人們的品德和操行。孔子的玉德學說是答覆子貢提出貴玉輕珉的問題時說的一番話,孔子曾先說“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接著提出了十一點玉德儒學觀:“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故君子貴之也。”

  儒家的玉德觀漢又發生變化,這表現在許慎所撰字書《說文解字》中對“玉”字的詮釋上,他繼承了孔丘的玉有德的觀點,適應時代車輪的前進,對其十一德做了調整:“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之方也。”

  從此,“玉”的詮釋及玉德的內涵均以上述規範而固定下來。許慎保留了孔丘玉有十一德的“仁”、“義”,將“義”提到第二位,從另一角度作了比喻,以智代知,其後之八德一概刪除,新增“勇”、“智”二德。可知許慎玉有五德較孔丘玉有十一德精練簡明,其內容僅在仁的德上與孔丘保持了一致。

  玉德的注入,使玉得到了持續發展,使玉又有了觀賞價值、裝飾功能並向陳設、器用領域開拓,這也就有了民玉。巫玉是神本主義、王玉是人本主義、民玉是民本主義。現代社會進入了民玉時代,玉器熱持續升溫,而玉文化的研究卻是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