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成語典故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是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臥薪嚐膽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嚐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臥薪嚐膽的解析

  [釋義]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正音] 嘗;不能讀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發憤圖強 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發憤圖強”都有決心奮鬥;謀求富強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臥薪嚐膽的造句

  1.自暴自棄是懦弱的表現,要臥薪嚐膽,重新出發!

  2.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歷時三載,終於得以復仇。

  3.句踐在回國後,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終於復興了越國。

  4.做為學生要想出類拔萃,要想考入理想大學,必須有臥薪嚐膽的刻苦精神,才能夢想成真。

  5.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成春秋五霸。

  6.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臥薪嚐膽戰勝了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

  7.為了扭虧增盈,他帶領全廠職工奮戰了三百多個日日夜夜,真可謂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啊。

  8.為了扭虧增盈,他帶領全廠職工奮戰了三百多個日日夜夜,真是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啊。

  9.想想當年的勾踐,忍氣吞聲,為了自己的國家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直至打敗吳國,還有惟賢惟德,獨佔一方的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不辭幸苦,他們多麼偉大!

  10.一時失敗何足畏,若有臥薪嚐膽的壯志,一定能反敗為勝。

  11.越王勾踐打戰失敗了,他忍辱負重,天天臥薪嚐膽,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

  12.自暴自棄是懦弱的表現,要臥薪嚐膽,重新出發!

  13.其實我們處境很困難,但政府一直也很努力的在周旋,我們一直在臥薪嚐膽,蓄勢待發。

  14.為了扭轉劣勢,他帶領全體員工力拚業績,真是臥薪嚐膽,艱苦備嚐啊!

  15.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歷時三載,終於得以復仇。

  16.當年X是公司一名大有作為的青年員工,後來在工作中不慎出了一次大差錯,受到領導的嚴厲批評。但他不灰心,不氣餒,臥薪嚐膽,以一往無前的精神不懈奮鬥,終於取訪了事業成功,為單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17.那天我們去了紹興博物館,認識了許多古代著名詩人和他們的作品,我看見了越王劍的仿品但能以假亂真,我還看見了越王臥薪嚐膽的雕像。

  18.臥薪嚐膽,發奮圖強,一舉成天下,玩物喪德,暴虐如狼,一失天下心。

  19.北漂不容易,多少人臥薪嚐膽,功成名就卻英年早逝,多少人賺了一堆錢卻犧牲了健康,多少人風光十足卻跟家人少有團聚。

  20.他臥薪嚐膽,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21.勾踐最終達到目的,被吳王放回越國,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吳王,雪恥復國。

  22.呂齊老師演的勾踐真好,呈現了勾踐這個人物的複雜性,臥薪嚐膽復仇,最後卻背離了民心,對我的心靈震撼很大。

  23.當此創鉅痛深之後,正宜興臥薪嚐膽之思,枕戈待旦,灑涕誓眾,勵精圖治,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