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吃什麼藥

  胃出血怎麼辦?要吃什麼藥物治療?下面小編告訴你,一起來了解吧!

  回答一:

  吃百胃散啊,那個藥就是治療這病的,沒副作用!老年人吃不錯的!

  回答二:

  首先要止血,可口服雲南白藥膠囊等; 再服用抗潰瘍藥,如:雷尼替丁或奧美拉唑等等; 還可以服胃粘膜保護劑,如:麗珠得樂等; 同時再加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克拉黴素等! 如嚴重者就到醫院進行輸液治療!

  胃出血的常見症狀:

  胃出血症狀多以嘔血和便血為主。患者嘔血前有噁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後雙眼發黑、心慌,甚至暈厥,面色蒼白、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等。

  1、一般臨床表現

  胃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失血量與速度,與患者的年齡、腎功能等全身情況有聯絡。

  ***1***嘔血和黑便:凡出血後因血液刺激引起噁心嘔吐的,便可有嘔血表現。若出血後立即嘔出,血液呈鮮紅色;若血液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經胃酸作用後再嘔出,則呈咖啡渣樣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從腸道排出。由於血紅蛋白經腸內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樣黑便。只有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內通過很快時,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紅色,或偶爾呈鮮紅色。一般而言,當出血量大時,有黑便又有嘔血;當出血量小時,常常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腸,嘔血較少見。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狀: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僅在長時間出血後出現貧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麵色蒼白,甚至血壓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現。

  ***3***原發疾病的症狀:胃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潰瘍病、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腸癌、急性胃粘膜損傷出血等。若為潰瘍病出血,則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則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臨床表現。

  2、不同病變的內鏡表現

  ***1***食管靜脈曲張的內鏡表現通常接曲張靜脈的形態,大小***直徑***、部位及有無紅色徵***RC***。

  ***2***門脈高壓性胃病的內鏡表現PHG內鏡表現為胃錦膜呈淡紅色細斑點或猩紅熱樣疹,鑲嵌黃白色微細網狀結構襯托間隔呈蛇皮狀,即Male病變。胃內有出血的病例,往往在蛇皮狀病變中有出血性紅斑點。

  ***3***消化性潰瘍新近出血的內鏡表現新近出血的單純性潰瘍有不同的內鏡表現,對判斷是否再出血有重要的意義。內鏡表現通常分為:活動性出血;見到非出血性血管,黏附血凝塊;非血管滲血:扁平斑點,清潔基底。

  胃出血患者的注意事項:

  1.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菸、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同時,儘可能少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傷的藥物,如必須服用,應加服H2受體拮抗劑或鹼性抗酸劑、胃粘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

  2.凡潰瘍病復發次數多、潰瘍癒合慢、曾出現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堅持維持治療。

  3.對年齡大、全身有較嚴重的伴隨疾病或需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應給予維持治療。

  4.對有潰瘍病復發症狀者,原則上應進行胃鏡檢查,以確定是否復發、是否仍為良性潰瘍。要警惕極少數良性胃潰瘍在反覆破壞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發生惡變。

  5.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後不久即出現潰瘍病復發者,應及時去醫院複診,瞭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