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勵志書籍大家都喜歡看,那大家讀懂了什麼道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這本書,通過作者對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的講述,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你不禁會為這位天生沒手沒腳的傢伙而深深折服,他從一無所有、畏縮自卑,迸發出無窮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創造出了一個不受限制的精彩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軀幹外,唯一的工具就是隻有兩個腳趾的小左腳。可以想象,生活對他而言是多麼不公平啊!出生時,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的媽媽甚至拒絕抱抱自己的孩子。這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和難以癒合的傷口。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放棄,慢慢開始接受和麵對現實。
童年時期的力克可以說無憂無慮,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面對無數的挑戰,而他都努力地克服了。長到了上學的年紀,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體的缺陷和對生活的絕望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是最終他放棄了這種愚蠢而不負責任的想法。他想到了給他安慰和幫助的父母,鼓勵和支援他的家人,覺得這樣做對不起他們。於是力克決定好好活下去。他開始在自己身上尋找值得引以為傲的東西來提高信心。他試著交一些朋友,試著融入周圍。雖然常常被同學排斥、嘲弄、或被稱為“外星人”, 但他主動並真誠地和同學交談,同學們逐漸瞭解了他,都和他成為了朋友。他從朋友那裡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動力。最終力克戰勝了困難成為了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斷拜訪各地的學校、教會、貧民窟和監獄甚至垃圾城,與那裡的人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散播希望與愛。告訴人們他的經驗,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動的重要,鼓勵他們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億人,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了他的充滿勇氣的人生。他的事蹟已經深入心地激勵了很多人。
力克·胡哲的成功,就在於他對於人生的“不設限”,正常人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他們有健全的身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們就只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哪些失去的東西或曾經的傷上,而沒有真正的目標。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正常人就平凡地過了一生。他們錯就錯在了對人生的“設限”上。力克·胡哲並沒有因為殘疾而被打垮,他認為這是上帝對他的一次特別的考驗和計劃,他與那些“受限”的人生不同,他認為:“只要有夢想,什麼都能做得到。”
力克最打動我的是他的樂觀和信心。人在逆境中很容易被擊垮而隨之放棄了目標。而力克正是相反。古人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力克就一直是一艘滿載著幸福和樂觀的小舟,前進於逆流之中。力克告訴人們: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是啊,沒有目標怎麼付出行動?力克自己就是一盞為人們照亮目標的燈。讓千千萬萬的人,重拾夢想走向成功。
這本書不僅傳遞給我們的是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堅持成功的信念,也給我們的心靈注入了強大的力量。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力克是怎麼戰勝身體的殘障的;想放棄的時候,想想力克是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才取得的成功;悲觀失落的時候,想想力克臉上燦爛的笑容和他的樂觀精神;發現自己又在抱怨世界不公平的時候,就像力克一樣去感恩吧,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其實,我們常常會在各種各樣的心理誤區中迷失了自己,這本書,就是指點你走出迷霧的導航燈。歸根結底,力克想要告訴你的是: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篇2: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篇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寫得真的很好,情節非常好看,即便是作為消遣也不差啊。
主人公叫保爾***大家應該都知道***,出身貧寒,故事從保爾的少年時代開始……
因為出身貧寒,保爾不得不很小的時候就到某餐館去打工。其間他看見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種種無奈,甚至女工弗羅霞甚至不能夠拿到自己賣身的錢。年少的保爾都這一切感到憤憤不平,但又無能為力,他渴望有一種力量,能夠改變這一切,但又不知道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
其間保爾結識了某長官的女兒冬妮婭,就算是初戀吧。當然,種種的限制,他們不可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只能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
保爾對政治一無所知。在士兵朱赫來的啟蒙下,他加入了布林什維克黨。
革命的生活既熱烈又殘酷。其間,保爾很多的戰友離開了他,在緬懷一位被叛軍殘酷折磨致死的戰友時,保爾對人生有了一番思索,就是“人的一生……”。
書中最精彩的一段應該是搶修鐵路一段,冬天到了,為了將木材運往後方,紅軍開始了搶修鐵路,其中種種艱辛,種種震撼人心的場面我不能一一描述,正像書中長官所說的那樣,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有一次在車站,保爾與冬妮婭重逢了。冬妮婭已然結婚,她看到保爾變成了一位無產階級戰士之後驚訝不已,冬妮婭依然過著富家小姐的生活,保爾也覺得她庸俗了。曾經青梅竹馬的戀人,從此形同陌路。
在參加了一次激烈的戰鬥之後,保爾負傷住院,一隻眼睛瞎了。不過他從此變得更堅強了。他曾經喜歡過一位女戰友,但因為種種內心的顧慮,還是選擇了離開。幾年之後才向她表白,她說“晚了一點兒,牛虻同志***牛虻是《牛虻》中的主人公,一位堅強的革命戰士,不在此贅述***”,她已經結婚了,一家三口過得很幸福。保爾雖然失望,但那只是一瞬間的事,他已不是那個會為失戀一蹶不振的毛頭小夥兒了。
不過,保爾也有過政治動搖的時候,黨內曾經出現了託派,保爾受其影響,懷疑過黨的正確性,當然最終還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保爾明白了自己永遠不可能離開黨,永遠不能離開黨的正確領導。
曾經和保爾一起搶修鐵路,立下功勞的米佳伊,最後卻墮落成了一位吃喝嫖賭的人。看來革命的道路艱辛而漫長,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到最後的。
保爾有一次和同事安娜·伯哈特同路,卻撞上了兩位歹徒,最終結果有驚無險。然而保爾還是要反思,當面對歹徒那黑洞洞的槍口的時候,自己還是感到了懦弱,需要再提高境界***保爾並不是聖人,不過能做到時常反省自己,也就是朝聖人的方向努力了***。
在一次維修鐵路電燈的時候,保爾還遇見了以前一位總欺負他的富家少爺的妹妹涅莉。涅莉是一位波蘭貴族,相當傲慢無禮,涅莉挑釁地問保爾,如果你們佔領了波蘭,會不會我們抓去當情婦?保爾說“你們這種人,白給我們,我們也不會要的,什麼貨色!***好!這種人就應該如此蔑視,不然還以為自己是什麼了不起的人了***”涅莉也不敢再對他說什麼。
突然間,一封噩耗震驚了全國。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去世了。保爾堅信,革命的事業不會因領袖的去世而終結,相反,列寧的逝世使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到了共產黨中。
後來保爾到一位木匠家裡借宿,認識了木匠的女兒塔尼亞。公證一些說,保爾是把塔尼亞“拐”跑的。因為有一天晚上,塔尼亞悄悄地對保爾說,等晚上大家都睡熟了,你就到我房裡來吧。然後……
保爾和塔尼亞結婚了以後,保爾的身體每況愈下。動了幾次手術之後,保爾說“我的一部分鮮血已經獻給了科學,剩下的,讓我做點兒別的事吧”。最終不得不無奈地接受了自己癱瘓的現實。塔尼亞加入了共產黨,每天生活地充實而幸福。
最讓保爾痛苦的並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自己後半輩子要像一個廢人一樣,躺在床上,什麼也不能做!那些曾經的崢嶸歲月,只能成為打發時光的回憶!生命應該用來戰鬥,幸好,保爾還有一顆健全的頭腦,他決定用筆代替槍,用文學來宣傳革命。
當然,成為一名作家談何容易***事實上,這也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腦海中的畫面如此鮮活,付諸筆上卻如此地平淡乏力。不過經過了不懈的努力,《暴風雨所誕生的》受到了熱烈的反響,保爾感到很欣慰,他又重新回到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中去了。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主人公並不是一個高大全的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是通過戰火的洗禮、革命的鬥爭、生活的歷練才讓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的戰士的,而且讓人感覺很真實,所以也更能讓人為之動容,感受到那種如火一般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