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魯迅的手抄報資料

  魯迅的文學史思想極為豐富深刻,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熠熠光輝。每個學生都要好好的學習魯迅先生!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範文1

  魯迅散文特色

  魯迅所創作的散文不多但卻可說篇篇精品,這些篇章收錄於《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魯迅對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的回顧,是對作者青少年時期生活斷片的回憶,包含少年時代的紹興印象、南京求學、留學日本、回國後在紹興任教等基本的成長經歷,尤以記述故鄉生活者為最多。相比他的雜文這些文章多了明朗、純真、親切的情味。《朝花夕拾》側重於世態人情的描畫,既側重於生機盎然的自然情境***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滿含生趣的少年行動***如《社戲》***的真切憶述,又側重於帶著寬厚的親情刻畫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範愛農、“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

  作者沒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視角寫他們,而是以情感帶動團憶的筆。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等作品中,魯迅儘量以客觀的述說,不隨意加以褒貶,在樸實的文字和故事中使讀者深深地為長媽媽的善良、單純、熱誠、美麗的心靈所感動。相形之下,在《朝花夕拾》中、對舊日生活中枯燥、荒謬、愚妄的世相的不滿,則顯得並不突出。舊日的美與愛.既可看作是魯迅思想苦悶時的精神避難所,也可視為他“為現在抗爭”的疲累身心的憩園。

  與《朝花夕拾》“閒話”風格截然不同的散文詩集《野草》則呈現了另一種“魯迅風”。在《野草》裡,魯迅的筆下,湧出了夢的朦朧、沉重和詭異,鬼魂的陰森與神祕;神幻的場景,荒誕的情節;不可確定的模糊意念,難以理解的反常感覺;瑰麗、冷豔的色彩,奇突的想象,濃郁的詩情……這些“奇峻的變異”一大原因是語言的特殊——來自於日常生活用語的變異,集華麗與艱澀於一身。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野草》的變異的文體:明顯的表現了散文的詩化、小說化***《頹敗線的顫動》***、戲劇化***《過客》***。

  《野草》總的藝術特徵是內斂的抒情傾向,它所表露的是靈魂的‘真”與“深”,是對於“人”自身存在困境的自覺體驗與突圍。魯迅在這裡借鑑吸收併成功地運用了象徵主義手法,但比同時期李金髮的硬性移植顯然更加自主自如。因而也取得了藝術表現手法探索上的極大成功。《野草》以表現主題的不確定性,幾乎包含了魯迅情緒、性格甚至整個內心世界的各個側面,它更是啟蒙時期的文化批判者魯迅向啟蒙時期後的戰鬥者轉折過渡階段的心靈史。


圖片

  範文2

  魯迅的名言

  1.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 迅

  2.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3.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4. 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 魯迅

  5. 時間對於我來說是很寶貴的,用經濟學的眼光看是一種財富。 —— 魯迅

  6.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 《魯迅全集》

  7.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自此創造出來。

  8. 我好象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魯 迅

  9.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名言

  10.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圖片

  範文3

  魯迅的故事

  1.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髮店理髮。理髮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樸,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髮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髮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髮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髮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髮,理髮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髮。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髮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髮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髮師聽了大窘。

  2.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捲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捲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愛書情結

  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一生節衣縮食,購置了多冊書本。他平時很愛護圖書,看書前總是先洗手,書髒了就小心翼翼地弄乾淨。他自己還準備了一套工具,訂書、補書樣樣都會。一本破舊的書,經他整理後,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時不輕易把自己用過的書借給人,若有別人借書,他寧可另買一本新書借給人家。


圖片

  4.標點的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中扣除,不給稿費。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於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編輯書稿後,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覆:“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採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支付稿費了。呵呵!

  5.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6.煙罐驅貓

  魯迅晚年來到上海專事寫作,50多歲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靜更深魯迅在寫作,外面的貓不停地叫,屢屢打斷他寫作的思路,魯迅隨即拿起手邊的五十支裝鐵皮的香菸罐,對著可惡的貓一一發射。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