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現實主義是怎樣的

  17世紀,一種非同尋常的現實風格在荷蘭流行。這種風格的出現有許多原因,主要是上一個世紀發生的宗教個名,確立了新教為天主教的主要流派。宗教和政治的不穩定因素,致使低地國家分為兩個民族,弗蘭德斯繼續保持天主教信仰和保皇派身份,而荷蘭則成為共和國以及新教的中心。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荷蘭的黃金年代

  擺脫所有荷蘭的大型天主教藝術的束縛,荷蘭人對藝術的鑑賞力得以提高。隨著貿易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荷蘭迎來了自己的“黃金年代”,同時引起了文化意識的覺醒和自信的高漲。然而,巴洛克風格的繁榮和天主教教義的存在,與自我否定和節制的新教理論截然不同。除了受委託創作肖像畫以外,藝術家們並沒有真正的目的,他們的專業地位也岌岌可危。

  幾個世紀以來,繪畫總被嚴格地分為不同等級,有些是主觀地認定為比其他的更加有名望。歷史和宗教題材的繪畫是最有價值的,人物畫緊隨其後,接著是風俗畫或日常生活繪畫,然後是風景畫,最後是靜物畫。但到了17世紀,新教派的畫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切。漸漸地,他們開始選擇一些小型、更加謹慎的題材,描繪新近富裕商人階級家庭生活的場景。畫家們經常創作風俗畫或靜物畫,以此來強調他們對普通事物的重新認識。日常用品和每日生活都代表著誠實、勤奮和自我節制的道德觀念。這其中的哲學在於,儘管這些東西看似不重要或轉瞬即逝,但是上帝所創造的任何事物都應該被重視、珍惜和表達。《聖經》、神話和古代史中的事物也被以類似的現實手法刻畫出來,以此來彰顯在荷蘭發生的一切與過去歷史、文化、政治中的大事件一樣偉大。這些藝術家們發展了這種風格,突出了清晰度、輪廓和空間的關係。

  荷蘭現實主義:人物畫像

  受委託創作畫像是當時許多畫家謀生的可靠途經,因為許多畫像都是富裕的個人或機構委託的。成功的荷蘭商人們希望通過繪畫自己、家人、房子和財產,來向他人炫耀自家的興旺。而當地政府的官員則想用固定形式的畫像來裝飾公共場所以彰顯自己的重要性,並給後世子孫留下深刻印象。在17世紀的前半期,畫像都是正式而僵硬的,重點都放在衣服和環境的細緻刻畫中,以顯示在社會或職業中的地位。後來,許多物體都變得更加生動,色彩也更加明亮。倫勃朗,這位荷蘭最偉大的藝術家,用其充滿技巧的駕馭能力使他筆下的事物有了很大變化。雖然在新教統治的阿姆斯特丹工作,但是他深受卡拉瓦喬的影響,激發他大膽地用光線場景來表現生動的畫面。

  荷蘭現實主義:靜物畫和室內畫

  1640年,靜物畫作為一種全新的風俗畫,在荷蘭逐漸建立起獨立的地位,而不再是大型繪畫的一部分而已。隨著中產階級成為藝術的主要顧客,靜物畫以其現實、色彩和尺寸大受歡迎。鮮明的紋理和生動的細節,打動了繪畫的主人和客人。繪畫同時還具有許多象徵意義,比如骷髏、地球和爛掉的水果,就代表著自然生命的轉瞬即逝,這使得繪畫更受歡迎。這些作品被稱為”靜物畫“,是取自《聖經》中《舊約》的《傳道書》***1:2***中一句話:"Vanitas vanitatum...et omnia vanitas,"意思是”空即是空,一切都是虛空。“這是在提醒大家虛榮的危險以及死亡的必然。

  還有一些溫馨的事物,比如建築內部的小型裝飾,都深受中產階級顧客的青睞。這種思想意識背後體現的是藝術來源於日常生活,只要藝術家技術高超,所有畫中事物都可以變得很有價值。與當時許多藝術不同的是,這些藝術家們通常都將自己創作的作品直接送去藝術市場,而不是給直接的機構。許多藝術家都會選取一個特定的領域,專研於固定的風格建立起自己在這個方面的聲望,為自己的作品營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