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之道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艾灸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的起源

  因為艾灸療法是用艾火薰灸施治部位,所以很難想象古人怎麼會想到用似乎傷害身體的方法來治病。時隔幾千年,艾灸第一人已很難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艾灸療法的出現與人們用火有很大的關係。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火時,很可能某處不小心被火灼傷,身體上另一種病痛競得到了緩解,而感到舒適。於是,人們便主動用火燒灼身體特定的部位,治療更多的病痛。

  逐漸人們開始用艾草作為火引子。艾草古時候又叫冰臺,古人用各種方法將太陽光聚集在艾草之上,使艾草燃燒而取火,醫者則用艾草灸百病。艾草不僅僅是做火引子這麼簡單,古人已經發現艾草具有純陽之性,有通經脈、理氣血、逐寒溼等功效。利用艾草薰灸的艾灸療法被後世醫家不斷髮展和完善,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執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執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執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齧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鍼灸大成》提到灸足三裡可以預防中風。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關元、氣海、足三裡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穴位: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的虛榮心,但這些都可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因為健康才能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藥,打針或者鍛鍊,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淨,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有這麼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那肯定個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衝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分類常用方法

  艾卷灸

  ***1***艾條灸:是取純淨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釐米長、20釐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l.5釐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藥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面板1.5-3釐米左右,進行燻烤。燻烤使患者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面板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區域性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區域性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3***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面板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覆地施轉施灸。

  ***4***迴旋灸:距面板1.5-3釐米左右,艾灸條在面板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間接灸

  間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餅灸、黃蠟灸、硫磺灸等。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面板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最佳灸量

  艾灸應該考慮天時、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來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痺,助陽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輕灸,才不會造成上火傷陰。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體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

  而壯年者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

  至於灸的程度,施灸後應以自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餘溫,才算到家。因此,不管灸治哪個穴位,都要“足量”,熱力要能夠深入體內,直達病所。為了防止施灸時出現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還視病情的深淺輕重、穴位的位置來決定艾炷的大小和壯數。

  艾灸完艾條沒有用完如何處理:

  艾條最好不要截斷,那樣很浪費,熄滅的辦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我介紹一種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找一個二兩裝空小酒瓶,想熄滅艾條時,把艾條燃燒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兩分鐘很快就熄滅,下回想接著用的時候也很好點燃。方的瓶子不會滾動,也很穩。所以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