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議論文優秀範文素材

  議論文重在說理,道理貴在深刻而廣博。但是多數學生只滿足於樹立新穎的中心論點,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從而形成了觀點加論據的簡單議論文,語言平淡,思維缺乏張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沙成為璀璨的珍珠,要經歷窒息的包裹。成長,正如同珍珠的形成一樣,是一個既疼痛,又美妙的過程。

  少年拉蒙和其他男孩一樣,在還是孩童時,便不可遏止地渴望自己能快點兒長大,成為父輩一樣,甚至超越自己的父親所創造的奇蹟的英雄。拉蒙充滿勇氣,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在不平凡的經歷中破除了種種迷信,成長為大人。在他“取珍珠、賣珍珠、供奉教堂、偷出欲不還,被逼賣珍珠”等種種過程,通過環境的干擾和阻礙,與自身的恐懼和困惑之間的角力,終於擺脫他人的束縛,找到自我,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珍珠,而發掘珍珠的人就是我們自己,那緊緻的黏液就是我們所經歷的困難。當人們成功時,人生就多了一份閱歷,多了一份精彩,也多了一分收穫。李時珍歷經30年,親口嚐遍上百種草藥,才完成了醫學著作《本草綱目》。司馬遷被關入監獄,忍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煎熬,完成了被魯迅稱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史記》

  《黑珍珠》的魅力不僅在於對成長意義的闡釋,還在於它的整個故事都充滿活力。一顆黑珍珠的發現,帶來了榮譽、財富、恐懼、猜疑、死亡,少年拉蒙家平靜的生活因為一顆黑珍珠而變得波瀾起伏。

  如果不經歷一番拼搏,人只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當我們從電視上看到體育健兒們把一個個獎盃帶回家時,我們羨慕他們被萬眾矚目,但可曾想過他們灑出了多少汗水才換回這一秒的精彩,當我們看到武警戰士的紀錄片時,很羨慕他們有那樣厲害的身手,但可曾想過,訓練時他們有流淌過多少汗水才能換來這瞬間的英勇。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珍珠,都有自己散發著光芒的人生。

  二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我們,時刻都在經歷著磨鍊,它是我們面對困難和堅強的試金石,正如人生的遠足,磨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伴隨著我們走過每一段路。然而,當我們面對磨難時,該抱有怎樣的態度?

  有這樣一份履歷表:35歲競選參議員失敗,37歲再次失敗,39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43歲當選國會議員,47歲連任國會議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他,就是林肯。生活的磨難給他帶去的是更加堅定的信念,因為困難,他努力、執著地前行;因為磨鍊,他成功了!

  張海迪,這個曾在生活的舞臺上跌倒,而今又重新站起的堅強女子。我們不忍想象,她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以超乎常人多少倍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感恩於生活中的磨難,使我們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張海迪不正是這樣,在她看來,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生活的陰雲早已驅散,人當以微笑去面對磨難!

  碾過歷史的車輪,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事太多太多。然而,不僅僅人需要磨難去感受生活,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需要用磨難以推進民族的復興——

  中華民族,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長河中;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學典籍,新奇獨特的創造智慧,名言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這些都不足於撐起它的脊樑,在困難面前所爆發出的沖天的火焰,才使這個民族昂首挺胸走到了今天!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磨難?苦、勞、餓、空乏……然而,面對磨難,是該感激還是抱怨?不可否認,一切成功的事業,一切事業的成功者都是以感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磨難。

  朋友,面對磨難,你是否也有一顆積極的心態?此岸苦難重重,彼岸便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燦然一笑!

  三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是否曾經為人際交往不順,得不到他人理解而煩惱呢?你是否有孤芳自賞的彷徨呢?你是否為知己難求而傷神呢?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吧。?

  枉自嗟先生是位著名的學問家,他飽讀詩書,只可惜沒有知己。他平生有三大成就:一曰抱怨,二曰抱怨,三曰抱怨。先生少年時面對不高的作文分,常常感嘆:"曲高和寡啊!高山流水如何遇?長路漫漫,俯瞰人世,哪一個有才能與我共尋真理?"幾年後他走上了自學的道路。先生悲憫過"鋤禾日當午"的農民、"蠟炬成灰"的教師,哀嘆過白領的"朝九晚五"以及莘莘學子的為分數忙碌……總之,悲盡世間人,嘆盡天下事。先生有《浮生豈不若夢》《天涯夢斷何處》兩本著作,並且憑《一把辛酸淚》獲得"紅塵感傷杯"金獎,據說在一次辯論賽上還獲得了"思辯人生"悲苦擂臺的"辯王"稱號呢。?

  到了晚年,先生成立了"嗟嘆社",開始講學。他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本社學員,人人須拋棄雜念,不許言笑,我們要研究的,惟學問而已。"講起課來,不是洞明世事,便是練達人情。聽了他最經典的課程--"距離"和"省略",臺下的學生個個是江州司馬,珠淚漣漣。三月的一天,先生望著窗外繽紛的落英,停下了對"黛玉葬花"的賞析,十分傷感地對眾學生說道:"我出一個上聯,看你們哪個能對。'飽諳世事慵開眼'……"學生們一片靜寂。先生環視著每一個學生,大有座上三千客,不見意中人的失望。這時,一個名曰"無厘頭"的學生對答道:"會盡人情常聚首!"學生們掌聲雷動,連聲叫好。"你、你--玷汙了老夫的人生哲學!"枉自嗟先生連連搖頭,不停地擺手,再三強調"常聚首"應改為"只點頭"。有學生正想說什麼,只見枉自嗟先生直挺挺地倒了下去。"一代宗師,嗚呼哀哉!"有人為他作了最後的哀悼。?

  朋友,人人都渴望心靈相交,都渴望快樂、幸福,那麼,不要孤高自傲,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枉自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