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戴石榴花的來歷的傳說

  摘錄:端午節這天,子時剛過,榴花就起床從村裡的那棵老石榴樹上摘下一籃子花。回到家後,她點清了村裡的人數,然後數出石榴花,用錐子刺破中指,把血滴到每朵花上。剛開始血還旺,後來血出得越來越少了,她就使勁向外擠。再後來,擠也擠不出了,她就拿刀割開皮肉取血。

  端午戴石榴花的來歷

  在我國北方,端午節這天,老人都要給子女的頭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貴。這個風俗流傳已久,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裡面還有個感人的故事。

  古時,夷安城南白羊山下有個不大不小的村子,村頭住著一位名叫榴花的女子。榴花心地善良,溫柔賢淑,與村人和睦相處。當時戰事不斷,男子都被強拉去服兵役。榴花的丈夫就是在新婚三個月被抓走的,當時榴花已有孕在身。公婆由於思念兒子,憂慮成疾,還沒等孫子降生就相繼故去。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榴花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兒子的降生多少讓榴花有了好好生活的信心。每逢初一十五她就在自家院子那棵石榴樹下襬開香案,祈禱天下太平、丈夫平安歸來。

  這年春天,夷安瘟疫橫行,榴花住的小村也未能倖免。更可怕的是,小村裡的人所患病症與別處不同,病人多伴有莫名其妙的頭痛,行醫多年的郎中也束手無策。這病一旦染上,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視物不清,嚴重的還會兩眼失明。榴花的兩個兒子也染上了病。

  快端午節了,天氣很熱,兒子的病越來越重,榴花心急如焚,四處找尋偏方為兒子治病,卻始終不見好轉。正在榴花束手無策之時,偶聽一位遊方道士說,西去三百里的霞山上有位得道高人精通岐黃之術,或許可以治這種怪病。於是榴花帶著兩個兒子動身前往霞山。

  榴花一家曉行夜宿,終於到了霞山腳下。榴花從山下一步一跪到了山頂,見到了高人。高人聽了榴花的來意,仔細查她兩個兒子的病情,末了長嘆一聲:“天意如此,貧道也沒有辦法。倒是有一個法子可以延緩二子失明。”榴花忙問什麼法子,高人對榴花低語道:“你把鹽塊用石臼細細搗成精鹽,每天中午時分,從井裡提上清涼之水,把精鹽放在水裡攪勻化開給孩子洗眼或可明目。”榴花聽了再拜答謝,然後領著孩子趕回了村子。

  回到村子,榴花發現全村的人大都失明瞭,沒失明的也開始視物不清。她趕忙把家裡的鹽塊搗成精鹽攪在水裡,然後挨家挨戶送去,讓他們洗眼。

  這天,她又領了兩個兒子到村口的井邊,提了水,然後哆哆嗦嗦從懷裡掏出精鹽,長嘆一口氣。那時候鹽奇缺,榴花把自家的鹽全部用光了,村裡人的眼疾還是不見好轉。兒子拉拉她的衣袖說:“娘,你說咱家的鹽都用光了,怎麼不去向村人討?反正也是給他們治病。”榴花摸著兒子的頭說:“村人眼睛看不見,弄點鹽不容易,他們的鹽還得生活,娘不好意思向他們討啊。所幸我還沒患病,明天我再出門去尋吧。”

  正說話的時候,身後突然來了個人。榴花回頭一看,原來是位衣衫襤褸的老婆婆。老婆婆看著榴花,眼神裡現出異光,道:“剛才你們的話我都聽到了,難為你為村人想得這麼周到。”榴花向老婆婆深施一禮道:“老婆婆誇獎了。看到村人在受煎熬,實是心裡不忍。”

  榴花一邊和老婆婆說著話,一邊用轆轤提上一桶水來。看著那清冽的井水,老婆婆直說口渴,不等榴花同意就趴到桶邊要喝。榴花見了,伸手從園邊捋了一大把草籽丟進水桶裡。老婆婆見了,臉色一變,盯著榴花狠狠地幾眼。看著老婆婆邊吹草籽邊小口喝水,榴花這才說:“老人家不要怪罪。這大熱的天,看你滿頭大汗,肯定肚內實熱,要是驟然喝下剛打的涼水,冷熱相交定會生病,輕則腹痛不止,重則有性命之虞。”老婆婆聽了,點了點頭,說了句沒頭沒腦的話:“大義賢婦,何至失命,唉……”

  喝罷了水,老婆婆轉身就走,但走了一段路又轉了回來,她緊緊拉住榴花的手,像是下了很大決心似的對她說:“這事我本不該說,所謂天機不可洩露。實話對你說吧,你們這地方的村人不敬神靈,民風敗壞,得罪了上天,上天要懲罰你們了。所以先是瘟疫,再讓人染上眼疾,然後視物不清直至失明。你討來的方子,也是隻能解一時之痛,村人終究還是要受到懲罰的。端午這天會有一場黑霧降臨你們這裡,這團黑霧也叫障眼霧,能使人產生幻覺。村人以為眼疾已痊癒,會爭相到村西的河邊看龍舟比賽,出門後也會誤以為走的是坦途,卻不知不覺就會走到村西的紅繡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