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手抄報

  人生是需要奮鬥的,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成長的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塑造自我認同,積極化解成長危機

  許多人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有很多想象。有人認為,大學可能是天堂,在那裡沒有沉重的學習壓力,沒有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控,有的只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也有人認為,大學應該是自己夢想升起的地方,在那裡可以鍛鍊能力,增長見識,為未來積蓄力量。

  不管是怎樣的想象,當我們懷揣許多美好的願望跨入大學之後,對大學生活的感覺卻大相徑庭。有人發現大學生活很無聊很枯燥,有人覺得大學生活就是吃喝玩樂,還有人認為大學生活充滿著激情與奮鬥。

  為什麼每個人對大學生活的感受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們該怎樣度過這4年呢?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從青年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期,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年期***12~18歲***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同是指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恆定的目標與信仰。雖然按照埃裡克森的劃分,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們就應該已經完成自我統合的過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中學階段,學習和考大學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標,是社會、學校、家長為學生早已確定的道路。很多人在進入大學之前,並沒有真正的選擇權利和自主思考的意識。所以不少人是在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真正發展自我認同的。

  自我認同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我現在想要什麼?我有怎樣的身體特徵?父母對我有怎樣的期望?以往有怎樣的成敗經驗?現在有什麼問題?希望將來如何?每個大學生之所以有不同的生活軌跡,是因為他們對上述問題的處理不盡相同。如果我們能處理好上述問題,積極面對和化解危機,並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去認識自己,併為自己的理想堅定付出,這樣就容易達到自我成長與完善,對大學生活也會有正面的感受。

  案例中路焱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學習,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四年之後學有所成;駱霜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盡情體驗生活的喜怒哀樂,四年中她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塑造了敢闖敢幹的個性,併為自己豐富和精彩的大學生活感到驕傲。他們兩人都在大學裡成功化解了危機,達到了自我認同。

  但如果對上述問題處理不好,面對危機束手無策,就無法達到自我認同,最終會迷失自我和自己前進的方向。田睿憑著傲人的入學成績進入大學之後,不是去發展自我、認識自我,反而把“混”當成大學生活的指導思想,“自由隨意”變成他大學生活的核心,最終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目標,一事無成。

  怎樣做才能化解成長中的危機,達到自我認同呢?首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並不是指感覺自己十分完美,而是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性格特徵、行為方式等,在瞭解的基礎上肯定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並不是說將自己的缺點當優點去發揚,而是在肯定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的基礎上,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點。只有接納了自己,才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路焱從最初對自己的大學感到羞恥、不滿,到後來翻出母校校徽戴著表達自豪感,實際上這是他對自我的一種接納,正是因為這種接納和努力,他才會為自己創造一個又一個機會。駱霜因參加活動,掛了一科,雖然這讓她感到恥辱,但她接受事實,努力補習落下的知識,這反而成了她前進的動力。而田睿在掛科之後,麻醉自己說沒有掛過科的大學不是真正的大學,這是在為自己的問題找藉口,這種放任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這讓他不敢面對現實,更缺乏改變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