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三瘦是指什麼

  李清照留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詞佳作。其中,“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詞作,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瘦名句”分別出自於《鳳凰臺上憶吹簫》、《如夢令》和《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有句內容為“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如夢令》中有一句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醉花陰》中寫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三首詞中都有一個“瘦”字,所以後人將三句膾炙人口的名句稱為“三瘦”。

  《鳳凰臺上憶吹簫》和《如夢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陰》是李清照後期的代表作。就從曲調來說,《鳳凰臺上憶吹簫》和《醉花陰》偏沉悶、哀愁,而《如夢令》的詞風比較清麗明快,體現了詞人悠閒舒適的生活。《鳳凰臺上憶吹簫》是李清照創作於青州,這首詞表達了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當時,李清照和趙明誠生活在青州,期間,趙明誠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別的地方任職。李清照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和丈夫見面。詞中用“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訴說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夢令》中詞人用“紅肥綠瘦”四字,歌頌了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曲風明快,體現了早期李清照悠閒舒適的生活寫照。《醉花陰》是李清照後期詞曲經典作品,這首詞寫於趙明誠去世之後。通過“人比黃花瘦”來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態,將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李清照的落日熔金主要內容

  《落日熔金》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詞牌名是永遇樂,收錄於《全宋詞》。全詞多用對比手法,描繪了作者在元宵節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詞人晚年對往昔的追憶和懷念。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第一句描繪了黃昏時候落日餘輝的景象,用“熔金”二字,形象地傳達出太陽西下,餘輝照滿天邊時候的意境。但是緊接著就問了一句“人在何處”,來了一個突然的轉折,既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生活的嚮往,又表現出對故人的懷念。第二句承接上句,開始對春天景色的描寫,但是當時並非暮春,而是初春。雖然染柳煙濃,但是還有梅花尚未凋落,所以又問了春意有多少呢?其中“幾許”是個虛詞,指代著當時春意不濃,詞人似乎對此有所遺憾。第三句開始對南宋京城內的元宵佳節的盛況進行描寫,但句末仍是以反問“風雨”來結束,作者意圖在於用“風”和“雨”來表現自己的多愁善感,並藉此來借指作者自身漂泊的身世。而第四句才開始正式寫到她的個人境況。雖然詞人晚年比較寥落,但因為她早已名聲在外,所以仍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夫人來邀請她參加元宵盛會,但都被詞人一一謝絕,表達了詞人在飽經風吹雨打後平靜如水的心態。

  下闕開篇再寫北宋舊京元宵的盛況,那個時候,京城繁華,而自己有太多的時間去遊玩了,但偏偏作者最喜愛的,還是這個元宵節。之後接下去後描寫了當時刻意的穿戴打扮,從另一個角度描繪出京城的繁華,也表現了作者對當時日子的懷念。最後兩句,作者突然收回遐想,重返現實。如今,鬢角的頭髮已經開始花白,神情又佈滿了憔悴,當時自己無限嚮往的元宵佳節她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趣了,她寧願傾聽著別人的歡聲笑語,去重溫往日的美好生活。

  全詞表達出作者一種孤獨寂寞的情緒,把當年和如今作為對比,突出作者現下悽慘的境遇,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故居

  山東濟南多泉,泉水清澈見底,美不勝收,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也曾在此居住過。她曾作詞《漱玉集》,於是後人就確定了她居住的地方應該是濟南章丘百脈泉公園內漱玉泉畔,也在此修建了她的紀念堂。

  李清照山東籍,由於生在動盪不安的社會裡,為了逃難,輾轉各地,她居住的地方也就不止這一處。後人大加揣測,為她還另建了幾所紀念堂,分別在山東青州、濟南和浙江金華建立紀念堂以此來紀念她。可是最為著名的最佳符合史實的還是山東章丘的紀念堂。

  紀念堂建在被綠茵,泉水圍繞的地方,景色宜人,清靜淡雅。紀念堂始建於1959年,後人是仿照宋朝的建築物所建,只見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給人以輕靈、秀美的感覺。它體現了女詞人所處的時代感。門上匾額上鐫刻著李清照紀念堂六個大字,還註明郭沫若先生於1959年夏所提。大廳內有一所雕像,正是李清照,她手持書卷,眉頭緊鎖,像是在思索著什麼。紀念堂園還種植了各種名貴花草以此來襯托女詞人的清新脫俗,陳列廳裡展出大量女詞人的畫像和文學著作,以及她父親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題名刻石拓片,這些都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也讓參觀者歎為觀止。紀念堂裡還有許多文學大家提的字,更是讓人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