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趙昚為何要北伐

  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同時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宋孝宗趙昚為何要北,希望對你有幫助!

  宋孝宗趙昚北伐的故事

  宋孝宗北伐初期取得了接二連三的勝利,李顯忠破靈璧、宿州,卲巨集淵破虹縣等戰事取得勝利,導致金國大將大周仁、蕭琦等紛紛投降,北方歸附的人民很多。外部勝利傳來的同時,南宋軍隊內部的矛盾卻日益增多。

  宋孝宗的軍隊內部武將之間發生不和,各個武將都心胸狹隘,都追求高官俸祿,內部矛盾導致戰事失利,繼而就是軍隊的士氣大跌,軍隊的戰鬥力明顯下降。而這樣的士氣給了金國以喘息的機會,金國的軍隊立馬調整狀態,準備向宋軍反擊。隆興元年五月十二日,進軍進擊宋軍,卲巨集淵、李顯忠的不和嚴重影響了軍心導致宋軍潰散,戰爭僅僅持續了20天便以宋軍失敗結束了,這次的戰爭是宋孝宗在位期間唯一一次和金軍進行真刀實槍的對抗。

  北伐前期的失敗讓朝中主張求和的大臣紛紛向上要求和金國求和,雖然宋孝宗沒有輕易妥協,但是壓力日益變大,使得宋孝宗也變得動搖,最終來自朝堂的壓力讓宋孝宗撤去了江淮的守備,不得不主動放棄了四州之地,那時候張浚也被迫辭職。朝廷內部的湯思退等人竟然用武力威脅宋孝宗,給金人得寸進尺的機會。不過最後湯思退被眾人上疏彈劾最後憂懼而亡。宋孝宗基本上全部滿足了金國提出的求和條件,但是心中仍然想和金國開戰,所以他又在訓練軍隊,希望和金國再戰。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開始選拔主將,最終人選為虞允文,因為虞允文曾經在採石戰鬥中打敗金軍,很有軍事才能,並且他不主張求和,這讓宋孝宗很是高興,但後來因為宋孝宗的搖擺不定大大延緩了虞允文北伐的腳步,金宋二國也就以一種相安無事的狀態維持著,虞允文去世後,宋孝宗車體失去北伐信心,只得放棄抵抗,只是希望求偏安一偶的狀態。

  宋孝宗趙昚人物生平

  宋孝宗趙昚生於公元1127年,最初的名字是伯琮,後來改成名瑗,字元永,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後來轉為宋高宗的養子,同時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厲害的皇帝,繼承大統後對宋高宗一直感激不盡,經常過去看望宋高宗。

  因為宋高宗唯一的兒子早亡,所以在趙昚6歲的時候被宋高宗選為養子,帶到宮中養育,並在趙昚36歲的時候將其立為太子,讓他以後繼承皇位。

  後人將宋孝宗評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是因為他不甘於現在的安穩,一直想恢復中原,在朝廷內部又積極改革,一改之前國家妥協求和的朝政之風。在軍事上,趙昚特別重視,他在五年間舉行過三次大規模的閱兵,他自己也積極學習騎射,他在軍事上的重視使得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大大的提升,隨後又派遣使者出使金國,但是由於後期虞允文的死讓宋孝宗喪失了北伐的信心,所以後期的宋孝宗多見見趨向保守,不再和金國爭奪。

  在經濟上。宋孝宗實行改革,改用社倉法賑災,又改變鹽鈔,放寬了鹽的專賣,增加紙幣,出售官田等,宋孝宗的這些做法對於南宋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宋孝宗知道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大大減輕百姓的負擔,還為百姓減輕徭稅,很關心百姓的生活。

  在宋孝宗的治理下,政治日漸清明,經濟發展迅速,文化也更加的昌盛,開啟了國家的乾淳之治。

  宋孝宗還為抗金英雄岳飛進行了平反,並追贈岳飛諡號“武穆”。宋孝宗的種種作為,廣受後人的稱讚,歷史上將宋孝宗稱之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宋孝宗的兒子

  宋孝宗是我國南宋時期的第二個皇帝,開啟“乾淳之治”,宋孝宗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兒子趙惇,四兒子趙恪。而最後繼承他皇位的詩他的三兒子趙惇。

  長子趙愭是成穆皇后郭氏的兒子,乾道元年的時候被立為皇太子,趙愭的妻子廣國夫人錢氏被封為太子妃,乾道三年,趙愭生病後,太醫用藥失誤病情加重,後來不幸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諡號莊文。趙愭為人很厚道,深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愛,趙愭去世得時候,宋高宗還健在,趙愭去世後宋高宗和宋孝宗為了趙愭大赦天下。

  次子趙愷是趙愭的同胞兄弟,趙愷從小就很聰明,為人也跟他哥哥一樣厚道,身份顯貴卻並不驕奢,本來趙愭去世後,應該立他為太子,可是宋孝宗覺得他太老實了,恐不能很好地處理國家大事,便立了他的弟弟即宋孝宗的第三個兒子趙惇為太子,加封趙愷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然後進封為魏王。趙惇安然接受宋孝宗的安排,依然勵精圖治。

  三兒子趙惇即後來的宋光宗,於乾道七年被宋孝宗立為太子,即位後並沒有什麼大作為,在歷史上被記錄為一個比較平庸的皇帝,他登基的時候已經42歲了,體弱多病,政治上聽取讒言,將辛棄疾等主戰派抗金名將罷免,並且發生了李鳳娘干涉朝政這樣的事情,使得自己對朝政的控制權不斷下降。

  四兒子趙恪在歷史上的記錄頗為稀少,被封為邵悼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