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櫻的繁殖方法和管理養護

  美女櫻原產巴西、祕魯、烏拉圭等地,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中國各地也均有引種栽培。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

  美女櫻的繁殖方法

  主要用扦插、壓條,亦可分株或播種。播種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常以春播為主。早春在溫室內播種,2片真葉後移栽,4月下旬定植。秋播需進入低溫溫室越冬,來年4月可在露地定植,從而提早開花。4月末播種,7月即可盛花。播種後反覆澆水會降低發芽率,所以應在播種前把土壤澆透。

  播後保持土壤及空氣溼度。可將植株移入溫室越冬,翌年作為繁殖插穗的母株。扦插可於4-7月,在氣溫15-20℃的條件下進行,剪取稍硬化的新梢,切成6釐米左右的插條,插於溫室沙床或露地苗床。扦插後即遮蔭,2-3天以後可稍受日光,促使生長。經15天左右發出新根,當幼苗長出5-6枚葉片時可移植,長到7-8釐米高時可定植。植株成活後適時摘心,促使枝葉繁茂,多開花。上海地區常於秋季9月在冷床或低溫溫室內培養小苗,次年春季用其新枝扦插,植於露地花壇;也可用匍枝進行壓條,待生根後將節與節連線處切開,分栽成苗。播種繁殖通常在9月生產上較少使用。暖地地下部可露地越冬,早春進行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美女櫻的管理養護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週。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 摘心】:在開花之前一般地進行兩次摘心,以促使萌發更多的開花枝條:上盆一至兩週後,或者當苗高6~10公分並有六片以上的葉片後,把頂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葉,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後,或當側枝長到6~8公分長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把側枝的頂梢摘掉,保留側枝下面的4片葉。進行兩次摘心後,株型會更加理想,開花數量也多。

  【 溼度管理】: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空氣溼度過低,會加快單花凋謝。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葉片乾燥。最適空氣相對溼度為65~75%。

  【 溫度管理】:喜歡溫暖氣候,忌酷熱,在夏季溫度高於34℃時明顯生長不良;不耐霜寒,在冬季溫度低於4℃以下時進入休眠或死亡。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一般在秋冬季播種,以避免夏季高溫。

  【 光照管理】:春夏秋三季需要在遮蔭條件下養護。在氣溫較高的時候***白天溫度在2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護,葉片會明顯變小,枝條節間縮短,腳葉黃化、脫落,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

  在冬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開花期放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10~15天***,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以利於植株積累養分持續開花。

  肥水管理: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

  【 修剪】:每兩個月剪掉一次帶有老葉和黃葉的枝條,只要溫度適宜,能四季開花。

  用於花壇者宜早定植,花後及時剪除殘花,可延長花期。適時施肥、澆水、及時中耕除草,雨季及時排澇。栽培美女櫻應選擇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因其根系較淺,夏季應注意澆水,以防乾旱。每半月需施薄肥1次,使發育良好。養護期間水分不可過多過少,如水分過多,莖枝細弱徒長,開花甚少;若缺少肥水,植株生長髮育不良,有提早結籽現象。生長健壯的植株,抗病蟲能力較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

  地定植的苗株不要過大,以免橫生側枝脫葉,株距一般40cm左右。早摘心促二次枝。花後剪掉花頭,夏季常澆水,同時追施1-2次液肥。江南越冬花株只留地下部分在土內越冬,來年用新枝扦插或分株繁殖。採種採取一次收割株叢晒乾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