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涵式發展內涵式發展的形式
內涵式發展是從實踐層面對學校教育發展內容和發展路徑的探討。那麼你對內涵式發展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內涵式發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內涵式發展的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指出,內涵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即概念的內容;另一層是指內在的涵養。外延是一個概念所確指的物件的範圍。外延式發展強調的是數量增長、規模擴大、空間拓展,主要是適應外部的需求表現出的外形擴張;內涵式發展強調的是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是一種相對的自然歷史發展過程,發展更多是出自內在需求。內涵式發展道路主要通過內部的深入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在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實質性的跨越式發展。
內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質特徵,即事物質的規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全部物件,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規定性。所謂“內涵式發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強調事物“質”的發展。
內涵式發展的形式
內涵式發展是發展結構模式的一種型別,是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對於高校來說,就是注重學校理念、學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師素質、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設的工作思路。
學校教育發展是一種社會存在,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的運動過程,是從一個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或地位。在這一運動過程中,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是通過一定的指標來體現的,這些指標包括數量增長、規模擴張、結構轉換、速度加快、條件改善、質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開放、穩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那麼,在這些指標中哪些可稱之為“內涵式發展”呢?或者說,在構成學校教育進步的指標中,哪些屬於“內涵式發展”的內容呢?儘管構成學校教育發展的元素很複雜,但通過對學校教育實踐過程的考察,我們認為質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也就是說質量和效益是反映學校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要內容或主要指標,為了便於理解,下面我們把數量與質量、條件與效益放在一起來分析。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是人們界定學校教育發展的兩個最基本的維度。數量與質量反映了事物發展的不同層面,以人的發展為例,數量的增長主要指人的年齡、身高、體重等總量的變化;而質量則是指人的身心、品格、能力等機能的變化。就學校教育而言,數量是指學校可計量的教育資源;質量是指教育工作有效的程度。從學校教育活動的過程看,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多少表現為數量,而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制度、決策、管理、校園文化,以及目標達成度和工作滿意度等則表現質量。從學校教育活動的內容看,課程、教育、教學內容以及課時的多少等表現為數量,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以及教育方法的合理度,教學力,科研力,時效等則表現為質量。從學校教育活動的結果看,學生的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就業率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數量,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綜合素質、適應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則表現為學校教育發展的質量。
內涵式發展的實踐
在實踐中,人們通常是從數量上衡量學校教育發展水平的,之所以把資源增量作為衡量學校教育發展的尺度,這不僅僅是因為數量的指標是硬的,容易測定,也因為數量的擴張和規模的膨脹給人的感受更直覺,更可觀。在對學校教育的各級各類督導評估中,也將學校對人、財、物的投入列在辦學水平之中。數量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教育資源是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礎,而且,教育資源極大豐富,也可以為學校教育實踐提供更廣闊的實踐活動空間。然而,數量的增長不是學校教育發展的充分條件,它不能直接導致質量的提高,資料統計並不能完全反映學校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在涉及倫理、道德和文化等方面的品質,單純的數量統計就很難說明問題,甚至無能為力。數量反映的只是學校教育發展的表層,數量的增加、增長往往依靠的是教育資源的“投入”和對教育資源的“消耗”,屬於“外延式發展”。質量則反映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深層,具有滿足師生和社會的明確或隱含的現實需要的能力的特性,質量的提高往往依靠的是科學的思想、內容和方法,屬於“內涵式發展”。在學校教育發展過程中,沒有無數量的質量,也沒有無質量的數量,數量增長是基礎,質量提高是目的,沒有數量增長就沒有質量的提高,但有了數量的增長不一定能提高質量,沒有質量保證的數量增長是沒有意義的,質量是學校教育發展的本質,提高質量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
內涵式發展的四個環節
觀念先導
以觀念更新為先導,樹立學院精神和校園文化。大學之大,不在校園之大,其大首先在於精神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樓宇之高,其高首先在於品位之高。在實施內涵式發展的過程中,更新觀念,以開放、寬容、理性、創新的胸襟和精神,重新確定了學院辦學理念,提出了有利於教學、科研和學科發展,有利於師生員工群體和個人發展,有利於事業長遠發展的學院精神和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從而為內涵式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制度和思想的保障。
師資建設
以師資建設為抓手,構建學院發展平臺。教師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重要資源。學院著力通過以下途徑,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規模適度,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人才培養需要的隊伍:一是建立較為完善的科學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定崗、評聘、考核、獎懲、激勵、培養、提高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提高,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其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並大膽選拔、培養和使用青年教師承擔教學、科研任務,讓他們脫穎而出;三是注重引進高水平、高層次人才,讓學生的願望能夠在文理得以實現。通過以上做法,基本建立了一個公平競爭機制,營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營造了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奮發有為的生態環境。
學科建設
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增強學院辦學實力。學科建設是內涵式發展戰略的基石和平臺。學科是一所學校的核心,是組成學院的基本單元,學科的強弱代表著學院的強弱,學科的特色代表著學院的特色。因此,隨著內涵式發展戰略的逐步推進,需要預測學科發展趨勢,分析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現有的學科進行結構調整;對於沒有發展潛力的學科予以限制;對於既有生命力又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加大力度促進其發展。在發展規劃中,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打破學科界限,構建學科大平臺,建立跨系、跨學科的研究中心,促進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發揮學科的綜合優勢,使學科平臺辦出特色和品牌,提升知名度,從而增強綜合辦學實力。
人才培養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實施內涵式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二是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對專業和課程,以及對選擇教師的願望和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三是培養學生科學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四是充分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在教育活動的各個實踐環節中,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五是探索各種途徑,使學生緊密聯絡社會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內涵式發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