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經驗材料

  做好產業發展,要擴充套件製造業價值鏈,推進製造和服務相互融合,加快發展服務於先進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1

  “**”時期,著眼於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四新”經濟為引領、以創新創業為主要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塑造**經濟轉型發展新優勢。

  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主動順應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完善發展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深化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把握大資料、雲端計算、平臺經濟、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發展新趨勢,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依託國家會展中心、趙巷商業商務區等一批服務經濟載體建設,促進會商旅文一體化,提升現代物流、軟體資訊、創新金融等生產服務能級,推動“七朵金花”加快發展,促進服務經濟規模擴張和能級提升。

  提升先進製造業能級。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網際網路+”戰略,以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提升傳統產業,以“外引內培”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製造業向高階化、智慧化發展。依託“一園三區”等重點載體、北斗導航和民用航空等重點功能平臺,聚焦精密機電、電子資訊、印刷傳媒等三大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加快高階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優化發展快速消費品等產業細分領域的優質品牌。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契機,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建立健全以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集體農場、家庭農場等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技推廣、農機服務和質量安全監管等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的引領作用,提升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促進“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拓展和提升農業複合功能。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制定結構調整基準底線,建立企業基礎資料庫和體檢檔案,探索建立產業存量調整篩選診斷、差別化政策引導、清單動態調整、提前告知、服務配套等機制,運用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相結合、政策引導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等方式,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為新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引導傳統產業運用

  “網際網路+”等現代理念轉型升級,擴充套件製造業價值鏈;推進製造和服務相互融合,加快發展服務於先進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重點區域轉型。推進104區塊結構調整和能級提升,強化“一園三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企業孵化等功能,推動**、**、**工業園區向先進智造升級,促進**、**、**、**工業園區向現代服務業轉型。195區域重點發展與城鎮建設相融合、與產業鏈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向城市生活功能轉變。198區域以土地減量化為重點,加強整理復墾和生態修復。

  提升引進產業水平。構建空間、行業、專案三方面准入機制,制定“統一、清晰、便捷”的投資准入標準,提升新進產業專案質量。優化招商引資機制,強化“一城兩翼”重點區域招商,加大軌交17號線沿線站點及其關聯地塊等招商力度。強化土地源頭招商,深化落實產業專案閉環管理制度。強化產業樓宇專題招商,鼓勵產業樓宇與經濟小區合作招商。強化招商模式創新,完善平臺招商、合作招商、委託招商等模式,優化招商服務,提升招商品質。

  強化質量品牌建設。加快質量強區建設,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推進品牌戰略體系建設,營造有利於品牌發展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引導企業增強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產品。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企業質量線上監控和產品全生命週期質量追溯能力。加強標準化工作體系建設,鼓勵優勢企業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二、彰顯經濟特色優勢

  大會展。充分釋放國家會展中心帶動效應,加速培育完善會展產業,做大做強會展核心產業鏈,延伸會展配套服務業,培育保稅展示交易功能,促進會商旅文一體化發展,打造會展產業叢集,成為**會展經濟的核心承載區。

  大平臺。推進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網功能區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積極引進具有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貿易集團公司和電子商務龍頭型企業,建成國際貿易和海外營銷促進平臺。打造技術進出口貿易平臺,拓展技術進出口交易諮詢、交流展示、產權交易、綜合服務。加快引進個人消費服務平臺、專業服務平臺、大宗商品商務平臺,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平臺型企業。

  大流通。發揮快遞物流企業集聚優勢,依託“三通一達”、順豐、德邦、佳吉等優質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物流/供應鏈的總部、管理、金融等高階業態以及電商、冷鏈、醫藥、保稅等方面的專業物流。引導和支援快遞企業實施國際化、標準化、品牌化和資訊化戰略,促進物流企業與電子商務、大資料、網際網路和金融聯合發展。

  ***二***凸顯生態品牌特色優勢

  休閒旅遊。圍繞**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目標,充分發揮“水、古、綠”等特色優勢,全面增強旅遊業核心能力,在全市率先構建水陸空立體旅遊發展框架。拓展旅遊功能業態,推進由觀光型旅遊為主向綜合型旅遊轉變。提升旅遊產品品質,科學整合旅遊資源,積極引入新型產品,將**建設成為集湖區休閒度假、名鎮文化體驗、都市鄉村度假、商務會展旅遊、水上旅遊***低空旅遊***、生態旅遊體驗等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與文化、商業、農業、體育、醫療、生態等深度融合,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旅遊公共服務和安全保障。

  健康服務。充分利用優越的生態、旅遊、人文資源,積極與國內外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合作,引進康復中心、高階養老會所、保健機構和新型健康服務專案,發展康復療養、醫療服務、健身保健、健康諮詢和教育等多功能複合的醫療保健產業,打造**養生休閒勝地。以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為支撐,重點發展智慧醫療和健康電子商務產業,推動健康資訊產業叢集發展。依託張江高新區**園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醫療器械製造業。

  現代農業。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地產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到2020年,農產品中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產品認證率達75%。做精做強稻米、草莓、茭白等特色農業,做大做深農產品加工業,打造高附加值、高效優質農業。推進物聯網等現代資訊科技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環節的深度應用,培育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多元化的新型流通業態,支援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打造智慧農業。推進“三一”聯動,提高農業旅遊發展水平,豐富茭白節、草莓節等節慶內涵,打造農業旅遊品牌。

  ***三***培育創新智造特色優勢

  高階裝備。夯實精密機電等優勢產業基礎,加快向智慧專用裝置、智慧控制系統等智慧製造裝備產業鏈高階延伸。發展北斗導航平臺,注重上游導航晶片、無線、板卡產業引進,中游終端執行和下游系統整合、資料採集、指揮排程導航定位、運營服務等。做大做強民用航空產業平臺,探索向通用航空產業拓展,加快發展集研發、製造、維修、服務等於一體的航空產業叢集。

  新材料。培育壯大一批新材料產業龍頭企業,提升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和高效能複合材料產業。重點推進新型纖維材料和功能紡織面料的研發及應用,加快推進奈米材料、生物材料、智慧材料***智慧服裝***、超導材料等前沿產業的發展。著力將改性塑料聯盟和高分子新材料創新熱點培育為國際先進的高分子新材料評測和轉化基地。

  新一代資訊科技。集聚發展資訊服務業,做大做強“**信息穀”品牌。以龍頭企業為重點,發展雲端計算、大資料及上下游配套產業、物流供應鏈資訊服務業。以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等建設為支撐,開展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加快推動網際網路與先進製造業結合,打造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叢集。

  ***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總部經濟。以軌交17號線地鐵上蓋開發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企業總部試點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強政策引導,注重差異化定位,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培育和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長江經濟帶民營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讓總部經濟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

  民營經濟。充分發揮民營中小企業在豐富產業結構、釋放創新活力、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作用,引進和培育“專、精、特、新”創業型和成長型中小企業,重點培育科技含量高、產業能級高的龍頭企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外向型經濟。推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優化外資利用結構與方式,聚焦“四新”經濟,推動外商投資高階化、高效化與多元化發展,提升開放對自主創新的推動效應。加強產品自主研發,打造自主品牌,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加速培育國際化企業,增強本地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以跨境電商為依託開拓新市場。

  三、構建“雙創”活力新區

  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戰略,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探索具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努力將**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產業高地與活力新區。

  ***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培育創新創業主體。鼓勵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援和鼓勵技術領先、模式創新的中小企業發展。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進成立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平臺型機構,重點培育新型產業技術研發組織。引進行業龍頭創新企業和具備創新研發中心的創新型總部企業。

  打造創新創業叢集。立足“一園三區”,積極對接全市重大科技創新前沿佈局,通過資訊化、創新服務產生集聚效應,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大培育領軍企業,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富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叢集,提升輻射能力。

  發展創新創業載體。搶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機遇,堅持市場導向,加強政策整合、強化開放共享、創新服務模式,支援各類社會化運營的眾創空間發展,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扶持政策。

  ***二***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環境

  加強科技服務。加快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機構網路,打造“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完善區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建立深入各街鎮園區的創新服務分中心,扶持和培育市場化、專業化的技術轉移、科技金融等非研發類服務平臺,構建開放式和一門式服務系統。發展智慧財產權、科技資訊、商務諮詢、技術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務;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發展智慧財產權法律諮詢、代理、評估等中介服務。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強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

  加強金融支援。鼓勵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商業保理、村鎮銀行等新型業態發展。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加大基金產業培育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四新”領域,促進優質創業資本、專案、技術和人才集聚。加大綜合服務力度,吸引優質私募基金落戶,推動私募基金產業發展壯大。深化科技與金融結合,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科技擔保等服務,探索投貸結合的融資模式,建立適應創新鏈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深化政銀企合作,推動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水平。

  ***三***促進創新創業人才集聚

  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以人才興產、人才強區為導向,以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為引領,完善人才認定評價標準,優化人才開放流動機制,構建人才梯次引培體系,深入推進高層次、創新創業、產業、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高技能等五類人才重點工程建設,造就一支規模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出眾、引領作用明顯的優秀人才隊伍。

  優化人才綜合發展環境。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加強人才政策的完善落實,加大優秀人才創新創業扶持力度,加大人才公寓籌措力度,積極為各類人才提供居住、子女教育、醫療健身等便利生活服務。整合各方資源強化人才服務,完善職業培訓體系,鼓勵發展人才交流類社團組織,構建充滿生機活力、有利於人才成長的人文人際環境。

  篇2

  **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十六次黨代會和十六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結合鎮情實際,確定了“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分類區劃、分類指導”的工作思路,圍繞配合縣上重大專案建設、主導產業深度開發、提質增效、基礎設施建設、村莊規劃管理、城中村改造、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以“雙聯”行動為抓手,以“抓黨建、促班子、帶隊伍”為保證,帶領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團結拼搏、真抓實幹、開拓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各專案標任務,推動了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一、抓協調、攻難點,保障重大專案建設順利實施

  針對各類專案建設工期緊、徵地工作任務重的實際,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配合縣上重大專案建設突破工作領導小組,集中力量攻堅破難,打破常規加班加點,紮實穩妥地推進徵地拆遷工作。完成涇川四中土地徵用9***6畝,完成城東開發建設土地徵用102.5畝;完成大雲寺前區廣場土地徵用117.65畝,完成文景路以西土地徵用26.78畝,完成正大集團飼料加工廠土地徵收139.63畝,完成消防大隊辦公樓土地徵用15.74畝,完成城北其他專案建設土地徵用118.52畝;完成西平鐵路主線內蘭家山、共池兩村6個村民小組157戶及紅線外水泉寺村39戶群眾的拆遷工作,涉及北大路線型改移拆遷30戶,已簽訂拆遷協議18戶,完成拆遷7戶;城北四號安置區用地已徵回土地86.26畝,完成了安置樓規劃設計及及圖紙設計工作;五號安置區3幢安置樓 8月份開工建設,預計**年10月建成並交工入住。

  二、抓基地、擴規模,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按照果***菜***畜互支互促、迴圈發展的理念,突出“規模擴張、鏈條延伸、精細管理和提質增效”四項重點,著力打造川區蔬菜、山區畜禽、山塬區果品產業發展新格局。持續擴張蔬菜產業基地。完成了袁家庵、楊柳81座大拱棚建設工程;完成了茂林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中路硬化工作,79座溫室按期投入生產;順利完成304省道沿線千畝露地蔬菜中心區建設工作,協調解決了園區內水、電配套問題。完成了1330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000畝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和1240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種植任務。進一步壯大林果產業規模。在新溝村新植果園1000畝,完成了土窩子、陽坡、東庵等村2030畝果園刨苗、補植、套袋、覆膜等工作;完成了天池、鳳凰、茂林等村新幼果園促優管理工作,完成果園間作洋芋2420畝,間作黃豆1400畝;按照“村村有點、組組有面積”的要求,調運刺槐、側柏、雲杉等綠化苗木22萬株,完成荒山造林3250畝、304省道沿線行道樹補植5公里,配合完成了縣直機關義務植樹工程。努力推進畜牧養殖業開發。鳳咀山林權配套改革綜合示範點、袁家庵肉牛養殖小區及新岐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運轉良好。投資32萬元,在茂林、蘭家山村各新建養殖場一座,現雞存欄7000多隻,羊存欄100只。

  三、抓基礎、優環境,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將新農村建設與危舊房改造、城郊環境整治、城市開發建設、西平鐵路等重大專案拆遷安置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五里鋪、水泉寺等村117戶小康屋的規劃工作,目前已建成82戶;實施了水泉村東大街南側群眾住房聯戶改造專案,規劃修建2棟六層樓房,目前已完成專案前期準備工作;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專案,200戶危房改造戶全面完成改造任務並竣工驗收。投入資金123萬元,在茂林村實施“三清五改”86戶,新修混凝土道牙2269米,新修圍牆463米,外粉圍牆335米。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五里鋪至王村通村道路柏油罩面4.3公里;硬化茂林、土窩子村莊道路2條2.5公里;砂化東庵、新溝村主幹道路2條8.6公里,完成5200戶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登記摸底工作,收繳上解裝置資金256000元,目前5200戶村村通、戶戶通裝置已全部安裝除錯到位。積極整治周邊環境。投入資金18萬元,在全鎮範圍內,租借衛生清運車1輛,投放垃圾倉7個,對王母宮-大雲寺-田家溝景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清理各類垃圾、柴草、糞土200噸,完成汭豐渠、合志溝及水泉溝清淤10公里。配合縣水務局完成了汭河治理工程,全鎮村莊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四、抓民生,促和諧,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堅持把改善民計民生作為“促發展、保增長”的基礎工作來抓,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保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惠農政策落實工作會議精神,印發宣傳資料,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截止目前全鎮“一折統”發放率、“一冊明”運轉率均達到100%,確保了各項惠農資金足額及時發到群眾手中。紮實開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和草原生態補獎工作,共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8996人,收繳上解養老保險金1997900元,參保率達到了95.7%。草原生態補獎“兩證一合同”全部發到農戶手中,基本資料和資訊錄入工作全面完善到位,兌付2011年草原生態補獎資金119107元。紮實推進人口和計生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各項計生工作任務。深入開展創“國優”活動,完成四項手術190例,獨生子女領證40份,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427份,生殖健康檢查2817人,環孕檢4448人***次***,徵收社會撫養費24萬元;規範建立了**年流動人口登記冊。積極改善教育衛生條件。積極爭取、銜接香港愛心人士捐資30萬元,結合“校安”工程建設,共投資189萬元新建鳳凰小學教學樓一處,有效改善了教學資源緊張,校舍不足,學生食宿條件差等問題;完成新型合作醫療基金收繳25770人,773100元,農民參合率達到98%。

  五、抓發展、明思路,“雙聯”行動成效顯著

  自“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我鎮以此項行動為抓手,以幫扶發展為重點,以為民富民為目的,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全鎮共確定貧困戶388戶,落實幫扶單位17個,做到了單位、幹部全員參與,各聯村單位累計進村60餘次,聯戶幹部已對所聯絡的貧困戶全部進行了走訪,各聯村單位及聯戶幹部對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困難進行了梳理,既解決當前亟待解決的實際困難,又幫助貧困村及貧困戶制定了發展規劃和脫貧計劃。抓住縣級領導、縣直部門聯絡**鎮的機遇,多次彙報銜接,爭取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援。年內,縣國土局籌集資金,幫助袁家庵聯絡村完成了道路砂化1.3公里,併為該村制定了今後八年的發展規劃,明確了村級發展及農民致富的思路,增強了共同奔小康的信心。縣供電公司聯村部門積極開展“送政策、送理念、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送衛生、送專案、送溫暖”活動。整合資金20000元,幫助聯絡村硬化通村道路1400米,實施農電線網改造2000多米,安裝智慧電錶140座,安裝高杆路燈19盞。縣統計局為我鎮楊柳村幫扶戶贈送15個太陽能灶,價值7500多元,縣規劃局籌措資金10多萬元聘請西安設計院為五里鋪村城鄉一體化發展進行規劃設計,園林處為陽坡村送去2000多株綠化苗木。

  六、抓班子、帶隊伍,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今年以來,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市縣組織工作會議精神,以“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為統攬,以“創先爭優”活動和“雙聯”行動為抓手,突出抓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思路、創新載體、健全機制,著力打造“陽光**”黨建品牌,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班子能力不斷提升。結合開展村班子能力提升活動,按照“完善職能、建強班子、啟用隊伍”的要求,集中進行了村幹部教育培訓。根據“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要求,對村黨組織進行了全面考核,評出先進黨組織8個、一般黨組織6個、後進黨組織1個。按照“提升先進、推動一般、整頓後進”的思路,著力加強黨建示範點建立和後進村班子整頓,促進整體工作水平提升。品牌建立成效顯著。按照“抓黨建、促發展,創品牌、樹典型”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全縣“涇水先鋒”黨建品牌建立,結合實際,提出了“陽光**”黨建品牌、全力抓好茂林、楊柳、延風、水泉寺4個黨建綜合示範村的建立及水泉、蘭家山2個黨建綜合示範村的鞏固提升。投資對陽坡、共池、天池村村部進行了改擴建。效能風暴行動深入開展。按照安排部署到位、宣傳動員到位、查詢為題到位、督導檢查到位“四到位”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及內部監督制度,全鎮黨員幹部效能為先的責任心、事業心、緊迫感顯著增強,“庸、懶、亂、散”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機關效能得到進一步提高。機關作風切實轉變。積極開展機關作風整頓活動,確定每週一、三、五晚上7:00-9:00幹部職工進行集中學習,並與縣委黨校簽訂理論宣講合作備忘錄,邀請縣委黨校講師每月到我鎮進行一次政策理論宣講,有效促進了機關幹部作風轉變。同時,積極組建惠民政務大廳、林業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機構,從幹部思想、機制、機構等方面進一步促進了政府工作效能提高。

  篇3

  ⅹⅹ是個農業大縣,面積2565平方公里,現轄27個鄉鎮、6個農林場所、95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99.1萬,其中農業人口80萬。近年來,我們圍繞“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積極引導和鼓勵全縣各級各部門投身於農產品加工主戰場,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有力地推進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程序。~年,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218家,其中產值過1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85家,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年加工糧食20萬噸,茶油3.5萬噸,肉類3萬噸,木材17萬立方米。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去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增加72.5元。今年1—6月,全縣農民人均從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得到的報酬收入達173.6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基地,上規模,著力打造龍頭企業“第一車間”。農產品基地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前提,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必須以基地為依託。為此,我們突出抓了兩手:一是優化區域佈局。我們充分整合資源優勢,將農業基地統一規範到“一線兩園”發展,促進生產力要素向最適宜區域的優勢產業集中。“一線”,就是突出322國道沿線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無公害、有機、綠色“三品”農業和生態農業;“兩園”,即文富市、黎家坪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園和白水、七裡坪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園。在“一線兩園”內,採用統一的生產技術,把種養大戶聯合起來,實行連片種養,規範生產,形成區域明顯、特色突出的“叢集”、“塊狀”發展格局。目前,85%以上的生產基地、70%以上的龍頭企業都集中在“一線兩園”,大大提高了全縣農業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水平。二是培育規模基地。通過多年的發展,ⅹⅹ的傳統農業已初步形成了產業優勢,這為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矗近兩年,圍繞這些主導產業,我們組織全縣20多萬農戶,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高標準、大規模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已形成了30萬畝高檔優質稻、20萬畝無公害蔬菜、10萬頭優質瘦肉型生豬、10萬羽“三黃雞”養殖、5萬畝油茶低改等十大“萬字號”基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原料來源,成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第一生產車間”。如以文明鋪、龔家坪等鎮為重點的30萬畝優質稻,成為天龍米業有限公司、銀利來糧油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原料倉庫;以觀音灘、茅竹等鎮為重點的10萬畝油茶低改,成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以浯溪、白水等鎮為重點的1萬畝黃姜種植,滿足了成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需要;以七裡橋鎮、潘市鎮和掛榜山林場為重點的2萬畝楠竹低改,保證了北光竹製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在規模基地的聯動下,全縣農業生產逐步實現了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

  二、扶龍頭,創品牌,努力提高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離不開品牌的帶動效應。一個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和牌子響的拳頭產品,能夠推動一個產業升級,帶動一個區域經濟發展。龍頭企業在產業化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我們將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來抓。我們著重在三個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是優惠政策“扶”。按照“誰有實力誰當龍頭,誰當龍頭就扶持誰”的原則,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後專門下發了《關於扶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關於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若干規定》、《關於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檔案,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進一步規範了公安、工商、國土、環保、金融等10多個涉企部門行為,並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在企業貸款、建設用地、生產用電等方面實行重點傾斜。同時,我們還克服財政緊張的困難,從縣財政預算中專項列支280萬元,對重點龍頭企業技改貸款進行財政貼息扶持。二是重點專案“扶”。~年以來,我們抓住國家扶持油茶低改工程專案和優質稻出口專案的機遇,重點抓了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茶籽色拉油生產線擴建和天龍米業有限公司相關生產線專案的擴建,擴大了龍頭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同時,我們還抓緊抓好了萬噸恆溫果蔬保鮮庫、生物農藥廠等專案的引進和申報,促進了龍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為幫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擴容提質,我們積極向上級申報,爭取農業銀行的信貸資金4300萬元,進行了6000噸茶籽色拉油生產線一期工程的擴建。三是優化環境“扶”。對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龍頭加工企業,我們實行縣級領導掛牌保護制度,規定任何部門要進入掛牌企業檢查或抽查,必須經過書記、縣長或掛牌領導的批准。縣行政效能監察中心還開通了投訴電話,及時受理農產品加工業主投訴案件,認真查處“四亂”行為。去年以來,全縣共查辦“四亂”和各種損害業主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件137件,為農產品加工業主挽回經濟損失260萬元。通過各個方面的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知名度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年,全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產值8.3億元,佔全縣加工業總產值的52.6%。目前,天龍米業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銀利來糧油有限公司等3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已跨入省級龍頭企業行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已呈報國家級龍頭企業。“天龍”系列優質米成為“湖南名牌產品”,先後獲省農博會、拾雙新會”多項金獎;“金浩”系列產品先後獲“第十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中國湖南第四屆農博會”金獎,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名優產品。

  三、聚民資,搞嫁接,大力增強龍頭企業發展活力。在當今大開放的新形勢下,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藉助外力,啟動內力,嫁接發展,才能增強龍頭企業發展活力。為此,我們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積極引導外來資本、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生產要素,培育發展一批新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一是引進外資發展龍頭企業。按照“沒有不可開放的地方,沒有不可開放的領域,沒有不可開放的產業”的發展思路,我們堅持內資外資一起抓,積極引進外資發展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利用縣外的資金、技術、裝置和管理優勢,新建、改造和嫁接龍頭企業,推動了農產品加工企業外向型程序。~年,全縣共引進合同專案137個,合同利用外資25億元,實際到位外資3.7億元,其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專案達27個,合同利用外資4.8億元,到位資金6400萬元。如今年3月我們引進外資1500萬元,在白水高新技術專案區興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皁素100餘噸,年產值5000多萬元,目前已竣工投產。二是啟用民資發展龍頭企業。按照“經濟以民營為主、投資以民間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的總體要求,我們立足資源優勢,因勢利導,鼓勵農村能人、種養大戶和民營企業獨資或聯戶合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如去年我們引導縣內民間資本,在原“七裡橋竹製品廠”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培育建成了“北光竹製品有限公司”,年產值達1600萬元。三是啟動內資發展龍頭企業。根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各涉農部門充分發揮職能自身優勢,積極興辦各類龍頭加工企業23個,年加工產值達1.8億元,為全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如由縣林業局牽頭,引進資金600萬元,在觀音灘鎮創辦了山山達大芯板廠,發展木材加工生產,年產值達800萬元;由縣畜牧水產局牽頭,組織浯溪、黎家坪等鎮的25戶豬骨加工大戶聯合建立了“肉類加工公司”,組織黃泥塘、大村甸等鎮50餘戶“三黃雞”養殖大戶聯合建立“三黃雞”養殖公司。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資嫁接,今年1—6月,全縣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43個,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個,總投資達3800餘萬元。

  四、建機制,嚴考核,全力促進龍頭企業穩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敗,龍頭企業發展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保障機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實處。為此,我們著力建立健全了三大機制:一是組織領導機制。縣裡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副縣長任副組長,財政、農口有關部門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了專門的辦公室。各鄉鎮和涉農部門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嚴格實行工作“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人抓龍頭企業,三分之一的人抓招商引資,三分之一的人抓日常工作,從而確保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精幹力量。二是考核獎懲機制。我們將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工作列入全縣重點工作考核範疇,對縣級領導、農口各部門和涉農部門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一家企業、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對各鎮實行了“三個一”考核目標管理,把發展“1000畝以上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50—1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300人以上的農產品銷售隊伍”作為硬指標,直接考核到各鎮。凡措施不力、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任務的單位,黨政領導不能提拔和調動。同時,我們還建立了發展龍頭企業的獎勵制度。在去年縣財政拿出10萬元獎勵的基礎上,今年拿出25萬元,對那些辦得出色、解決“三農”問題貢獻大的龍頭企業主、各鎮及主管部門給予5000元到1XX元的獎勵。三是利益共享機制。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主動與種養大戶簽訂契約,結對幫扶,定點包銷,與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聯合體。全縣已形成“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的經濟聯合體28個,既拉長了農業產業鏈,又拓展了龍頭企業自身發展領域。如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包種子供應、包技術指導、包保護價收購,組織各村與天龍米業公司簽訂了優質稻購銷合同,讓廣大糧農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已與周邊8個縣市***區***農戶簽訂優質稻訂單13萬畝,每畝可為農戶增收200元。

  近年來,我縣在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各兄弟縣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切實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努力為推進全省農業產業化程序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