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雞的生活習性

  草雞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營養功效豐富,隨處可見,故民間稱雞為“濟世良藥”。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及養殖技術。

  

  草雞主要在山林、果園、草山、草坡和荒灘等場所散養,以各類昆蟲及青草等作飼料,既節省了餵養飼料,又有益於草雞生長髮育及提高產蛋質量。草雞具有冠紅、羽毛緊湊光亮,四肢矯健,脂肪沉積適中,皮薄肉嫩,細滑味美,骨硬肉豐等優點。草雞蛋個體小,蛋清濃稠,香味濃郁,無抗生素,無農藥殘留,高蛋白質,低膽固醇,且富含氨基酸、鈣、磷、鐵、VA、VD、核黃素、尼克酸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長期食用能滋陰補腎,開胃益智,強身健體。

  ***1***草雞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喜歡火熱潮溼的環境。

  ***2***草雞喜歡登高棲息,習慣上棲架休息。光照直接影響草雞的活動,光照由弱到強,雞的活動能力也逐漸加強,相反則活動能力減弱,黑夜時雞完全停止活動,登高棲息。

  ***3***草雞的合群性很強,一般不單獨行動,剛出殼的的雛雞就會找群,一旦離群就叫聲不止。

  ***4***草雞膽小怕驚,任何新的聲響、動作、物品等突然出現,都會引起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如驚叫、逃跑、炸群等。

  ***5***草雞都有不同程度的抱窩性,自然孵化是母性強的標誌。

  ***6***公、母草雞認巢能力都很強,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自動回到原處棲息,同時拒絕新雞進入,一旦有新雞進入,便出現長時間的爭鬥,特別是公雞,爭鬥更為劇烈。

  ***7***高密度養雞常造成啄肛、啄羽等惡癖,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有大批被啄死的危險。

  草雞的養殖技術

  一、場地選擇

  選擇坐北朝南的旱地、坡地或荒地,旁邊要有較大面積的果園、草地或山地作為放養場地。可建造塑料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築物為雞舍,棚舍中間高,兩邊低,寬4米,中間高2. 5-3米,兩邊滴水簷高1. 2-1. 5米,頂蓋毛草,四周挖好排水溝。雞舍建築面積按8-10只/米2計算。根據雞隻密度在場地四周圍上簡易圍欄,蓋上防雨遮陽棚,場地上每30-50只雞設一個料位,80只雞使用一個飲水器。

  二、育雛

  進雞前對雞舍及環境要徹底沖洗,嚴格消毒。苗雞入舍時溫度要求在33-35℃,以後每週下降2-3℃,直至脫溫。苗雞進舍後,應及時供給清潔的溫開水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減少應激,防止脫水以及卵黃的吸收。3日齡前加入3% —5%葡萄糖。在苗雞充分飲水後***進舍後3-5小時***再進行開食,用顆粒破碎料開食,讓其自由採食,注意“勤添少喂”。

  在雞舍保溫的同時,要注意通風換氣。1—30日齡採用24小時光照。30日齡後每天減少1小時光照,直至過渡至自然光照。光照強度,1-30日齡4瓦/米2,以後逐漸減少光照強度,以雛雞能看見吃食飲水為宜。

  0-2周齡,每平方米飼養80只,2—5周齡每平方米飼養40只,6—10周齡每平方米飼養18只,11周齡以後每平方米飼養12-15只,視季節、氣候可靈活掌握。在7-8日齡進行斷喙,必要時在30日齡進行修喙。

  三、草雞放牧

  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此間草木茂盛,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採食到充足的生態飼料。其他月份則採用圈養為主、放牧為輔的飼養方式。脫溫雞苗可選擇晴天室外風小、溫度高時小面積適當放牧,第1次在1小時左右,以後逐步延長放牧時間,直至全天候放牧。

  全天候放牧時,要有可飼牧草,如白三葉、紫花首蓓、魯梅克斯、菊芭乃至小白菜、甘薯葉等。放牧場地應有能緊急避雨和避陽的地方。剛放牧時,雞苗太小,不應放入高出雞背的草叢中。晚上回棚的育成雞應適當補料,主要為玉米、小麥、豆粕等五穀雜糧,料量為每隻雞20-30克。飼養期間要加適量微量元素和多維素,以增加機體免疫力。

  四、疾病防治

  必須按免疫程式和預防性投藥來預防,主要是防治寄生蟲、大% 桿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和中毒。放牧的雞易生寄生蟲,主要有球蟲、滴蟲、卡氏白細胞蟲等。對剛放牧的雞苗用柴胡、常山的煎汁供飲水,做預防性驅蟲,並對放牧場地用0. 02%燒鹼溶液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