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有什麼禁忌

  

  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 ,古時也叫三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繫結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1、給墳墓培土時不能胡亂取土。

  人們在清明祭祀時,往往在墳墓上增添一些新土,意思是為祖先“修補房屋”,以防墳頭土薄,遭受夏天雨淋之災,等。不過,從周易風水學的角度上講,給墳墓培土時一般不能從以下幾個方位取土:

  一是 不宜從太歲方位取土,例如,2015年流年乙未***羊年***,西北方位為該年的太歲方位,故不宜在墳墓的西北方位取土,否則,太歲頭上動土,可能會招致不測之災;

  二是 不宜在正對墓主人的頭部方位取土,在祖先頭上動土除了是對祖先的極大不敬之外,其後果亦有如太歲頭上動土;

  三是 一般不宜在墳墓的西北方位取土,其原因是西北方在周易八卦中為乾卦,一方面其為天的象徵,另一方面其也象徵著墓主人的祖先也亦為祖先的祖先,不在此方動土體現了對上蒼和祖先等的敬畏之心。

  2、老幼病弱者參加掃墓需謹慎。

  一般來講,年齡較大身體虛弱之人、三歲以下幼兒、身懷六甲的孕婦、重病在身之人、意志力較為脆弱者等不宜參加清明節的祭祀活動。清明節與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在周易命理中,“鬼”又名“官鬼”、“官殺”,實際上是指克“我”之物,而一般來講,是強旺者喜克,為旺而有制主功名利祿;衰弱者忌克,為衰而受克主病災破敗,會產生一定的負能量。而相對來說,老人、幼兒、病人、孕婦等體質相對虛弱者或心理素質較差者,若親臨墓地祭祀而受不利之氣場的克伐,則會感染上負能量而會產生病災之事。

  3、掃墓者切忌在墓地取景照相。

  從風水學萬物類象的理論上講,墓地向人們昭示的是逝去的、消亡的、悲哀的、消極的等負面能量場。如果你隨意在墓地取景照相的話,這些本來與你毫不相關的負面能量將會因為與你同出現在一張照片中而聯絡起來而難以擺脫,並且每當你瀏覽這些照片時往往也會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最終可能會因為這些負能量的長期侵蝕而產生悲觀的思想、失落的情緒等,久而久之便會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