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個人簡介
黃大發同志曾擔任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鄉親們歷時30餘年,硬是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他,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學習心得的詳細內容,供大家參考!
黃大發個人資料簡介
黃大發,男,漢族,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 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小學文化,1959年11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 村支部書記等職務。
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群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昔日草王壩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發的人物經歷
1935年11月出生。
195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至1963年任楓香區野彪公社草王壩大隊大隊長。
1963年至1966年任楓香區野彪鄉草王壩村主任。
1966至1992年任楓香區野彪鄉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1992年至2004年任 平正鄉野彪辦事處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2004年至今在家務農。
黃大發的個人榮譽
曾先後被遵義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多次被授予縣、鄉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是貴州省第五屆道德模範。
2016年入選“貴州榜樣·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發的主要成就
1995年前的草王壩因為缺水,全村種的是包穀洋芋,吃不上白米飯,只能吃包穀沙,無水、無電、無路,男人娶不上媳, 光棍村的名聲不脛而走。
1959年,23歲的黃大發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黃大發立誓:決心為村民幹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這段艱苦卓絕的修渠歷程。
沒有任何修渠技術,測量靠豎起幾根竹竿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沒有起重裝置,就在腰間拴根草繩下到擦耳巖用錘子鑿。不知道什麼叫導洪溝、分流渠,洪水一來,溝渠和草王壩人的心被衝得七零八落。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專案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援,從當時並不寬裕的財政裡劃撥6萬元資金和38萬斤玉米。
1992年春天,水渠動工。每天,兩百多人的隊伍跟著黃大發扎進深山修渠,施工隊負責在前面鑿石壁打槽,村民在後面跟著挑土方砌堡坎。
過年了,大家都想過個閒年,卻看到黃大發帶著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沒錢買,黃大發赤腳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 ***,腳板磨破皮,雙腳血淋淋的。就這樣,春去冬來,風餐露宿,三年時間,草王壩人勒緊褲腰帶,用雙手硬生生鑿出了絕壁引水的奇蹟!大渠竣工,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渠”。這條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歷時36年完成。
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在黃大發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全村現有 核桃5200多畝、柚子650畝、海椒2000畝,牛羊養殖大戶超過30戶。2016年底,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6500元。
黃大發的人物評價
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黃大發同志半輩子堅持帶領群眾在懸崖絕壁上 鑿渠引水,面對困難不退縮,遭遇失敗不氣餒,主動尋求科學方法,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黃大發同志以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書寫了絕地逢生的精彩傳奇,展現了貧困山區黨員百折不撓的獨特魅力。黃大發同志是艱苦貧困山區中苦幹實幹引領群眾奮力脫貧的傑出代表,其奮鬥史是一部典型的“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活教材,是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標杆,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政府網評***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他帶領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新華社評***
黃大發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訊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群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專案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援,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絡群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著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裡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著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著火把,拿著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裡。看著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著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