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冷汗是什麼原因

  出冷汗是一種常見現象,那麼出冷汗有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出冷汗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出冷汗的原因

  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出冷汗的緩解方法

  中醫認為盜汗多因表虛不固,氣陰虛熱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療時應分清病因。

  表虛不固的特點是,以自汗為主,伴有盜汗,病兒神倦無力,面色少華,手、足欠溫,舌質淡舌苔薄白。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固表作用的藥如:“玉屏風散”,它是由黃芪30克、防風30克、白朮60克,共研成細粉,和勻後備用。用時週歲以內的小兒每次1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喂服;2—4歲每次2—3克,日服2次;5歲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服。玉屏風散中的黃芪能補氣固表,白朮健脾益氣、資氣血之源。兩藥全用氣旺表實則汗止。方中的防風能走表祛風,而且還能協助黃芪益氣御風,所以玉屏風散,治療因表虛不固引起盜汗、自汗有很好的療效。

  氣陰虛弱的特點,以盜汗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較多,病兒消瘦、口乾、精神萎靡不振、哭聲無力,手足心熱,睡覺不實,舌質淡舌苔少。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藥,如“生脈散”或“生脈飲”。它是由人蔘、麥冬、五味子所組成。其中人蔘補肺益氣以生津止渴,麥冬能養陰生津,清虛熱而除煩躁,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陰止汗而生津,並可安神寧心,所以治療因氣陰虛弱所致盜汗的理想藥。用生脈飲時,週歲內的小兒每次服1/3瓶,口服2次,2—5歲每次服1/2瓶,日服2次。另外對於孩子出盜汗又查不出任何原因者,可用五倍子適量或五倍子加明礬共研成細粉,用溫開水或醋調成糊狀,敷於肚臍上,每日一次,據觀察效果,此法也很好。

  出冷汗的檢查方法

  出冷汗一般是不需要一些實驗室和影像學的檢查的,多從表現就可看出。患者多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或是有突然驚嚇過度、精神緊張等多種情況的發生,同時伴有心跳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