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興槽坊的傳說

  傳說是地方百姓記憶構築的當地歷史,填補了因缺少史志記述而導致的區域歷史的空白。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

  傳說過去在城父國時,這一帶沒有井,人們煮飯燒湯要用水,都是從河塘裡取,河水渾濁不清,其昧不佳。行人口渴,情願多拿幾文錢買碗酒喝,也不願飲茶喝水。

  村裡有個張婆婆,在家門口掛個酒旗,擺張桌子,上而放了幾隻碗,賣酒度日月。

  這天,有個面黃肌瘦的瘸腿和尚從張婆婆門口經過,望著酒罈發呆,久久沒有離去。張婆婆看和尚那個樣子,就舀了一碗酒遞給他說:“師父,喝碗酒潤潤喉嚨吧!”和尚連連擺手說:“婆婆,不,不,我身無分文!”張婆婆笑吟吟地說:“出家人靠施捨過日子,有啥錢呢?你喝吧,我分文不要。”

  和尚大喜,接過酒一飲而盡,抹抹嘴,瘸著腿去了。

  和尚在這裡呆了三十天,一天來兩次,張婆婆每次都舀酒給他喝,從沒有煩燥過。和尚喝了酒,臉色漸漸由黃變紅,身體也壯實起來。到三十一天早上,和尚背了一個钁頭在張婆婆家的後園掘了一口井。和尚說:“婆婆,感謝你,我無物可贈,這口井給你!往後你賣酒就從井裡取吧。”說罷,告辭了。張婆婆將信將疑,待和尚一走,她就舀碗井中水試試,果然甘美醇和,香氣撲鼻。張婆婆樂得沒鼻沒眼的。從此,張婆婆家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擴大了門面,又僱了人養豬,張婆婆成了老闆娘。

  兩年後,那和尚又來了,張婆婆像接待貴客一樣,笑嘻嘻的迎著。和尚走到井旁,問道:

  “婆婆啊,這酒好嗎?”張婆婆說:“好是好,就是沒有酒糟,俺喂的豬沒有食。”和尚聽了,半晌無語,嘆了口氣,吟了一首詩: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井水當酒賣,

  還嫌沒有糟。

  說罷,也不告辭一聲,徑直走了。從此,井水酒味消失,張婆婆家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漸漸門口冷清。不久,張婆婆也窮困潦倒病死。隨後牆倒屋塌,雜草叢生遮蓋了這口井。

  二百年後,這裡又住著一戶人家,李婆婆和她的獨生女個錦。姑娘長著水靈靈的大眼睛,烏黑的頭髮,真是如花似玉。可就是有眼不能看,是個瞎子。李婆婆為她東求醫,西買藥,就是治不好,娘倆心裡像壓了塊大石頭。

  常言說:沒眼的人苦黃連。個錦姑娘看不到小鳥飛翔,也不知道河水流淌,更不曉得彩霞似錦,心裡愁苦得很,常常說什麼自己不是什麼“個錦”,而是“過***了***景”。

  李婆婆為了治好女兒的眼睛,節衣縮食,積蓄財糧,攢了一些銅錢,正準備帶女兒到外地去治眼。這天,個錦忽然聽到門口撲通一聲,如人倒地,忙喊道:“娘!快出去瞧瞧,有人跌倒啦!”

  李婆婆走出門一看,是一個病得很厲害的瘸和尚,就把他扶進家,喂他水。等他醒來後又去請醫抓藥,過了一個月,把積蓄的錢都用光了,和尚的病也好了。期間,李婆婆母女倆未說過一句怠慢的話。

  和尚臨走對李婆婆說:“婆婆啊!我感謝你們母女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現深知你們家難處,就是姑娘沒眼睛,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呢?這裡有城父國時留下的一口古井,我找給你們,用水釀酒,姑娘可以靠賣酒打發日子。”

  說罷,就帶著李婆婆去找古井。撥開雜草,露出井口,水質清澈透明,飲之微甜爽口。

  李婆婆遵照和尚吩咐,就用井水釀酒,果然酒味濃醇,香氣沁人。李婆婆釀酒,個錦賣酒,從不計較錢財。個錦因為賣酒,不愁日後生計,心情不像往日那樣愁悶,加之飲了古井之水,請了醫生醫治,眼睛也逐漸能看見了。

  李婆婆見女兒眼睛亮了,心裡高興,說:“兒啊,天賜這古井水,治好你的限睛,我們一家不能獨吞。”

  個錦說:“娘,你講得對!”

  於是娘倆就用酒錢在古井上蓋了八角飛簷、四根赤柱的亭子。然後,招呼全村的人都來取水釀酒。村人公議,就起名為“公興槽坊”。從此這裡“一家飲酒千家醉,一戶開鐔十里香”。

  兩年後,和尚又到這裡,李婆婆母女高興得不得了。和尚問道:“佔井水釀酒咋樣?”母女倆歡歡喜喜地說:

  “好,好,好的很!我們母女倆已經把古井交給全村人,開了‘公興槽坊’,讓大家都能得到師傅的恩惠。”

  和尚一聽很高興,便又吟了一首詩:

  天寬不算寬。

  人心比天寬!

  古並釀佳釀,

  “公興”福無邊。

  這樣“公興槽坊”便流傳下來,明代萬曆年間又因進貢皇帝美酒而更加興旺起來。今天的古井酒廠就是建立在“公興槽坊”的舊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