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幸福與教育》對"將幸福作為一種教育目的的話,我們會如何去教學"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家長讀完這本書之後有沒有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瞭解呢?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讀幸福與教育的心得範文篇1

  在學校暑期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之所以選擇讀這本書,那源於我們南苑學校學的辦學理念:營造綠色教育生態,傳遞教育幸福。

  看著這本書,腦海中回憶起校本培訓,回憶起了六十年校慶畫冊扉頁那充滿使命感的七個字:做幸福的傳遞者!我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的學生幸福了嗎?如何使學生獲得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書中是如何講解的呢?

  帶著問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本書作者內爾·諾丁斯博士,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退休的榮譽教授,美國教育哲學協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會前任主席。

  書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與幸福中學習?如何通過學習,獲得幸福?提出問題後,作者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編【幸福作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第二編【私人生活領域中的教育】;第三編【公共生活領域中的教育】。

  看到這些標題,感覺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義比較多,甚至是無止境的論述。但當讀到作者提出的問題後,便有一種如遇知音的感覺,這本看似枯燥的書,卻讓我興趣盎然的讀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溫柔與敏銳融為一體的獨到眼光,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那些並非顯而易見的至理,令我感觸頗深!  

  讀幸福與教育的心得範文篇2

  暑假期間,仔細閱讀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深受啟發,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話“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內涵豐富,值得回味。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幸福,就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到幸福。沒有教師的幸福感,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業需要幸福的教師!

  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我認為,首先要有“苦中作樂”的觀念。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著幸福的心態。教師工作辛苦,條件艱苦,生活清苦,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所擔負的沉重壓力和超負荷付出,同時,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雖不是處於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無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平常可以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獨一無二的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講臺上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管壓力輕重,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不讓幸福遠離自己。

  其次,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和寬容之心。幸福是一種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走進我們的學生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懂得了這些,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再次,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著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會被孩子們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感到身心愉悅;被節日裡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此刻的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群幸福快樂的學生。

  其實不管是平常心、寬容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育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著這份幸福。

  讀幸福與教育的心得範文篇3

  近日,有幸讀了《幸福教育》這本書。什麼是“幸福教育”呢?該書從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認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倫理幸福的辯證統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時的主觀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得以健康統一的價值標準;頗有見地,值得深思。

  書中寫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為目的既是一種實然事實的存在,也是一種應然價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現為發現、創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當這種能力變成了學生的內在素質,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終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們的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

  其實要讓學生們感受幸福的體驗其實很簡單。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小小的紅鉤、一個肯定的微笑、一陣響亮的掌聲,一朵鮮紅的小花、一個可愛的笑臉,都足以讓孩子們歡欣鼓舞,能讓孩子的臉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容易滿足﹗孩子臉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們也就幸福地醉了,賞識我們的學生,用愛溫暖他們的心靈,就能創造無數個奇蹟。我們不如慷慨一些,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信、一些支援、一些鼓勵。陽光會灑進學生的心裡,孩子心理就有了幸福了。

  書中又寫道:“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徵: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對自己多持肯定的態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較大;再次,幸福的人很樂觀,對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驚喜;最後,幸福的人多外向,易於他人共處,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生活的一個標誌。年齡、性別和收入***只要能保證生活必需***都和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絡,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幸福,最好從他的性格特徵、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有能夠獲得社會支援、目的和希望的信仰來判斷。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與提高學生的幸福能力具有內在的積極聯絡。”知曉了這些幸福的特徵,作為教師,我們要以學生的幸福為幸福,努力塑造好學生的性格,與學生攜步入幸福路徑,享受幸福生活!

  讀幸福與教育的心得範文篇4

《幸福教育論》是劉次林先生的博士畢業論文,很有理論高度,對於我來說是生澀難懂的。我是硬著頭皮讀的。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淺。在書中,劉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絡,“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是很有必要讀一讀《幸福教育論》。因為這本書對於我們幹好教育事業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人人都追求幸福,熱愛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錢的當老大”嘛;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這個在高牆內的人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頭徘徊的一個個孤獨的身影,他們憂鬱的眼睛充滿了恐懼;有的人則留戀官場裡紙醉金迷的威風,為此低頭哈腰也樂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紅旗下手捧鮮花的體育健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品味成功的喜悅。劉博士認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倫理幸福三者的辯證統一;是人性諸要素的平衡和優勢的統一;是人性諸要素質和量的統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從事的職業也有別於其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去爭權奪利、紙醉金迷,註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幸福相伴。當學生肅立向你敬禮,真誠的說:“老師好!”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對著畢業照,一個一個的回憶學生曾經的點點滴滴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教過的學生在假期裡來看望你時,你不感到幸福嗎?

  二、有助於教師懂得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在於體會,品味,每個人的幸福滿足不同,每個人看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自然,若要滿足每個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難。有話說:知足常樂,我想對於幸福我們也該如此。首先教師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雖然有點累,但同時也快樂著,幸福著,只有我們教師持有一顆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把幸福傳遞給學生,才能交給他們幸福的感覺,才能教會學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現有的幸福的同時,我想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造幸福,如開展情感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幸福,只有我們不斷創造幸福,才能夠永遠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論》是一本層次很高,很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要真正讀懂讀透,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經常不斷的翻閱,並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融會貫通,去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們的教育也會展開一個新天地,到達一個新的高峰,我們和我們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與幸福同行。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