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問題反思範文

  《搭配問題》是在二年級學生已初步接觸排列與組合知識基礎上安排的。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問題為主線,創設了一系列的教學情景,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尋找規律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中,不斷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他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如:採用“握手”情境引入本課,在師生互相握手的過程中,教師陌生的身份一下子變得親切。學生爭先恐後地要與老師握手,我抓住時機,自然而然的提出問題,“我已經和幾個小朋友握手了,握了幾次呢?”學生一片茫然,引起學生的思維上的碰撞。

  這時我立即引導“你能幫老師想個辦法,怎麼樣握才不會重複?不遺漏?”的問題,激發學生想出“有序”握手的方法,把學生的思維巧妙地引導到有序思考來探究新知。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是以引導者的角色得以體現。這樣的匯入,輕鬆自然、直奔主題。

  篇2

  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一種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感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則是檢驗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有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水到渠成的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另外,在《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中,我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學生”,使學生建立“做數學”的理念,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實效性。

  篇3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素材,找準結合點,力求做到在每個環節上儘可能多地給學生一些實踐活動的時空,不斷地拓寬數學實踐活動的平臺。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絡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要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動手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於數學實踐活動中探索發現、驗證鞏固、延伸拓展。

  例如:在“2件上衣,2件下衣”這一環節,我設計用學生們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有序地連一連的探究活動,有的把衣服的實物圖畫下來;有的學生就用序號1、2、3、的數字來表示;還有的是用字母A、B、C等來表示,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想,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來珍惜和開發,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獲;每個學生的表現都會給別人帶來啟示;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