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年錦時的隨筆

  素年錦時,時光流轉。我們一同去看看寫素年錦時的文章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文/朱麗娟

  立冬過後,天忽然就冷了,找出衣櫃底層的棉衣穿上。收藏一年的衣服有樟腦的氣息,幽暗而妥帖,是回憶的味道。

  童年時,每到夏天,總會看見母親把她陪嫁的大紅箱子小心翼翼地搬出來,然後像舉行重大儀式一樣莊重地開啟,樟腦的味道就出來了。母親深深地吸一口氣,開始一件件翻撿裡面的衣物,而女孩小小的身子趴在箱沿上,聽她絮絮地念叨:這塊織錦緞面的被套是新婚的時候外婆買的;這件的確良襯衣是做姑娘時自己攢錢做的,式樣是當時最新;這件灰色的格子大衣是爸爸送的第一件禮物,花光了他半年的積蓄……箱子裡的東西不多,可是媽媽一件一件仔細翻看。正午的陽光透過窗子照進屋來,有光的地方,揚起的塵埃清晰可見,形成一片迷濛的光影,樟腦的味道四處瀰漫。孩子盯著媽媽,發現跟平時忙忙碌碌的媽媽不一樣的是,此時的媽媽神情溫柔,臉色柔和而美麗,彷彿那些逝去的青春和珍貴的歲月從未走遠。它們已經在箱底一件一件的衣服上沉積,某一剎那,經由陽光和目光的撫觸,一一呈現。

  這種氣息,和著陽光中飛揚的塵埃,以及母親臉上的微笑,總讓我感覺富足、篤實和心安。原來,歲月可以這樣安詳。長大後,收藏衣物時,也喜歡放入幾枚樟腦丸,不為防蛀,單隻為這種氣息,可以重溫光陰的味道。

  開始收揀夏季的衣服,長裙、短裙、小衫、襯衣、蕾絲短袖、棉質長褲……一件件,摺疊起來,放入收納箱。絲麻的質地,清涼而滑糯;棉布的肌理,卻溫暖而粗糙。觸手所及,彷彿都是漸行漸遠漸涼漸薄的光陰。

  白色的長裙,紅色的長裙,玫色的長裙……自在,鮮明,民俗,個性,也強悍,也溫柔。每一次行走,揹包、長裙和喜歡的歌,就是全部行囊。在漫長的夏天,它們曾與我穿越西北數千公里。湖濱、草地、高原、戈壁、沙漠,裙角拂過之處,美好與艱難共存。誰說旅程都是享受與愜意,真正的旅程從來都是“心靈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磨鍊。見過澹澹清波,踏過茵茵綠地,爬過巍巍高原,穿過茫茫戈壁,走過莽莽大漠,萬千風景盡收眼底的同時,一樣經歷、風吹、日晒、高反、疲勞 擔心、恐懼和疼痛。可是,穿著長裙行走的女子,“心存美好,強悍抗爭”,坦蕩而自信。被西北熾烈陽光炙烤過的裙子,稍稍褪色,可是我知道,那些火熱的陽光依然還藏在每一絲縷之間,等著我妥善收藏,隨時回味。長裙上的光陰,浪漫,堅韌。

  歡欣為經,苦痛為緯,一針一線,織就著生活平淡的篇章。可是,素樸的流年裡,一樣有微光。這俗世裡最平凡的女子,在日復一日平淡如水的瑣碎生活中,珍藏著點點滴滴的錦繡時光:美衣,美食;愛人,被愛;敬業,樂業;信仰美好,心存喜悅。始終相信,時光打磨的,不只褶皺,還有溫潤。

  篇二

  我是第一次品讀安妮寶貝的作品——《素年錦時》。封面是很簡單的素色,有種灰牆磚的感覺。淡粉色和淡藍色的小花相錯綻放在暗色的書面上,現得遙遠而古老。書中的文字宛如江南的細水,不施粉黛,清純善良,蜿蜒而來,幽婉入心。散漫的筆調輕輕地沁入細膩的紙張,淺淺的秋意在心房盪漾。短小的散記給我的快生活注入了一種新的格調——“慢”。慢慢地散步,慢慢地發現,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感悟,慢慢地……我對著書,猶如一位著青衣的女子對著我,她婉轉地告訴我她的故鄉在江南,那是一個存封記憶的月光寶盒。我和她一起回憶,一起感動,一起開啟美妙的月光寶盒。我想輕輕地在你的耳邊訴說我內心的感動,那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忙忙碌碌中,我們的心靈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繭花,以致於我們忘記了欣賞身邊的美好事物,讓它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今天,讓我們在《素年錦時》中重拾那份淡雅而真摯的水鄉情結吧!

  篇三

  素年錦時,錦繡時分清素年歲,繁華跌宕蕭條沉澱,濃縮其中,無限流轉。

  翻到了安妮的素年錦時重新讀過,這延續她以往清冷決絕的文風,卻有著不同以往的暖意,這情感,或許是從蓮花就開始的.在蓮花的自序中說到,她相信能讀她書的人都是從第一本一直看到第七本.是的,16歲開始,從告別薇安的頹廢陰鬱,八月未央的絕望深情,到彼岸花的痴切纏綿,薔薇島嶼的美至詭異,二三事的哀而不傷,清醒紀的細膩輕省,蓮花的清堅壯闊.還有這本素年錦時可以預見的花好月圓.或許是和她成家了有關係,她的文字帶著大多的人走過了八年的時光,自己也逐漸在轉變著.假若到下本書的期間,安妮有了孩子.曾經決絕的文字還能否延續,不得而知.

  找到了安妮的BLOG,白紙黑字,邊框是穩重的暗紅色調.文字不多,很多拍攝的照片,照片的角度永遠都只是一個觀望者,無論眼前充斥的是華麗或是樸實.僅僅是一個觀望者.

  同樣,觀看她的書,品位她的心境,我也不過是一直在觀望.隨便觀望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