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細節決定成敗

  從小事入手,先成就小事,再成就大事。你想成功,先做好小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暑期裡,當我埋頭欲覓好書時,朋友向我推薦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細節決定成敗》,起先我很不以為然,但讀完後不禁為汪先生的良苦用心所感動,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古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今有“細節決定成敗”。時代有變,但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的道理,古今傳承,從未改變。書中提到:“今後的競爭將是細節的競爭”、“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是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教育教學要想求得更大的發展,向細節管理要質量,定是教育工作者今後的必然選擇。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聯絡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細節的寶貴价值更在於它是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無法重複的。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師每個細小的動作都是無聲的教育,她遠比豪言壯語更行之有效。所以我們必須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從對孩子的每個微笑至換位思考為孩子著想;從重視孩子每一次的提問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小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我每天都在和一群稚氣未脫的小學生打交道,看起來都是些瑣碎的小事,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的一顰一笑也在平凡中變得偉大起來。教師的工作說大些,是承擔了百年樹人、培養接班人的重任。說得明白些,就是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可是,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更多的是瑣事,瑣碎的小事時時刻刻圍繞著我們,但我們不能因時間、精力有限而顧不上它,甚至不屑一顧。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應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從備好、上好每一堂課做起,從仔細批改每一本作業本做起,從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問題做起,從彎腰撿起地上的廢紙做起,從撣掉辦公桌上的灰塵做起……做每件小事要有殺雞用牛刀的精神,事無俱細,事必躬親,落實好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思想教育,孩子發展的過程,就是我們教師成長完善的過程。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神聖而光榮的職業,我決心用自己的愛心、責任心、耐心、進取心去努力關注每一個教育細節,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注意從小事入手,先成就小事,再成就大事,最後走向成功!

  篇二

  在現在的商場及生活中,都存在著一場場或顯而易見或深藏不露的細節之戰,人們在細節中與自己戰鬥,與對手較勁。一本白封面的《細節決定成敗》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切。

  在美國三巨頭與日本的本田做鬥爭,誰知道它背後給我們的啟示?在英國銀行巴林一夜倒閉的幕後,誰知道它告訴了我們忽視細節的代價?在“榮華雞”與肯德基的明爭暗鬥中,有誰看到“榮華雞”完整外表下的點點裂痕?在沃爾瑪坐上世界五百強之首時,誰能看透沃爾瑪與凱馬特的決鬥中凱馬特失敗的真正原因?《細節決定成敗》告訴了我們全部的答案。

  它告誡我們天下大事,都是從細節做起,告訴我們現實中細節造成的巨大差距,告誡我們不應該忽視細節。

  我覺得人們不僅在商場上應注重細節,而且在生活中也應當注重每個細節。

  在生活中,細節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事不平凡。

  是啊,在生活中,許多人都在美好的巨集圖中耗費自己的生命,這樣子規劃藍圖不如先從小事入手,改善自己的習慣,使自己逐漸臻於完美。

  一個十分有才華的大學畢業生去深圳房地產公司應聘,他在那天早晨弄壞了自己的簡歷,簡歷變得髒亂不堪。在後面的面試中,這位大學畢業生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最終他卻只得到了一句話:“一個連簡歷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個部門的。”這就是細節體現出的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

  而另一次應聘則不同,一位不請自來的最終面試者通過看倒茶者表現出的細節而斷定他才是主考官,最終受到了重用。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個應聘者通過細節竟能發現倒茶者是企業的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

  篇三

  昨天晚上,我讀到一則故事,說一個人感覺自己活得越來越累,於是,他就去問上帝,從出生至今,他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長大變成現在的樣子壓力很大,有著無限的煩惱的成人。有什麼辦法能夠減輕他的重負。上帝於是就問他,如果讓他放棄金錢、親情、友情、名譽、地位,他可以放棄什麼,他搖了搖頭說,他一樣也不想捨棄。上帝說:你不願放棄你這麼多年苦心得到的,所以才會感到累,既然這些都是你想努力得到的,那麼你就要對你所得到的,承擔起責任來。就像一個人揹著一個空簍子來到這世界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你不斷的撿起路上的石頭放到你的簍子裡面,自然會覺得越來越重。但是又無法捨棄,所以只能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知足常樂,知足常安。還要鍛鍊自己的體力,充滿力量才能對自己所得到的負責。

  讀了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很大。我之前經常會問自己,為什麼長大了,心裡卻感到越來越累呢?孩子的時候,我怎麼可以無憂無慮呢?感覺自己的心實在是有點滄桑,現在我才20出頭,如果再過上30年、50年,我的心該是多麼疲憊的啊!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其實我在得到。並且我在用一顆極其負責的心態來審視自己的所得,所以才會感覺疲憊。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風景。老師說他羨慕我們現在年輕,他現在30多了,雖然物質方面不缺什麼了,可是青春也不在了。當年,他也是像我們一樣,赤手空拳踏入社會的。聽了之後,我亦有所感。現在的我們為工作、前程忙碌,幾乎馬不停蹄。不能停。心裡壓力很大,誰都不想裸婚,但是等到家庭事業相對穩定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歲月已經讓我們染上太多的風霜。所以心態是多麼的重要,“安居樂業”,學會隨時觀賞風景,積極向上,燦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