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科學讀後感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很多科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弄不懂的科學難題,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我愛科學》這本書用生動的語言,精美的彩色插圖,以及科學的圖解文字極大地吸引了讀者們的眼球,讀者們通過這本書可以瞭解到知識世界中神祕、有趣、耐人尋味的各種現象,可以讓我們在輕鬆地閱讀中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
然而在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關於人體奧祕的這部分內容,通過閱讀發現人真是個很奇妙的物種,我們人體就像一臺複雜的“機器”,組成它的零件部非常神奇,這些“零件通過天衣無縫的配合使我們的身體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精彩。”對於現在身為高中生的我們來說,近視無疑是最大的問題,我們都飽受近視之苦,就單單對於我們班來說,一個班的人就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沒有帶眼鏡,這會成為即將升入高三面臨專業選擇的我們帶來困擾。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如果我們不注意正確的用眼習慣,就會給我們的眼鏡帶來負擔,同時,營養不良也會造成近視眼。
本書中講述了眼睛的重要性,預防近視最重要的是保護眼鏡,不僅要注意眼睛的正確使用,還要注意防止眼外傷,營養均衡對眼睛也同樣重要。為了保護視力,平時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蛋糕…或是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豆芽、橘子…對保護視力有一定作用。
篇二
在二十一世紀裡,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裡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人們熱愛科學,並用科學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造的巨大財富。
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慾望的方法是要勇於問為什麼,勇於嘗試、創新,勇於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
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後,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於“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休息時間,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於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並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想想自己,我也嘗試過成功的滋味兒,以前我看見別人玩航模,好奇心驅使我產生我也要做一個的願望,於是,我不斷蒐集材料,接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雖然被髮動機傷了手,流了血,留下疤痕但最終還是成功地做出一個精美的航模。當時我喜悅的神情早把做的過程中的痛和苦忘得一乾二淨。這就是我們青少年的好奇心了,青少年能想到的東西,大人不一定能想到,因為青少年的幻想是天真的,是奇異的。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祕,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瞭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遊著,可是明天,水裡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汙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諾貝爾科學獎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不用問了,只要你從小播種下科學的種子,努力學習,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三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便被它封面的圖畫深深吸引。撫摸著光滑的表面,便迫不及待地進入了知識的殿堂。書的開篇總是一個真實、帶著奇妙的故事,主人公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常給我動力,催我奮發向上,鼓勵我懷著對科學的憧憬翻開下一頁。
這本書分為許多版面,有“特別關注”、“叮噹審片屋”、“頭腦奧林匹克”、“科技情報站”等等。其中,我最愛看的就是“特別關注”了,它總是可以把一些複雜的道理巧妙的轉化成奇妙多彩的故事,讓我一點就會。在科學考試中,有些題目就是因為我看了科學大眾,隨著這本書的思維,很快就做了出來,為我掙了不少呢。
不久前,我看了新的一期《科學大眾》,這期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關於交通方面的,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兩個內容是《體驗科學的歷史——車輪上的世界》和《未來飛機形如飛碟》了。《車輪上的世界》這個內容其實就是汽車的發展史,實際上,汽車和達芬奇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曾經想到過設計一種自動行駛的車子:只要給它按上發條,它就會自動並快速地跑,但是他只留下了設計圖,沒有親眼看到這輛車子被製造出來。後來,許多工匠都試過做車子,但是,都沒有成功。直到1886年,一個叫卡爾賓士的人制造了天下第一輛以汽油做引擎的三輪汽車。1893年4月,美國機械工程師福特在賓士發明的汽車的基礎上又做了改進,製造了一輛更好的車。看完後,我才明白,原來我們開的車子是這樣從設計圖到改進、完成的。真是奇妙啊!
《未來飛機形如飛碟》是說現在的飛機很重,因此,燃油消耗太多,尾氣對大氣受到了影響,荷蘭所有的航空工程師們正在設計未來的環保飛機,未來的環保飛機與飛碟的形狀十分相似,外殼是用加強塑料做成的,所以要比金屬外殼的現代飛機輕得多,用的燃料也大大減少,因此,燃油也大大節省。讓我們的環境也收到改變。
我從這兩個內容中看到了交通工具的發展史,以前的汽車是用馬拉的,現在的汽車卻使用汽油了;現在的飛機不僅重又不環保,而未來的飛機將會變輕減少燃油,可見,科學對交通的幫助太大了!
不久前,我又從這本雜誌上學到了一件事。現在生活富裕了,家家戶戶都奔小康了,我家也用上了衛星數字電視。衛星電視是平板電視—解析度高、圖象清晰。我一直納悶的是同樣是電視機為何它們的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呢?因為普通電視只能看固定電視節目,而衛星數字電視卻可隨心所欲的想看哪那個節目就看那個節目,還可以上網,聊天、玩遊戲、電視預約。真是讓我匪疑所思,於是我便去查對2007年的《科學大眾》第五期。從上面我瞭解到了:數字電視機的機盒頂盒叫作“數字電視機頂盒”,利用這個“機頂盒”收看到的電視節目,就是“數字電視”節目。“數字電視”指電視訊號的處理、偉輸、發射和接收過程中使用數字訊號的電視系統或電視裝置。哦!原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