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小學老師應該根據這個特點來為小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概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篇一
1.有效的引入是概念形成的基礎。
在我這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感覺“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例子”或“合適的情境”進行引入,能夠讓學生構建抽象的概念。我以《體積與容積》一課來說說,體積的定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如果我們不結合生活實際,他們是很難理解這一概念的。
我是從烏鴉喝水的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設定問題“烏鴉為什麼能夠喝到瓶中的水?”引出“石頭佔了水的空間”;再問學生“在我們身邊,哪些事物也佔了空間?”通過學生思考意識“書包占了教室的空間”“鉛筆佔了筆盒空間”等物體都是佔了空間的。最後,我用一個魔方和可愛的小公仔進行比較“誰佔空間比較大?”讓學生感受物體不僅僅佔了空間,而且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再加上鮮活的例子。學生就能夠通過表象特徵去抽象出共同的特徵,形成概念。學生認知概念後,還要及時強化,讓他們在小組內或同桌間,通過拿物體讓對方說出”什麼是它的體積”。
2.切實地概括是概念形成的前提
以《分數的再認識》為例說一說:通過看圖,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說說從具體概念到抽象概念
***1***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用1/4表示;
***2***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用3/4表示;
***3***把全部蝴蝶平均分成5組,取其中的3組,用3/5表示;
我們把一張紙,4個蘋果,或5組蝴蝶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即單位“1”。綜上所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數學概念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它強大的系統性需要我們在教學時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注重概念的現實意義和數學意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篇二
一、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建構概念
在學習幾何形體概念的過程中,學生要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概念、聽取教師的言語說明,閱讀文字元號,進行實際操作,從而瞭解概念的表徵,有選擇地把感知的概念的有關資訊進行初步概括,形成表象。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概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感性材料,藉助各種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當然,在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時,根據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運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能借助直觀演示,將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質。例如,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樑架,電線杆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為什麼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同時藉助教具的直觀演示,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二***通過實驗探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
理解幾何形體概念的本質,需要動手操作和實驗觀察相結合,我們要讓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概念,及時引導學生比較操作物件之間的異同點,總結出概念的本質屬性。如教學“體積”概念時,先要學生理解“任何物體都佔有空間”的含義,才能理解體積的概念。為此,我們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後,提出問題“水為什麼會上升?”,初步理解“空間”,然後進一步設問“到底是因為石塊有重量還是因為佔有空間才使水面上升?別的物體也佔有空間嗎?”接著請學生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他們的發現,並要求在實驗中能緊緊圍繞“①是怎樣進行實驗的?②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了什麼現象?③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最後請學生交流彙報,一名同學演示,其他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如果杯中液體的水,變成固體沙,同樣把石塊放入沙裡,會有什麼現象發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結合例項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體積”的概念。
***三***加強概念變式,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變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證在無關特徵方面的變化。變式用以說明同一個概念的本質特徵相同、非本質特徵不同的一組例項。在幾何形體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變式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在學習“垂直”的概念時,學生常習慣於豎著理解,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也習慣於向水平方向畫。當變化了直線的方向、位置,就會受思維定勢影響,發生錯誤,以致在位置或形狀有了變化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中找錯、畫錯高,影響面積的正確計算。其原因就在於“垂直”這個概念的形成階段未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變式材料,學生沒能在“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這一本質意義上對“互相垂直”進行抽象概括。在認識和畫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時,也要在變式圖形中進行。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幫助學生從不同方面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本質特徵。
二、構建概念的網路體系,深化概念本質
在教學概念時,我們不應該孤立地教概念。在準備教一個新概念之前,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把這個概念置於其中的框架,如果孤立地學習概念,將會限制學習的水平。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採取一些恰當的方式瞭解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文字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結點展開教學,讓學生以聯絡的觀點學習新的概念,促進主動建構,形成概念的網路體系。
***一***比較概念的異同,促進概念的認識
通過同類事物的比較,有利於幫助學生髮現同類概念的共同和本質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存在相近的概念。比如教學“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概念時,給學生提供大量例項,讓學生在測量的基礎上,把三角形按角分類,並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這樣分,分在一組的三角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徵,最後教師給出三個概念。呈現三種不同型別的三角形,在比較中,使概括更加精細化,進一步明確這些概念的本質特徵。
***二***揭示概念間的聯絡,加深概念的理解
新知識的理解依賴於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在概念教學中,尋求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是理解新概念的重要基礎。例如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學習中,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是學習平行四邊形的上位知識,把握學生知識背景,瞄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可以複習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探究方法,建立表象,從而請學生通過猜想、操作、驗證等方法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然後請學生通過比較、觀察、動手操作等方法探索這三種圖形之間的關係,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把分散的圖形串聯起來,動態聯絡構建認知結構,經歷一個部分到整體的過程,進一步豐富概念的外延,明確概念的本質。
***三***利用圖式建立結構,促進概念的內化
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的、可重複和概括的東西,是個體對外部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方式。我們在幫助學生學習概念時,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把相關的概念分類、整理、歸納並用圖式表示出來,建立概念結構,促進概念內化。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分類時,可以藉助韋恩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各種三角形的本質特徵。又如,在複習平面圖形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概括、分類等方法,逐步畫出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結構圖,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各類概念本質和明確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總之,促進學生空間思維發展是幾何形體概念教學的最高層次。教師只有根據概念的本質,從學生認知特點和現實起點出發,運用各種有效地教學策略,以發展的觀點開展教學,在概念的系統中教學概念,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絡,緊扣概念本質,幫助學生在觀察、探索、體驗、實踐中深入剖析理解概念本質,才能實現幾何形體概念的有效教學。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篇三
一、 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和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它具有相對獨立性。概念反映的是一類物件的本質屬性,即這類物件的內在的、固有的屬性,捨去了這一類現象的具體物質屬性和具體關係,抽象概括出其中量的關係和形式構造。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與原始物件具體內容的相對獨立。其次,它是抽象性與具體性的統一。數學概念反映了一類物件的本質屬性。以“矩形”概念為例,現實世界中並不能見到抽象的矩形,而只有形形色色的具體的矩形。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概念“脫離”了現實。由於數學中使用了形式化、符號化的語言,使數學概念離現實更遠,抽象程度更高。正因為抽象程度高,與現實的原始物件聯絡弱,才使得數學概念的應用更廣泛。不管怎麼抽象,高層次的概念總是以低層次的概念為具體內容,且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部分,就整個數學體系而言,概念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再次,它還具有邏輯聯絡性。數學中大多數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並被用邏輯定義的方法,以語言或符號的形式固定,因而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嚴謹的邏輯聯絡。在數學概念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往往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準,容易對概念產生模糊的認識,以致影響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資訊處理的能力。因此,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概念教學是整個數學教學的關鍵。教師應當加強概念教學,努力使學生對概念理解透徹、掌握牢固、應用靈活,並設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數學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是運用概念做出判斷、進行推理的過程。在概念、判斷、推理這三種思維形式中,概念作為思維的“細胞”,是判斷和推理的前提。沒有正確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判斷和推理,更談不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學好概念是學好數學最重要的一環。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實際來看,學生對概念的態度大體有兩種:一種認為基本概念單調乏味,不重視它,不求甚解,導致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模糊。另一種是重視基本概念但只是死記硬背,而不能真正透徹理解,這樣必然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運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學生才能把握數學的知識系統,才能正確、合理、迅速地進行運算、論證和空間想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數學水平的高低,關鍵是在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應用和轉化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抓好概念教學是培養數學能力的根本一環。
影響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對概念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的主要外部因素。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往往刻意關注概念表述的“精確”,而忽視其實質和實際的背景;強調定義、定理的字斟句酌推敲,而忽視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反映的基本事實和現象;過分追求邏輯嚴謹和體系的形式化,而忽視學生在一定年齡階段的思維所應該具有的形象性。另一方面,《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中的概念主要包括:數的概念、集合圖形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概念、計量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等。這些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徵,本身也給概念教學帶來了難度。
就小學生個體而言,由於年齡較小,缺乏足夠的感性材料和實際生活經驗,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理解能力等較差,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成效。
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往往是利用概念的同化和概念的形成這兩種方式。概念的同化需要學生從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檢索出與新概念有聯絡的概念,通過相互作用提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學生個體之間的智力是有差別的,即便是同一年齡或同一年級的學生,由於智力發展的程度不同,達到相應的學習水平的速度也不一樣,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水平的差別。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學生的直接經驗,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進行抽象概括,提示概念的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有明顯的認知直觀性,需要有具體的經驗作支援。因此,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概念的清晰度和穩固程度、原有生活經驗和得到的感性材料的豐富性,將對概念教學起著重要作用。
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影響概念教學效果的內部因素,值得關注。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客觀事物,發現事物的各種屬性,然後把本質屬性從中抽象出來。在掌握了概念的內容後,再把這些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才能對概念所反映的同類事物有普遍的認識,這才算理解了概念。比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他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長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如果缺乏必要的抽象概括能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會出現片面擴大或縮小的錯誤。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數學概念教學也相當重要。如果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差,必然對概念的表述不夠準確,就會影響到概念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比如,“半徑”的準確定義應該是:“連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如果學生把它說成是圓心到圓的距離,無疑就會在實際運用中產生偏差。
二、 數學概念優化的策略
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一般要經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鞏固和概念的深化等環節。這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既是知識的再創造、概念的逐步理解過程,又是改善學生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過程。
1、 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數學概念教學的第一步,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形象直觀地引入。小學生掌握概念是一個主動的、複雜的認識過程,他們的抽象思維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的。因此,首先應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們通過直觀形象,逐步抽象、內化成概念。形象直觀地引入概念,就是通過小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例項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提出問題,引入概念;或者採用教具、模型、圖表、投影演示及動手操作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逐步抽象,引入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應該重視生活例項在引入概念中的作用。數學來自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概念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樑架、電線杆上的三角架等,為什麼都做成三角架而不做成四邊形呢?通過生活中的例項,來提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一些事物或例項,使其獲得感性認識,便於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現代心理學認為,實際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操作活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擺一擺,從中獲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礎。比如,教學“圓周率”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做幾個直徑不等的圓,在直尺上滾動或用繩子量出圓的周長,算一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讓學生自己發現圓的大小雖然不同,但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時教師引入概念:圓周長是同圓直徑的3倍多,是個固定的數,稱為“圓周率”。
從原有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絡十分緊密,因此可以從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基礎上加以引申,直接匯出新概念。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學習了新概念,強化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能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完整的概念體系,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整除”概念基礎上建立“約數”、“倍數”概念;由“約數”匯出“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由“倍數”引出“公倍數”,再匯出“最小公倍數”。又如,在幾何知識中,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匯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
從計算方法引入。指通過計算髮現問題,通過計算引出概念。有些概念不便運用例項引入,又與已有概念聯絡不大,就可以通過對運算的觀察分析,發現其中蘊含的本質屬性,達到引出概念的目的。比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可以先給出兩個數相乘乘積是1的幾個算式,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再觀察、分析,從中發現規律,引出“倒數”的定義。
2、概念的建立
概念的建立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感知和經驗只是入門的導向,對概念本質屬性的揭示才能成為判斷的依據。
利用變式。所謂變式,是指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斷地變換呈現形式,改變非本質屬性,使本質屬性“恆在”,藉此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形成概念。感性材料的表現形式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有重要影響,如果給學生提供的感性材料都是一些“標準”的實物或圖形,那麼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就難免出現片面性。利用變式,可以使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真正掌握概念。
利用對比辨析。建立概念時,對一些臨近的、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應該及時進行對比辨析,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整除和除盡;正比例、反比例和不成比例的量等。這樣,既可以鞏固概念,又能使新概念清晰,有助於學生概念系統的逐步形成。
利用反面襯托。反面襯托即舉出概念的反例,可直接舉反例說明,也可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是進行概念教學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接觸這些與概念相關的正反例子,能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多層次、分階段建立概念體系。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有一個長期的、反覆的認識過程。同樣,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的建立也要多層次、分階段進行。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教學:第一是突出把一個分數“平均分”以後“取份”;第二是解決“份數”與“整體”的關係;第三是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類物體的集合體。通過這樣反覆的概念教學,學生不但能夠很好地掌握分數的基本概念,而且為繼續學習分數的本質屬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概念的鞏固與深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從個別的事例中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小學生數學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通過及時的鞏固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概念一般採用熟記、應用並建立概念系統等方法來進行。熟記,就是要求學生對概念定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感知、反覆回憶等手段達到熟練記憶。應用,則是指學生在應用概念中,達到鞏固概念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練習。比如,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後,讓學生說說3÷4×5,5×3÷4,2÷3×3÷4等的意義。又如,學了“圓的認識”後,讓學生判斷圖中哪條線段為圓的半徑,哪條線段為圓的直徑。
學生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發展過程,而學生數學知識又是分段進行,概念教學也是分段安排的。因此,概念教學既要重視概念的階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發展的連續性,要有計劃地發展概念的含義,按階段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使學生找出概念間的縱向與橫向聯絡,形成系統的認識結構,達到深化概念的目的。
總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各階段環環相扣。引入概念後要緊接著建立概念,建立後要及時鞏固,鞏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時又要為概念的發展作準備。教師在概念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設計不同的環節,採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數學概念的同時,提高數學能力。
看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的還:
- 2017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 現在什麼行業好創業
- 描寫除夕的滿分作文優秀範文
- 服務有關的格言
- 腎虛中醫的調理方法
- 手機記憶體卡在電腦上讀不出來怎麼辦
- 感人的情感故事短文
- 關於我推薦的一本書的作文
- 談談服飾普通話三分鐘_談談服飾三分鐘說話
- 企業成功經典名人名言大全
- 菩提老祖和太上老君誰更厲害
- 抱頭鼠竄是什麼意思
- 最新教師培訓管理制度範文
- 兒童冬天要怎麼吃香蕉才好
- 永不言敗演講稿
- 宮寒怎麼調理
- 普洱茶的副作用
- 柳體楷書毛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 尋找前世之旅第二季什麼時候播出
- 高一入申請書怎麼寫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