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萬聖節英文手抄報圖片

  萬聖節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那麼關於萬聖節英文手抄報你又瞭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萬聖節英文手抄報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萬聖節英文手抄報圖片欣賞

  萬聖節英文手抄報內容:萬聖節節日起源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會也建立了一個新的節日,這個節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有慶典聚會,萬聖節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終慢慢的縮寫跟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它如果分開成兩個單詞,便是“Hallow”和“e'en”。

  萬聖節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trick or treat***。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佈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佈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曝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摳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總之,萬聖節已成為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聖誕節乃至新年了。

  萬聖節英文手抄報資料:海外萬聖節習俗

  南瓜燈***Jack o’-lanterns***

  萬聖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籠***,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南瓜燈傑克***英文: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傑克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傑克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傑克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不給糖就搗亂”***Trick or treat***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客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不給糖就搗蛋》就是以萬聖節為題材的兒童恐怖片。這個習俗起源還有一個說法是:這個習俗,來源於異教徒相信鬼魂會在每年降臨人間的時候給活著的人制造麻煩。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惡靈傷害,人們穿上看起來像鬼的衣服,並且準備麵包、雞蛋、蘋果等食物當供品以求好運。人們戴著面具,穿著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戶收供品。慷慨的人點起燈火,受到良好祝願,但吝嗇的人卻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