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功教育故事案例

  故事教育法在我國道德教育實踐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你知道關於的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關於幸福的論述》

  美國教育家杜朗曾敘述過他如何尋找幸福。他先從知識裡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滅;從旅行裡找,得到的只是疲倦;從財富里找,得到的只是爭鬥與憂愁;從寫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勞累。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車站看見一輛小汽車裡坐著一位年輕婦女,懷裡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一位中年男子從火車上下來,徑直走到汽車旁邊。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輕輕地吻了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這一家人就開車離去了。這時杜朗才驚奇地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他高興地鬆了口氣,從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平常心,要學會從生活中的每一角落發現樂趣和意義。太刻意的尋找反而得不到圓滿的成功。

  :《黑氣球的哲理》

  黑人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色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老人一連眯著眼睛看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他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那個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三個石匠》

  美國有一管理大師德魯克,他講過這樣一個例子;山腳下有三個石匠,有人走過去問在幹什麼。第一個石匠產:"我在鑿石頭。"第二個產:"我在鑿世界上最好的石頭。"第三個是說:"我在建一座大教堂。"德魯克評價道,第三個石匠所擁有的就是管理者的才能。

  :《鮮花與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處是一片廢墟。美國社會學家波普諾去訪問一戶住在地下室裡的德國居民。

  離開那裡之後,同行的人問波普諾:"你看他們能重建家園嗎?"

  "一定能"波普諾肯定地回答。

  "為什麼回答得這麼肯定呢?"

  "你看到他們在地下室的桌上放著什麼嗎?"

  "一瓶鮮花。"

  "對,"波普諾說,"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愛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絕望中仍能追尋希望之花的人,是一多麼令人敬佩與振奮!

  :

  995年5月的一天,因主演系列電影《超人》而名聲遠揚的好萊塢著名影星克里斯托弗·裡夫在一次騎馬中不幸從馬背跌落在地,造成脊椎損傷而導致肩膀以下癱瘓的不幸事實。這個電影裡的“超人”英雄,生活中只能依託輪椅生活了。

  人們深深地同情遭受重創的裡夫,可是,半年之後,裡夫卻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生活態度:“等著,我將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銀幕上去!”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裡夫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堅持著自己的宣言: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感悟著書立說,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對生命的記錄和反省。

  他的著作《依然是我》名列全美最佳暢銷書排行榜前列。他不僅自己擔任導演,還重返銀幕。998年,裡夫因主演電影《後窗》而獲得了美國影視演員協會的最佳男主角。他還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癱瘓基金會,將自己個人的悲劇轉化成為公共大眾服務的力量,給更多的人以關懷和鼓勵……“英雄就是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仍然能夠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到底的人。”這是裡夫在癱瘓之後被別人問及他“英雄是什麼?”時的回答。

  所以,裡夫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時,輪椅上的他乾淨、整潔、自信,臉上依舊是昔日爽朗而明亮的笑容,聲音還是那般渾厚而清晰。

  2004年0月,在輪椅上樂觀、堅強生活了0個年頭的裡夫離世,享年52歲。人們懷念和敬佩的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他那身處逆境仍然笑傲命運的堅強和樂觀。永不言棄、自強不息——這就是克里斯托弗·裡夫一直堅持的精神。正是這種堅持,向世人詮釋著他生命燦爛如花的美麗。

  :

  一個窮困潦倒、幾乎一無所長的青年流落到了巴黎,他期望父親的朋友能幫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但當父親的朋友連線問了他好幾個關於特長的問題時,青年卻只能羞澀地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

  父親的朋友讓他把他的地址寫下來,青年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地址,

  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輕人,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這就是你的優點!你不該只滿足於找一份餬口的工作。”“把名字

  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裡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哦,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讚,那我就能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好……”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放大自己的優點,前行的腳步越發輕快起來。

  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