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團體操比賽

  中國的團體操從20世紀初期就已在少數省、市出現了。但那時的規模小, 內容也簡單, 只限於徒手體操、疊羅漢和組字等。小編整理了關於的資料,供大家參考學習。

  團體操

  集體表演的體操專案。這種體操由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的男女青少年在不同的場地上,隨著音樂做各種體操動作,變換各種隊形,組成多樣的圖案,有的還配以不同的服裝、道具和看臺背景,以反映一定的主題思想***圖1***。團體操和音樂、舞蹈、美術有密切的聯絡。表演者通過團體操的操練可以增強體質,陶冶性情,受到集體主義和紀律性教育。

  世界上開展團體操活動較早的國家有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亞洲的日本、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各國的團體操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 捷克從 1862年成立“天鷹”體育協會以來,就注重普及團體操活動。蘇聯的大型團體操除有各加盟共和國的民間舞蹈表演外,還以高超的體操技術和難度較大的聯合器械表演見稱。日本的團體操分為普及和提高兩類,在60年代舉行的“東京文化祭”的團體操表演,以華麗的背景和徒手操的規格化,以及高難度的疊羅漢技巧顯示了它的特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規定團體操為國家比賽專案,普及程度很高,其突出的特點是場次多,注重背景的配合,從多方面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團體操,以隊形變化巧妙、圖案造型壯麗、內容豐富、組織嚴謹和背景畫面清晰見長。

  體操

  體操是一種徒手或藉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非週期性體育專案,通常習慣用“體操”來稱呼“競技體操”。中國古代體操有兩類:一類是強健筋骨預防疾病的體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藥學名著《內經》中的“導引養身術”。出土的導引圖,距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肢體運動、呼吸運動、器械運動等。另一類存在於古代樂舞、雜技、戲劇和流傳於民間的技巧運動中。現代體操的正式名稱是競技體操,它是體操的一分支,簡稱為體操。這是一項在規定的器械上,完成複雜、協調的動作,並根據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

  中國的團體操從20世紀初期就已在少數省、市出現了。但那時的規模小, 內容也簡單, 只限於徒手體操、疊羅漢和組字等。大型的團體操表演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步興起的。50年代初期,在中國一些大城市舉辦的運動會上和某些重大的慶祝活動中曾組織過團體操表演。以後,在歷屆全國運動會和其他重大體育競賽中,又組織了不同規模的團體操表演。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第1至第4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先後表演的《全民同慶》、《革命讚歌》、《紅旗頌》和《新的長征》4次大型團體操。 《全民同慶》有8000餘人參加表演。《革命讚歌》不僅在規模上擴大到 16000多人蔘加表演,而且主題鮮明、技藝較高,隊形圖案多變,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服裝道具新穎美觀,特別是首次增加了大型看臺背景,美化並擴大了場面,使整個表演更加氣勢磅礴。《紅旗頌》表演人員進一步擴大到 23000人,由於看臺背景採取表演者不露頭的方法,畫面更加清晰。《新的長征》有 16000人蔘加表演,由於突出了體育特點,在構思與編排上有新的突破,博得了廣大觀眾的讚許***圖2***。從第2屆全運會起,拍攝了團體操電影專輯,印製了團體操畫冊,舉辦了全國團體操教練員訓練班。國家還頒發“體育運動榮譽獎章”表彰團體操的編導人員。這些對中國團體操的發展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從60年代起,中國許多省、市、自治區在各種規模的運動會上普遍組織了規模較大的團體操表演。

  在制訂團體操表演方案時,首先應根據一定的主題、內容和風格特點進行構思,包括場次多少、時間多長、表演者人數多少、服裝、道具的設想和音樂的配合等。其次根據每場操的結構,從入場到表演的發展、結束,合理安排它的起伏變化和高潮。最後根據主題內容的要求創編動作,設計各種隊形圖案和背景畫面。

  團體操的動作既要整齊劃一,又要充分運用各種形式的變化。動作有全體一致的,也有向著不同方向的,還有各種對稱的、起伏的、依次的、交錯的以及波浪式的,應根據團體操的內容和隊形圖案的變化,選擇那些簡單、優美、幅度大而又容易做得整齊的動作。其中也可穿插安排少數人做的包括一些高難度動作的體操和技巧表演場面。

  團體操的隊形與圖案是千變萬化的,設計時既要考慮使隊形變化迅速、巧妙,又要運用各種隊形恰當地表現主題內容。隊形有散點的,直線的,帶角的,弧形的,圓形的,綜合的。圖案有多組分散的,整體效果的,特定意義的和顯示流動線條的。複雜的圖案尤應注意佈局合理,主次分明和層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