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福州人過年習俗一、筅堂——辭舊迎新大掃除
掃除、清潔、好過年。舊顏換新貌,歲尾迎歲首,窮富都一樣!這年前的大掃除,福州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擇晴日、把家庭內部、天花板、廳堂、雜特間等打掃乾淨,清理垃圾,疏通水溝,而後洗劇門庭,有的還將大柱,門楣等洗得乾乾淨淨。至於傢俱、廚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舊式福州家庭每年的清掃工作和連家船民有密切的關係。每當年尾,閩江沿岸的連家船民就會上岸,帶著特製的木桶替人洗房子,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掃帚,而是採集新鮮竹葉做成的掃帚,諧音“富足”“滿足”。
據老一輩的人說,以前筅堂的掃帚要用新鮮的竹葉做,然後用紅紙綁住頭,現在買不到,只能用新的紅色的塑料的掃帚代替,討個吉利。從農曆的臘月初一開始,見到好天氣,各家各戶就動員全家人,開始打掃家裡的衛生,“平時家裡做衛生是以地上的為主,而筅堂是以高處平時很少掃的地方為主。”
舊時,在筅堂的時候, 還要搓米時吃。到了筅堂的時間,哪戶人家開始做衛生了,小孩子就盼著吃搓米時了,因為做完衛生之後,這戶人家就會給各個鄰居送一盆搓米時,而後等你家做衛生了,又回送給別人,你一盆我一盆,鄰里之間的關係就這樣被拉近了。
福州人過年習俗二、祭灶:難忘啊,童年的灶糖灶餅
“祭灶祭糊塗,灶前一個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灶君上天講好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奶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
談起過年,就不由讓人想起祭灶。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滿上天稟報,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
不過,福州祭灶神有個講究,要祭兩次,分“祭素灶”和“祭葷灶”。那時,家家戶戶恭送灶王爺“上天”彙報工作,當然要拿好東西招待,所以農曆十二月廿三,人們會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爺,叫做‘祭葷灶’。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時候,一身的酒氣惹玉皇大帝不高興,還醉醺醺得胡亂彙報,所以等到農曆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時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祭灶就像是過年的前奏。特別是祭灶完可以吃的灶糖灶餅,比如說老鼠兒***學名叫寸棗***、灶婆餅、麻生糕、金錢餅、紅紙包、炒米糕等等讓家裡的小傢伙們垂涎不止。祭灶那天,爸媽忙得團團轉,一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飯,就開始忙活著清洗鍋蓋和灶臺的邊邊角角,然後才拿出準備好的精緻菜餚十道,擺在灶臺上,點上香燭,倒上米酒,擺上代表“甜甜蜜蜜”含義的馬蹄和甘蔗。天黑了,開始祭灶了。焚香祭拜灶神爺爺,虔誠地許個心願,然後放鞭炮,所有的都結束後,小傢伙們就開始歡呼雀躍地享受灶糖灶餅了。
福州人過年習俗三、做小歲:祭拜至少一整天
福州人都知道,除夕又叫“做大歲”,而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是老福州們“做小歲”,也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時候。依伯依姆們說,祭祖宗,擺祭品是件很繁瑣的事,要一整天的時間,做小歲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團聚。
“做小歲”這天一項重要的活動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廳祭、中午到家裡的大堂祭,下午還要到房間裡祭……在厚厚的蒲團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好像沒完沒了,屁顛屁顛跟在大人後面的小孩童卻樂此不疲。
福州人過年習俗四、除夕:年夜飯很講究
福州有句老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即使遠行經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會返家過年,閤家團圓,吃頓團圓飯。
在以往的習俗裡,除夕晚是不能走家串門,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齊不開飯”。在老福州人的眼裡,過年的高潮就體現在年夜飯上。
福州人的年夜飯很講究,福州人很重視年糕,祭祖時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後盛在盤裡擺上供桌。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團圓飯桌上的一道飯後甜品,即使不吃,飯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紅糟雞、福州魚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團圓飯桌上的美味食品。就說太平燕吧,是以肉燕加鴨蛋烹調,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有平安之意。一家人在家吃得熱熱鬧鬧、平平安安的,才有“年味兒”。
年夜飯,老福州吃飯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菜餚中則第一筷要吃俗稱為“皇帝菜”的菠菜,以表示“青嘴平安”,第二筷喝“豆腐湯”,因為豆腐越吃越有,表示一家生產收入越吃越增多。第三筷要夾魚,表示年年有餘。
除夕夜,在小孩子眼裡最期盼的還數那紅包了。吃罷年夜飯,給小孩子包紅包和分橘子更是老規矩中的老規矩,福州孩子給長輩們賀歲拜年,老人贈孩子紅包,分吃紅橘,以求來年吉祥如意。
除了各式代表吉祥財富的年夜菜,福州人也有其他特別的習俗,福州民俗專家方柄桂說,福州人通常要蒸好白米飯貯在飯甑中,供於案前,謂之“供晦飯”或“供歲飯”,俗稱“隔年飯”。除夕所備的隔年飯和菜餚,要全家人吃到正月初四為止。
此外,福州人還有一個頗有趣的年俗。吃過團圓飯後,父母都要用衛生紙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無忌,若小孩說錯了什麼話,希望神明不會怪罪於他。
當然,時至今日,一些習俗觀念已發生了轉變,年夜飯的意義業已發生了變化。很多人嫌做飯麻煩,所以在年前的十多天,各大食府的年夜飯預定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福州人過年習俗五、年後:福州一些習俗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飯是盛在一個竹篾編的容器中,當中要插一朵紙紅花,周圍則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據傳統,這天福州人還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紅糟雞雞湯泡的面線,面裡還要加兩個雞蛋,現在也有人以鵪鶉蛋取代。顧名思義,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另外,同以往所有的好東西集中在春節一起享受的消費觀念已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平日裡衣著如鮮,過年時必穿新衣的觀念逐漸淡薄。拜年提上一些土特產,捎點菸酒走親訪友並不是最流行的做法。如今,手攜清香的盆花到親朋家拜年漸成時尚。據說今年臺江迎春花卉展上盆花呈現熱銷,溫泉公園菏澤牡丹展剛開幕,花就被訂了近半。大年初一不開市似乎早已約定俗成了,但市民卻喜歡過年天天喜歡吃鮮味。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雖然很多人感嘆現在年味卻一年淡似一年,少了很多孩提時代的歡樂。但是過年辭舊迎新的意義,仍帶給人無限美好的憧憬和歡樂。
年的來歷
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
“過年”起源於我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起初日期並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後規定過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過年”,直到漢武帝實行“太初曆”才正式確定在正月初一。從殷商至清朝,“過年”有“元辰”、“歲朝”、“元日”、“元旦”等多個名稱。
1912年,中華民國宣佈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在漢族民間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陰曆正月初一為“過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天文史學家石雲裡介紹,1914年1月,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為順從民意,提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經袁世凱批准,就此奠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直至1914年為接軌西方曆法才將“元旦”之名移到陽曆1月1日,陰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2013年到來的癸巳蛇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來的第100個春節。
100年來,春節也在隨時代發展而變化。“民國初期20多年裡,政府一直試圖將賀年、祭祖、貼春聯等活動移到陽曆元旦,是漢族民間強烈的傳統意識保住了春節。”安徽省民俗學會祕書長王賢友說,新中國建國後移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習俗,改革開放後城鎮化、資訊化浪潮也在改變源於傳統農耕社會的春節,如傳統過年儀式簡化、部分人改到飯館吃年夜飯、上門拜年變成電話或網路拜年等。[2] “雖然形式在變,但春節祭祖祈福的內涵沒變,家庭團圓、強化家族意識的功能沒變。”王賢友說。
在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當前,春節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如同西方的聖誕節,春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石雲裡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通過多樣性文化增添國家魅力,在春節“百歲”之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 福州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 淘寶客服與賣家的溝通技巧
- 電腦開機到桌面就藍屏怎麼辦
- 個人職場儀容儀表小常識有哪些
- 描寫母愛的抒情散文精選
- 給校長的一封道歉信
- 影響樓盤風水的外在因素有那些
- 九年級上冊英語短文填空
- 打棒球時如何區分好壞球
- 如何管教不愛學習的孩子
- 茶文化內容分為哪幾個層面
- 新生兒溼疹怎麼治有哪些方法
- 蓋房施工合同
- 五年級第二單元作文二十年後回故鄉
- 以成功為話題的記敘文範文
- 屬龍人佩戴什麼幸運水晶好
- 硬碟對玩遊戲有影響嗎
- 屬馬人的幸運水晶
- 有關於公司致投資人的感謝信
- 愛情傷感個性的簽名大全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