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種植的要點有哪些
由於從北到南溫差和光照等諸因素的影響,使海帶的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在同一海區或同一苗繩上的海帶,其成熟期也有先後。它的種植還有哪些要點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海帶種植的要點。
海帶種植的要點:海區
海帶是冷水性海藻,在我國自然生長的海帶僅出現於青島以北的黃海,渤海。海帶生長海區要求水流通暢,水質肥沃,安全係數高。
海帶種植的要點:光照強度
遊孢子在強光、弱光、黑暗條件下均能放散,在黑暗到400lux光照下,胚孢子也能萌發;配子體適宜光照強度為1000-3000lux,但生產上通常控制在800-1500lux。海帶的幼孢子體5-10mm階段,最適光強2000-3000lux,薄嫩期則適宜10000lux左右的光強。
海帶種植的要點:溫度
海帶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13℃,15-20℃是海帶孢子體發育的最適溫度。5-10℃是孢子體生長最適宜溫度。雌雄配子體的生長以15℃最快,5℃最慢。
海帶種植的要點:營養鹽
氮磷2種營養鹽對海帶配子體和孢子體的生長髮育起重要作用。配子體階段若缺氮肥則生長緩慢,若缺磷肥則發育不良。鐵對孢子體的生長影響很大,在育苗階段加一定量的鐵肥。
海帶種植的要點:病蟲害防治
綠爛病
海帶的綠爛一般從葉片梢部邊緣開始變綠、為軟、腐爛脫落,隨後尖梢部全部變綠、變軟而 糜爛,並且逐漸地蔓延擴大,嚴重時能使葉片爛掉大半,甚至爛光,腐爛的速度也相當快,一週內可爛掉大半,嚴重時使整棵海帶爛掉。
在室內育苗時,此病多發生在光照不足、密度過大或被壓在大苗 下的小苗藻體上。在海上養殖時,此病一般發生在4~5月份,天氣長期陰雨多霧、光照不足或海水混濁。從每根苗繩來看,幾乎全是從苗繩下部的海帶開始綠爛,而且水層愈深者愈重。從放養密度來看,密度大的爛得多;大面積養殖的中心區及潮流小的近岸區爛得多。
室內培育的幼苗和海上養殖的大海帶發生的綠爛,都是由於長期光照不足而引起的。由於長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甚至停止,所製造的有機物不敷體內消耗的需要,因而細胞的活力逐漸變弱而至原生質破壞,最終死亡。在這一過程中,水溶性的藻褐素首先被分解,顯示出葉綠素,使葉片呈現綠色,並帶粘性腐爛現象。
防治措施
室內培育幼苗防治綠爛病的措施是:適當提高光照強度,增強幼苗的生活力;增加新水量,加大流速,改善幼苗生活環境;剔除大苗,使壓在大苗下的小苗也能得到較充足的光照。如果已經發病,則可降低水溫, 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減輕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同時應加強洗刷,及時沖洗掉綠爛藻體,不讓其蔓延。
海上養殖海帶防治綠爛病的措施是:改善光照、提高藻體生活力著手。放養水層要及時調整,適當倒置,及時切尖間收,稀疏苗繩,加強洗刷。
白爛病
此病通常發生在葉片尖端,藻體由褐色變成黃色、淡黃色,以至白色,然後由尖端向基部,由葉緣向中帶部,逐漸蔓延擴大,同時白色腐爛部分大量脫落,嚴重時凹凸部藻體全部爛掉,僅剩色濃、質韌的平直部,有的小海帶會全部爛光,白色腐爛部分有時呈紅褐色。
室內人工育苗過程中,也常發生類似病。因白尖病的白爛部分一般只停留在葉片尖端,不向葉基蔓延,故不會造成大的危害。
海帶的白爛病多發生在5~6月,在天氣長期乾旱、透明度長期過大、營養長期不足的情況下,極易發病。發生的條件與海的綠爛病相反,多發生在水質貧瘠海區的海帶上,肥水區很少發生白爛病;淺水層和苗繩上部,淺水區及大面積養殖的中心區發病嚴重;平直部小、葉緣大的藻體發病重。
防治措施
海帶發生白爛病的原因主要是光照過強和長期缺肥造成的。發病時,藻體細胞內的藻褐素與葉綠素一起被分解,故呈白色而死亡。
用0.05%或0.01%硫酸銨浸泡,都能起到防治效果。在養育期間,初期注意密養,長到1m左右時進行稀疏,並根據昆布不同生長期,採用調節光強度,沖洗浮泥,潑灑硝酸銨、硫酸銨等化肥,調節水層等措施,防治綠爛、白爛、點狀白爛病。加強管理,增強藻體的抗病力;養殖海區要合理佈局,要保持水流通暢;要根據海況,及時合理地調整光照。在已發生海帶白爛病的情況下,要降低放養水層,追施肥料,並切尖、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