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夢是什麼原因

  做美夢能讓我們開心起來,但是經常做夢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為什麼人會經常做夢呢?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什麼是夢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也有解釋是人的意識突顯。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夢學***oneirology***。做夢與快速動眼睡眠***RE***eep***有關,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腦橋***pons***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時期中,不過比較少見。在進入深度睡眠時發生的入睡狀態***Hypnogigia***被認為和作夢有關。

  夢是一種意象語言。這些意象從平常事物到超現實事物都有;事實上,夢經常對藝術等方面激發出靈感。夢的形式包括了令人不悅的惡夢以及可能伴隨著夢遺的春夢。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作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假如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作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作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假如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的夢 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動眼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常做夢是什麼原因

  一、睡眠環境改變導致多夢

  睡眠環境的改變同樣可能引發多夢。例如搬新家,亦或者住校初期都可能有一段時間的失眠多夢情況,這屬於正常現象,因為突然改變了熟悉睡眠環境,需要時間適應,過了適應期之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二、心理壓力大導致多夢

  現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很多人感到岌岌可危,怕明天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沒有工作的人,過重的心理壓力足以摧毀一個人正常的生活規律,多夢也就不足為奇了,學會釋放自己,釋放壓力可以改善這種現象。

  三、病痛導致多夢

  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生理和心理的防線都十分的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從而引發多夢。此時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身體調養,只有好的身體才能抵抗外界不良刺激,其次是心態的調養,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心理壓力。

  做夢的好處

  調節心理

  我們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夢,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適。但如果做了噩夢,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會覺得沒有睡好,就會心情焦慮、煩躁、愛發脾氣,做事靜不下心來。可見做夢是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角度看,夢的意義就在於通過慾望的滿足。不管你是高尚的人,還是卑微的人,我們的心靈的深層,都收藏了太多太多願意或能夠說出口和不願或不能說出口的慾望。這些幾乎無窮無盡的慾望中,許多在不現實生活中無法即時滿足或根本不能滿足。現實生活中未能或不能獲得滿足的慾望,卻可以在夢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調節心理平衡。

  如果沒有夢,那麼大大小小的慾望就會讓我們無法安睡了。即使我們有時在夢中感到不安焦慮,也一樣可以讓做夢和睡眠兩不誤。

  解除疲勞,休整身體

  疲勞就是人無論在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以後,能源的耗竭,腦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給葡萄糖。體力和腦力活動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從血液供給的葡萄糖還滿足不了它的需要,這個時候它就會動用身體的儲備。利用身體儲備的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產生一種乳酸。

  乳酸積累多了,是疲勞的一種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現。睡眠就可以解除這種疲勞。睡著了,人的一切活動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為了節能,體溫也降低。

  人在睡眠的時候,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質。人體所需要的新蛋白質,多半都是在睡覺的時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勞與休整身體必不可少的。

  整理資訊,帶來頓悟

  白天我們經歷很多事情,我們的大腦要時時地記錄,時時地監控,時時地記錄你周圍所發生的一切。

  不管你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特別是視覺資訊量很大,只要你眼睛一掃,所有的刺激都會跑到你大腦裡面去。當你睡眠的時候,腦子就會回放,一邊回放,一邊整理,然後根據不同的內容,分別把它放到腦子不同的功能迴路裡邊。

  另外,大腦在夜間還有學習的功能。比如說西方很有名的一個奇案,偵探白天就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來這個案子是怎麼發生的。結果他晚間做夢,夢出來是怎麼回事,第二天按照他夢的提示,破了這個案子。像這種在夜間睡眠當中,夢有時候會帶來頓悟,有時候會帶來創新性。